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提出开展旅游强市建设行动,部署“大力发展邮轮经济”“积极发展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工作。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如何用好资源禀赋,更大力度激发文化旅游产业活力?市人大代表展开热议。
市人大代表、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宋文京关注到,近年来,“博物馆热”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传播现象。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成为热门的旅游打卡地和文化休闲场所,拉动了文旅消费升级,带动了文创、餐饮等产业发展,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新地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青岛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拥有公私博物馆超百家,文博优势突出。”宋文京说。目前,市博物馆扩建工程项目已经完成,成为青岛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的新机遇。后续,市博物馆展陈项目将成为青岛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展示。宋文京建议,以市博物馆扩建亮相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展陈项目的筹划部署力度,借鉴扩建后的上海博物馆东馆、湖北省博物馆南馆及苏州博物馆西馆等,重点策划引发全国关注的文物大展,实现“出圈”目标。宋文京还关注到国内多家博物馆已更名,如西安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武汉博物馆等,建议将“青岛市博物馆”更名为“青岛博物馆”,以增强城市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传播力。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趋势愈发明显,夜间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青岛已有即墨古城、红树林度假世界、奥帆中心3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极地海洋世界奇妙夜、方特梦幻王国等7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市人大代表、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林夕宝认为,青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可以进一步增强文旅业发展后劲。
通过调研,林夕宝发现,目前青岛的夜经济依然以传统的餐饮、购物和娱乐等业态为主,消费模式同质化,创新性不足。同时,相较于其他城市,青岛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文化消费场所。此外,夜经济还受到季节的较大影响。对此,林夕宝建议,完善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夜间经济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规划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夜间经济相关业态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进一步拓展夜间消费领域,积极引入文化、体育、教育等多元消费业态,并利用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业态创新,提升夜间景点的吸引力和观赏性,将“夜”态消费打造成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作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青岛正着力向海突破,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全市海上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深化海上旅游资源整合和海岛旅游开发攻坚。这让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青岛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刘心慧倍感振奋。
“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在漫长海岸线上分布着49个海湾,为滨海观光和休闲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致。”刘心慧说,如今,青岛9大海水浴场完成软硬件设施提升,滨海木栈道不断贯通、延展。沿着海岸线,青岛将自然景观与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精妙融合,为市民游客不断提供前所未有的旅游体验。
刘心慧也注意到,石老人景区和石老人海水浴场都是青岛的标志性景点,两者虽然地理位置相近,但因为有山体阻隔,缺乏有效的连接,未能实现贯通。“游客需绕行才能往返两地,影响游客体验,且沿海景观被分割,未能充分利用。”刘心慧建议,通过修建滨海栈道等方式,将石老人景区和石老人海水浴场沿海一线打通,形成完整的滨海景观带,提高旅游体验的整体满意度,带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