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孤独的树

青岛日报 2025年04月14日

青岛日报2025年04月14日版面

□米荆玉

天气转暖,演出经济越发火热。4月,华晨宇、凤凰传奇、伍佰的演唱会相继官宣,接下来,还有一批歌手正在“赶赴”青岛的路上。每年做演唱会的跟踪报道,大概统计到暑期就开始有点“混乱”:演唱会越来越密集,而且,有室内户外、三面台四面台、单场双场三场等细节区别;尤其随着歌迷群体的拓展,甚至出现同一天三个城区各有一场演唱会的情形。今年,青岛演唱会市场火热,映衬出音乐节市场的慢热,“五一”期间,本地演出方将组织“小燥音乐节”,启动音乐节行情。

为什么演唱会这么热闹,而音乐节项目这么难落地?2023年,青岛举办的音乐节近80场,其中有多场音乐节官宣后迅速取消,损伤了市场认可度。部分原因在于,一方面,当红歌手在近两年感受到了演唱会的热度,越来越倾向于举办个唱,原本音乐节的“主咖”转战演唱会舞台;另一方面,音乐节需要“焊接”不同口味歌迷群,将现场数万人调整到同一个情绪状态,而歌手们却需要凸显音乐个性。音乐节阵容要么同质化,要么艺人之间风格难以统一,在市场上缺乏票房拉升合力。随着演出市场的升温,乐迷对带有青岛城市IP属性的音乐节也是愈发期盼。

有歌迷来青岛看偶像,也有年轻人来探访“孤独”。琴屿路一棵“孤独的树”,最近成为网红树。年轻人从远方过来,看一棵以碧海晴空为背景的苍虬老树,就得到了疗愈。在世故的眼睛看来,这件事有点幽默,也有点抽象。“孤独的树”跟孤独关系不大,然而,孤独这件事一旦当众孤独,树的横断、斩绝就与青春对撞出全新的滋味,好比是大叶茶水第一次跟珍珠丸子、牛奶密封在杯子里厮守,陆羽不相信奶茶里面有茶,看官也不相信树里面有孤独。

从友好的视角看来,这棵青岛人司空见惯的树意味着一种疗愈和放松。正如之前很多人不理解大学路的网红墙何以走红——我们可以把这些符号当作默剧来理解:年轻人来到这个城市,没有时间也没有契机跟这个城市发生更深、更有温度的关联,但可以跟这棵树、这面墙一起演一出默剧,让自己和同场的演员感动,值回票价。延伸开来,青岛还有信号山支路的网红台阶、埠西市场的海鲜摊位、小麦岛的日落。每个城市都有免费的日落、台阶和免费的孤独的树,感谢这些年轻人的垂青和不懂计较的认真。

“孤独的树”引发我们另一层思考:城市可以给年轻流量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体验?街区里那些很尴尬的设计被静悄悄地淘汰,而走红的内容往往出现在意想不到的角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现,击中了同样心态的同温层群体。上海有一只网红邮筒吸引粉丝们合影留念,成都有一个被戏称为“成都迪士尼”的武侯区社区公园,游客们即便没有信要寄出,没有卡路里要消耗,也要给自己的旅行多加一场戏。

放到更长的时间坐标里,年轻人总会从一个网红景观那里“毕业”,树还在、墙还在、邮筒的油漆还铮亮,年轻人从打卡地带走一份对世界持续的平静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