命途多舛的叶世克纪念碑(上)

青岛晚报 2020年11月09日

青岛晚报2020年11月09日版面

2020.11.09 星期一

   

   

矗立在青岛市太平路与青岛路交会处海岸线上的叶世克纪念碑,可谓时乖命蹇,跨度长达一个甲子,日德青岛之战、青岛主权回归、日本二次占领青岛、青岛抗战胜利,这些重大事件均曾在叶世克纪念碑上留有印记。

叶世克纪念碑。

青岛接收纪念日庆典活动通知。

从叶世克纪念碑到“日本占领青岛纪念碑”

1901年1月27日,胶澳租借地第二任总督叶世克病逝。为表彰这位“最严峻时刻的坚强有力而且远见卓识的领袖人物”的殖民“业绩”,在胶澳总督府支持下,胶澳租借地德国商民聚会议定,联手出资在威廉皇帝路(今太平路)口海岸线处,为叶世克建造纪念塔一座。 1903年3月,锥形的叶世克纪念塔建成。

对于叶世克的殖民“业绩”和早逝,《胶澳发展备忘录》(1900年10月至1901年10月)如是记述:

……在1900年动乱的那段困难日子里,他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状况,全力以赴的工作,这无疑加速了他生命的终结。因此,我们在此要牢记他的崇高功绩……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决定为他树碑,这件事已着手进行。实际上,他已经给自己树立了一座永恒的纪念碑……

《青岛通鉴》载,叶世克纪念碑位于市政广场南端,面向青岛湾,共三层,用大理石砌造,碑座和碑体呈对称的六边形,碑体外环六根立柱,高丈余,为青岛前海一景。

现存一些史料对叶世克纪念碑有着更详细的介绍:这是一座底部呈六角形的白塔式全花岗岩建筑,通高约16米。塔身中下部石制的回廊形成一个碑亭,塔身镶嵌有十二块精心打制的铜牌,详细地记叙了德国占领胶州湾的过程、《胶澳租借条约》和叶世克画像、生平及“功绩”。

造型新颖奇特的叶世克纪念碑自建成后,就成为青岛沿海的一处特殊风景。

在收集史料时,意外地查到了英国人F·帕默 M·克里格所著的《青岛(1898—1910)》,其在长文中生动详细地描述了叶世克纪念碑:“在亨利希王子旅馆(今栈桥王子饭店)和德华银行(该建筑犹在)之间、总督府办公大楼下面的威廉皇帝路口顶端,矗立着锥形的叶世克纪念碑,它落座于海岸的一块不大的突出地面上,四周花园环绕,在此可以眺望阿尔康纳岛(今小青岛)和岛上的小灯塔,也可远眺叶世克角。 ”

而在德占青岛期间,德人发行的胶澳租借地明信片中,就有叶世克纪念碑的绰约风姿。

叶世克纪念碑被德人瞻仰、被游人观览的命运,在日德青岛之战的枪炮声中终止。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陷入欧洲战场,无力顾及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对青岛觊觎已久的日本认为这是“天佑良机”,在联盟英国的支持下,悍然对德宣战。

日德青岛之战,自9月2日日军从山东龙口登陆始,至11月7日德军在信号山悬挂白旗投降止,历时两月余。

日军占领青岛后,以胜利者的姿态上演了两出“大戏”:一是将德国末任(第四任)总督迈耶·瓦尔代克以战俘身份带离青岛,押往设于东京本愿寺的战俘营;二是将叶世克纪念碑碑身的铜牌拆除,并对纪念碑进行改建,记录日本占领青岛的“功绩”。

因这一变故,叶世克纪念碑易名“大日本帝国占领青岛纪念碑”。

“接收纪念亭”记录青岛主权回归

1922年12月10日,青岛日本守备军司令部(原胶澳总督府),青岛行政权接收仪式暨接收庆典举行。日本将“德国旧胶州租借地”归还中国,青岛主权回归。

1923年秋,为庆祝“璧返珠还,物依旧主”一周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拨款整修前海沿线,决定改建叶世克纪念碑,与扩建后大体呈半圆形的平台建筑组成“青岛接收纪念亭”。

因为是主权回归第一年,为使庆典庄重、热烈,1923年11月30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组织召开了纪念接收胶澳一周年筹备会议,对本埠政、学、军、警、农、工、商各界齐动员。以下这份邀请函,系商埠公署发给青岛地方检察厅——

迳启者 查十二月十日为接收胶澳纪念日,所有本埠政、学、军、警、农、工、商各界自应同伸庆祝,以志不忘,现定于本月三十日下午四时在本署会议室会商筹备庆祝事宜。除分别通知外,相应函达查照,并希届时莅临为荷!

筹备会后,青岛总商会狠抓落实,致函青岛农林事务所,索要松枝扎制牌楼以示庆祝。或许是索要松枝的不止一家单位,农林事务所复函总商会时并为松树求情:“此次庆贺本埠接收纪念,贵会函索松枝业已照数奉上,兹查阳历年节为期已近,该项松枝务祈保留,以备应用,以免届时再行采取致伤树木。 ”

从青岛市档案馆所存的 “1923年12月8日,胶澳督办公署下发举行接收胶澳纪念庆祝典礼的函”中获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还重新制作了纪念碑铜牌,拟镶嵌在接收纪念亭中。

迳启者 本年十二月十日正午十二时为接收胶澳一周年纪念之期。定于是日十二时在本公署行庆祝典礼并敬制纪念铜牌镶嵌本公署前海岸石碑亭内,永垂久远。本埠机关团体暨各学校应于是日挂旗灯。在公人员暨学校一律放假一日,已志庆祝。

青岛市档案馆馆藏资料载,青岛接收纪念亭碑上刻有《胶澳接收纪念碑铭》,铭文4字为韵,计112韵。碑铭作者是曾任青岛接收行政委员会、青岛接收公产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行政接收副主任兼代委员长的王大桢(湖南醴陵人,字芃生,后以字行)。

在地方执政者看来,青岛主权顺利回归是一扬眉吐气、值得永垂久远的大事件,为此,1924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确定的“12个节假日纪念日放假事”中,“接收胶澳纪念日”赫然在列,排名第八。

12月6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就胶澳接收纪念日举行庆典之事致函相关部门——

迳启者 本月十日系胶澳接收纪念日,凡我商民理宜同伸庆祝,除令警厅布告商民一律悬旗庆祝外,相应函请于是日午前十钟齐集公署举行庆祝典礼,以志纪念而伸祝忱。

接到督办公署函件后,青岛总商会迅速通知“各商于是日一律悬挂国旗,张灯结彩,以伸庆贺而志纪念”,并将布置情况呈文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督署“甚为赞成”。

庆典日近,松树接踵遭殃。7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港政局致函农林事务所:“敝局拟扎松枝牌楼数座,约需松枝三车,相应函请贵所查照予采伐,仍祈发来后领取为荷。 ”

当一项活动发展成为“政府总动员、商民齐参与”时,其蕴含的商机就会被挖掘出来。本埠报馆中,精明的《中国青岛报》率先行动——拉商家赞助,出版胶澳接收纪念册。1925年青岛主权回归日,该报推出纪念册随报发行,小有斩获。1926年11月4日,该报再度出手,社长、发行人伊筱农亲自上阵,忽悠企业出钱制作纪念册。

“逢五一小庆”。1927年12月5日,胶澳防守司令部、胶澳商埠局、海军司令部等三部门联袂致函青岛地方检察厅等单位:

查本月十日为胶澳接收五周年纪念日,兹准于是日上午九钟在商埠局会议室会齐,十钟举行庆祝典礼,十一钟在商埠局接待外宾。特此奉闻,即希查照,届时莅临为荷。

青岛市档案馆内存有胶澳接收五周年纪念日庆祝礼节秩序单:

地点 胶澳商埠局

时间 12月10日上午9时在商埠局会议室会齐,茶点;10时各界齐集,行礼(行礼时均着大礼服或常礼服或制服);11时接待各国领事、各外宾(着礼服)。

庆祝秩序 1.振铃开会,2.奏国乐,3.学生唱国歌,4.向国旗行三鞠躬礼,5.奏乐,6.主席演说,7.大呼中华民国万岁、山东万岁、胶澳商埠万岁,8.奏乐,9.拍照,10.振铃散会。

1928年12月10日,胶澳商埠局组织胶澳接收六周年纪念活动,为烘托气氛和增强普通民众参与性,主办方增设提灯游行环节,但不和谐的一幕发生了:有一两名身份不明者,混进提灯游行队伍,散发传单,后被维持秩序的军警制止。15日,胶澳商埠局下令教育局要求各校严加管束学生。

训令称,“本埠六周年接收纪念举行提灯会原为提倡爱国,乃竟有一二不肖之徒,乘机滋事,散发传单,意图煽乱,若非警队严加制止,几酿事变。毖后惩前,不得不重申诰诫,合亟令仰该局迅将转饬各校校长,此后对于青年学子务须严加管束,俾其潜心学业,不得干预外务,以期整饬学风,端正士习有厚望焉。 ”

1929年4月15日,随着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胶澳商埠局更名青岛接收专员公署,7月2日,青岛接收专员公署改为青岛特别市政府。虽然时局动荡,政权更迭,市政机关两度易名,但本年度仍循例举办了青岛主权回归纪念庆典。 撰稿 刘宗伟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