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直击

包裹上的二维码不要轻易扫描

崂山区检察院办理快递包装扫码欺诈公益诉讼案
青岛日报 2025年02月07日

  日前,青岛市检察院与崂山区检察院等联手开展公益诉讼案件整改回头看暨现场反诈普法宣传工作。

  快递驿站货架上,一个个待取件整齐码放。“青岛市检察院、青岛市公安局提醒您:警惕包裹外包装上的陷阱,安全守护从不轻信开始!”墙上的提示语格外醒目。

  “这个标语看似简短,却是精心设计的,就是为了一下子吸引取件市民的注意。”崂山区检察院干警向记者介绍。检察干警向周边群众分发了《致全市居民的一封信》,提醒广大居民朋友警惕包裹外包装上的陷阱,切勿轻易扫描陌生二维码。“没想到这二维码也有这么多‘套路’,以后可不敢乱扫了!”一个来取快递的市民说道。

  2024年11月,崂山区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称,从辖区快递驿站取出的包裹上粘贴了“扫码送水杯”“扫码领雨伞”“扫码得话费”等二维码,部分群众扫码后被骗取个人信息和遭遇欺诈消费,造成财产损失。

  “扫码诈骗这种情况多发频发,怎样从源头上根治这一问题呢?”经过研判,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局作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责任部门,应当对上述问题进行监管,并采取措施加强源头治理防范。

  随后,青岛市、区两级检察院一体履职,就该情况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磋商。检察机关推动市场监管、公安部门联合快递驿站的主管单位邮政管理部门,向打印取件码小票的管理系统平台负责公司发布提示函,督促其下架了所有违规商业信息,建立商业信息合法性审核新机制,并在快递驿站的醒目位置增加动态宣传点位,在全市1730个快递小票打印站点投放反诈宣传标语,截至目前投放总量达1260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