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怎样管得好盘得活

青岛通过“三资”改革,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释放农村集体经济活力
青岛日报 2025年04月11日

青岛日报2025年04月11日版面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晋

管好

目前已累计清查回收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资源6.7万余亩,规范问题合同4.9万份,化解村级债务8.1亿元,收回村级债权1.3亿元

盘活

2024年全市农村产权流转线上交易额达到9.89亿元,助力村集体增收2953万元、节约成本1626万元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专项治理。

在青岛,一场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改革自2023年延续至今。2024年,抓住青岛市创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契机,建成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全市农村资产资源平台化交易。今年3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攻坚提质行动方案》,力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阳光透明。

从阶段性的结果上来看,这场改革无疑取得了成效:村庄的“家底”明确了、交易规范了、集体收入增加了、群众认同感更强了……连日来,记者走进多个村庄,探访青岛如何“清底子”,又怎样“活路子”,从而促进村集体增收、赋能乡村稳定发展。

算明白“三资”这笔“账”

“我们自去年开始在全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集体整治,这项工作关乎村民利益和基层治理的成效。”平度市大泽山镇党委副书记刘春梅告诉记者,日常村民对村庄的意见,大多是基于“三资”方面,比如,流转土地为何价格不一、村集体利用资产资源能否达到效益最大化等。

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因为关乎村庄发展和自身利益,村民对集体“三资”格外关注,“三资”如何管已成为村庄稳定发展的“要件”;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的众多“三资”管理和利用方面的问题,必须重视并加以调整,从而使其保值更升值。

有哪些“历史原因遗留问题”制约村庄发展,青岛又如何调整解决?记者总结了几个共性问题:

一是不规范合同和低价合同。以即墨区北安街道郭家庄村为例,村庄临近城区,拥有80余家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在20多年前便与村庄签订了承包合同(属租赁形式),约定时间为“长期”。“三资”清查中,街道为各村庄聘请了法律顾问,集中对村庄合同进行了合规审查。法律顾问介绍,租赁合同期限不得超过20年,之前合同中若约定“长期”则超期部分不具备法律效力。

“这让我们有了和企业谈判的底气。”郭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付兵告诉记者,他形容以往村庄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却受制于合同约定不能增加集体收入,这无疑是一种集体资金的流失。清查后,他和企业谈拢了承包价格有关事宜,为村集体每年增收约53万元。

二是“糊涂账”问题。胶州市胶北街道杨戈庄村不少地块都由本村村民承包,但由于土地租赁年份不同造成承包价格不一等问题,收承包费逐渐成了“老大难”问题。

“三资”清查活动以来,杨戈庄村重新对土地进行实地测量并制定新统一的土地租赁费用标准,清收债权。“承包地界清晰且村民认可结果,收承包费也就不难了。目前,村里已收取承租费73万元,帮助村里还上了一大部分债务,去年村庄的总收入达到了92.7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别德宏说。

三是集体“三资”底数不清、更新不及时问题。尤其是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边界不清、现状缺乏及时掌握等问题。

大泽山群山环抱之中,山东港口集团投资打造的集装箱部落坐落其间,其“身后”不远,葡萄冷链仓储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24年,镇村两级工作组摸排该村资产资源使用现状,发现这里大片土地闲置荒芜。改变随之而来。“我们将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葡萄冷链仓储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9万元的股权投资收益;将山地经营权流转至集装箱部落建设,每年流转收益2万元,并解决50名村民就业。”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党支部书记付广新介绍。

这些散落在一村一镇的个性化问题,反映出长期掣肘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关键共性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青岛市对农村集体“三资”开展集中整治,摸清“家底”、规范统一,为“三资”利用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累计清查回收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资源6.7万余亩,规范问题合同4.9万份,化解村级债务8.1亿元,收回村级债权1.3亿元。

探索数字赋能“新打法”

当青岛农村集体“三资”底子逐渐清晰后,更大的命题随之而来——庞大的集体资产怎样管好用好?众多的集体组织如何规范运行?农民的集体经济权益如何有效实现?

值得提及的是,2023年,青岛获批国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承担起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先行先试使命,为规范和利用农村集体“三资”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我们建成市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等三个平台,实现各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持续探索数字赋能‘三资’监督管理、资源盘活利用、促进强村富民有效路径。”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宋晓说。

数字如何赋能?市农业农村局政策改革处处长万上飞边操作“数字云图”系统边向记者介绍,“你看,这是村庄的集体资产情况,再点击又能看到资产的图片、面积、实际承包人或运营人等详细信息。”当前,518个村庄已完成数字化“描边上图”,计划今年6月底前,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100%实现“上图入库”。

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上图入库”,是今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攻坚提质行动的“两个100%目标”之一。另一个,则是100%实现规定范围内集体资产资源线上交易。青岛创新打造的全省首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一网式”交易平台——青岛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是集体资产资源线上交易的载体,通过议价实现“溢价”,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潜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比如,今年3月,城阳区上马街道王林庄村荒滩土地租赁项目以1550元/年/亩的价格成交,落户渔光互补集中式光伏项目。王林庄村荒滩是上马街道在农村集体“三资”清查中发现的“沉睡资产”,上马街道通过平台启动了该项目,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最终城阳区北岸城晖150MW渔光互补项目(一期)成功竞标,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100万元。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农村产权流转线上交易额达到9.89亿元,助力村集体增收2953万元、节约成本1626万元。

要“盘活”更要“盘优”

农村集体“三资”不仅要管得好,还要盘得活、盘得好,以此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持续增加。

“我们村这片林地,曾因经营不善而荒废,现在又通过经营权流转重新焕发生机。”站在山坡上远眺,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东草夼村党支部书记龚周道告诉记者,他脚下的这片林地即将建起青岛萌乐世界森林公园。

2024年,村“两委”对160余份经济合同逐一分析排查,共摸排出权属不明、标的物及债权不清的经济合同16份,涉及山林地1200余亩。其中,发现482.4亩林地承包期到期,处于闲置状态。村里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发布信息,最终以总价940.68万元的价格将林地经营权流转给“萌乐世界”农文旅项目,打造一个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青少年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这个项目的启动,为当地扎下了产业的“根”。“我们计划将这笔租金收入,用于缴纳村民医保、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还计划以‘萌乐世界’为平台,发展梅花鹿养殖、紫花苜蓿草等饲料种植产业,培育起村庄支柱产业。”龚周道如是说。

盘活集体资产,不但可以兴产业,而且能够助力提振消费。

在胶州市三里河街道法家茔村,当地的海大夜市成为热门打卡地。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在此品尝近百种特色美食,还能观看璀璨夺目的灯光秀和演出。

法家茔村党支部书记李宝仁回忆,“三资”清查的过程中,这片荒地如何盘活被提上日程,通过多次组织召开协商议事会,法家茔村“两委”决定借助企业力量发展夜市,最终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每年26万元的租金成功招租。

“我们村的这笔交易做得好,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小吃摊位经营、卫生清洁等岗位,更提升了村里的人气。”54岁的夜市清洁人员杨永秀说,除了退休金,她现在每月能增加3000元的收入。

通过“三资”改革,村庄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基层组织凝聚力更强了,村级工作越来越好做了;村集体增收新路子更宽了,村庄进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农村工作透明度更高了,“三资”纳入平台管理、产权交易线上运转,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三资”改革正日益释放农村集体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