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差56万

青岛日报 2025年02月10日

  □米荆玉

  “从初一开始,我们的团队骨干每天都忙到这个点,然后早晨7点多就要到影城做营业准备,连续多日天天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凌晨4点,青岛一家影城经理在朋友圈发文,字里行间既有辛劳又有欣慰。

  爆火的2025年春节档,背后少不了电影人的辛劳——从初一到初七,青岛全市总票房累计9944.31万元,相较于2024年春节档8786.39万元、2023年春节档7375.93万元、2019年春节档5764.3万元有了大幅提升,也让凌晨4点披拂曦光的电影人有了回报。

  还差56万,这个春节档的青岛票房就破亿了——这点小遗憾的背后是青岛与电影之间无法割裂的强联结。青岛人不仅是电影观众,还是演员、群演、制片人、协拍经理;这个春节档,越来越多的青岛人端起了“电影”这碗饭。

  乌尔善导演在正月初五青岛路演时坦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里的很多角色由青岛人扮演。可以说,青岛群演很大程度上担负起了电影的质量。岛城一位资深协拍制片人分享了他在拍摄《蛟龙行动》时的经历:《蛟龙行动》开机后第一时间赶赴渤海湾钻井平台,拍摄片中开头蛟龙小队与恐怖分子对战的戏份,“当时风大浪高,直升机每次载十几个人过去,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乘船过去,走到一半时吐得不行,船长让歇息,大家还是咬牙坚持。每次直升机送回来一批人又领一批人顶上去。”在春节档,青岛人看到的不只是在青岛拍摄的《封神第二部》《蛟龙行动》,不只是黄渤、夏雨,更有一系列出现在电影字幕里的青岛影视基地、青岛公司和青岛人的名字。捧起电影这碗饭,意味着青岛在电影这条路上要跟《蛟龙行动》、跟科幻导演和史诗片导演、跟中国电影人“同坐一条船,同闯一片海”。

  即便付出了所有能付出的努力,电影仍然不是一个努力等于收获的行当。一句戏谑的实话:票房是最好的医美。在春节档之前,动画电影被认为是AIGC技术影响最深的类型,原画师行业受的影响尤其深。然而,《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突破50亿元,说明动画类型仍然有着极高的创意天花板和提升空间。上影厂经典动画《哪吒闹海》(1979年)已经把这个故事提升到反抗父权的层面,同属“封神”题材的《封神第二部》在同一档期上映,如此多的因素都没有阻挡《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一路狂飙,说明这一代的主力影迷对“哪吒”的故事有了新的认同:哪吒的叛逆与反抗之下,有“00后”影迷对佯狂英雄的彻骨洞见。

  动画片《魁拔》的导演王川认为,动画片的工业化很好理解——好比包饺子:一个人擀皮擀了一年,一定是这个领域的一流;一个动画公司专做动物毛发,做了很久之后一定是一流。那么,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细节一流的公司,就是动画导演要解决的课题。《哪吒之魔童闹海》将各个一流分支公司请到成都“驻场”,解决了此细节与彼细节不配套的问题。学医出身的导演饺子拍了一部动画片,在7天内拿到了48.39亿元票房,而且,每天的票房都在递增而不是递减,连续第二次让动画片刷出了中国影史120年来的最高票房——我们只能说,有生命力的电影自会找到它的出路。

  杨昌济的《告学生》写道:横尽虚空,山河大地一无可恃,而可恃唯我;竖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可据,而可据唯目前。在创下历年春节档最高票房之后,在以往的“票房法宝”相继失效之后,电影行业已没有先例可依凭,破釜沉舟,“可据唯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