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区内一处麦田里,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设备数百个喷头同时工作。赵健鹏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黄光丽
3月13日上午,在位于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青岛市级绿色增粮先行区的3000余亩农田里,机器轰鸣、人流涌动,智能无人机、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设备、绞盘式喷灌机等先进农业科技装备纷纷亮相……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绿色增粮单产提升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部署春季农业生产,示范推广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关键种植技术。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胶莱河片区、临郯苍片区)观摩活动同步举行,集中展示以绿色增粮为引领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在同富勤耕合作社“智慧农场”数字化平台监控室内,农技人员通过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巡田,透过大屏幕对田间的虫情、病情、墒情等信息开展实时监测。平台实现了500亩农田的耕作、播种、水肥管理等6个模块智能决策、远程操作。“科技力量越来越强大,智能化的农业设备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动力。”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松坚介绍。
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引入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为3000余亩农田安装农田灌溉设备、农情监测物联网设备,并配备智能化机械,在此基础上,打造500亩“智慧农场”,构建“智慧农场”数字化平台。记者在现场看到,显示大屏上通过耕作决策、播种决策、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施药分析、收获分析6个模块,动态显示当前麦田的虫情、病情、墒情,从而辅助农场开展农业生产和长期规划等。
不远处,在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区内一处麦田里,技术人员通过手机操作,让麦田里的数百个喷头、电池阀、水肥一体机同时工作。3000余亩农田都用上了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设备,这也是该设备首次在青岛大规模应用。运用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设备,水肥通过自动伸缩杆从地下喷薄而出,可同时灌溉上千亩农田,精准滴灌代替大水漫灌,“智能+”灌溉助力粮食单产提升。当农田不需要灌溉时,这些喷头可以回缩到地表层以下50厘米,并不会影响其他作业。“我们通过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了成本和效能的同步改善,每亩可增加收入200元。”大场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坤介绍。
全市359.5万亩小麦已安全越冬进入返青期
记者在随后召开的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会上获悉,目前全市359.5万亩小麦已安全越冬进入返青期,一二类苗合计占比88.3%,苗情总体好于去年,丰产基础较为扎实,春季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当前正值春季小麦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全市开展“稳粮保供”农技服务专项行动,为了让更多农民掌握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市农业农村局下发《2025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结合正在开展的“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麦田,指导种植主体以“壮株抗逆、控旺促弱、保蘖成穗”为主攻目标,抓好气象灾害预防、分类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夯实小麦丰产基础。充分发挥“两联盟十团队”作用,实施农技大推广、大培训、大服务活动,下发各类技术指导意见11个,全市千余名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墒情和病虫情,指导农户科学应对“倒春寒”天气,落实镇压划锄、浇水追肥、防灾减灾等措施,全力打赢夏粮丰收“第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