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 青
老城区更新改造文旅地标是一项融合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功能提升与文旅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的不仅有对老城热爱与奔赴的情怀,更要有“长期主义”的执念与坚持。
俗话说,百年树人。对于做文化企业来说,更要有一股“慢热”培育的韧劲与耐心。尤其在老城区这样有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区域,要精准把握文化基因解码、空间价值重构与文化和商业模式创新三重维度。在打造老城区文旅地标的同时,实现历史记忆活化与城市动能转换的深度协同。从而在历史的文化支点与当下的文旅导向中,寻找动态平衡点。
现在,很多文旅产业,经常通过人为制造某些网红事件,激发“泼天的流量”,这样的“网红”可以迎来一时间的爆棚,但“长红”则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深耕。
一座文旅新地标、一处文化艺术空间,所谓“长期主义”,就是光“建好”还远远不够,更要运营好它。例如,武汉通过提炼老城的城市文脉、建筑风格、历史事件和民俗文化等核心IP,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文化基因。汉口租界区以“近代中西交融窗口”为定位,植入租界建筑博物馆、万国文化节等。尤其是后者的万国文化节,带动整个区域的业户“一起玩”。
青岛的老城,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带有强大的共情力。当历史记忆转化为文化IP,不仅是公众对时间的温情致敬,更是一座城市以文化为支点,提振经济消费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