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民争取尽可能多的“优良天”

青岛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持续、精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冬控”
青岛日报 2025年02月10日

  ■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进行烟气采样。

  吴 帅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进入冬季以来,青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持续、精准实施污染物减排,不断提升应对不利气象条件的能力,为全体市民争取尽可能多的优良天气。日前,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崂山大队四中队负责人叶庆春和同事们驱车前往高科热力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执法检查。

  步入厂区,高耸的烟囱、巨大的锅炉以及各类供热设备环绕四周,白白的烟气陆续从烟囱口吐露而出。高科热力是一家区域性集中供热企业,它承担着崂山区主城区80%以上的供热任务,也是该区域最大的一处热源厂,同时也是崂山区污染物“排放大户”。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对于供热企业而言,烟气排放是其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关注点。正值供热季,用热需求旺盛,厂区几台锅炉处于24小时不停运转中。在控制室内,执法人员仔细查看锅炉负荷数据以及烟气在线监测情况等,屏幕上9、46、2.2几个闪烁的数字引起记者的注意。叶庆春介绍,这3个数字分别对应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三项污染指标,都已远低于达标指数,他们的监管重点则是指导企业做好设备维护,如何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再优化污染物排放。

  “在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我们通过技术手段以及科学用能调配等,烟气排放都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青岛高科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仁亮表示,作为供暖企业,在保证民生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应承担起大气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责任,既要让老百姓家里暖和,还要让老百姓呼吸清新的空气。

  “想监测大气环境,爬烟囱是必修课。”许宝森说,每次爬烟囱,都要带上二三十斤重的设备,沿着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直梯垂直而上,采集一个样品往往要两个多小时。在高空采样时没有遮挡物,只能顶着烈日或刺骨的寒风,一次次坚守,只为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

  这样的例行监测和检查,生态环境部门都会定期开展。随着监管政策的优化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对企业“无事不扰”逐渐成为执法共识,但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始终不容松懈。“我们执法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找企业麻烦,而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问题,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协助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崂山大队大队长龙兴说,生态环境部门聚焦辖区内排放大户,现场督导检查、帮扶企业落实减排措施,与企业一起做好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岛城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