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解豪 徐哲
本报3月17日讯 从中外网友在小红书“对账”,学中文、学做中国菜成为国外网民间新的“社交密码”,到DeepSeek“出圈”、《哪吒2》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多面的中国让各国网友对中国的兴趣度和关注度持续攀升。特别是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更是点燃了外国人“China Travel”的热情。记者从青岛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了解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三个月(2024年12月17日至2025年3月16日),青岛机场口岸出入境外籍旅客达到22.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1.6%。其中,2025年1月1日至3月16日,通过青岛机场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8.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4.7%。
2024年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的公告:过境免签外国人(俄罗斯、巴西、英国、美国、加拿大等54国人员)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适用口岸由原来的39个增加至60个(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口岸在列);政策适用省份由19个增至24个,并允许过境免签外国人在适用范围内跨省域旅行。据统计,从青岛机场口岸24小时或240小时过境的外国人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55个国家,总计1800余人次。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英国及俄罗斯旅客,占比分别为40.6%和26.2%。
此外,随着对华免签国家的增多,中国内地居民的出境需求也在不断释放。2025年以来,青岛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共查验中国内地居民47万余人次,在出入境人员中占比69.1%。从青岛机场口岸出境的内地居民中,前往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的人数最多,占比分别达到44.6%、18.4%和8.5%。
作为全省客流量最大的对外开放口岸,青岛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采取了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持续加强出入境旅客流量监测;前置加设免签手续办理区域和免签专用通道;在醒目位置摆放免签旅客通关指示牌,利用电子显示屏幕加强免签政策宣传引导。近期,青岛机场边检站依托DeepSeek大模型研发了一款后台辅助软件“排班易”,有效提高了勤务组织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解决了边检基层一线民警排班轮岗依靠手写记录、手工计时不精准的勤务组织“痛点”,有效赋能边检基层一线对前台验放、快捷通道、应急处突等不同岗位的科学合理摆布,极大提高了勤务组织效率。青岛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防检查处处长卞峰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国家有关口岸通关便利化的系列措施,推动移民管理政策红利在青岛精准落地,通过持续优化出入境通关保障流程,让更多国际旅客的“过境游”转化为在华“深度游”。
目前,青岛机场口岸开通往返17个国家和地区的27条国际客货运航线,每周国际客运航班446架次。丰富便捷的国际航线,为外国人来青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为更好发挥城市对外开放窗口作用,青岛机场聚焦国际出行旅客需求,定制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编制的“旅客指南”,内容涵盖航班流程、交通、商业及特殊旅客服务等,并配有图片和温馨提示,旅客问询台、境外来宾综合服务中心等点位均有摆放,方便旅客取用、翻阅。同时,围绕值机、安检、联检、商铺、行李提取等出行主要环节,梳理并优化提升标识340余处,以国际通用设计为标准,结合中、英、日、韩多国语言指引,显著提升了国际旅客尤其是日韩旅客的通关效率和出行体验。“标志标识非常清晰,看到韩语指引,我感觉特别亲切和方便,很轻松就找到了出口和行李提取处。”韩国游客金先生点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