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
青报经济述评
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开栏的话
产业兴则城市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青岛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青岛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分领域对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明确“10+1”重点产业方向。
本报今起推出《青报经济述评 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专栏,围绕青岛先导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就布局谋划、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推出系列报道。
青岛全新构建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两个先导产业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列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牵头,领衔“10+1”重点产业方向。
在当下这个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愈发凸显。数字技术的加速演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更多的产业领域加速渗透,在数字化、智能化、跨界化、融合化中,不断裂变出新的发展空间,交叉孪生出新的产业业态。这正是青岛必须抓住这一产业先导发展、优先发展的底层逻辑。
近年来,踏着数字经济的节拍,青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多个产业方向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园、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生产基地、歌尔微电子产业园等龙头大项目的落地,带动了产业链的集聚,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产业垂直崛起;在优势制造业提供的丰富场景中,高端软件产业也加速成势。
置身新的发展阶段,在度过了产业建链时期以大项目落地为牵引的早期生长阶段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在城市的整个产业体系中切实扮演好“先导”角色,打造更具生长力的集群生态将是必由之路。
也正因如此,青岛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高端软件等产业方向,选择车规级芯片、新型显示技术、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等细分赛道进行布局。
剑指2027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的发展目标,青岛要打造的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地。
下游需求驱动
不久前,青岛中微创芯电子有限公司第七代芯片产品——IGBT芯片应用总量突破300万颗。作为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IGBT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这家从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集成电路企业目前已全面掌握IGBT芯片设计技术,实现了从功率芯片、驱动芯片到模组封测、应用方案的全自主可控,并在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内投资建设了新厂区。
中微创芯高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其与本地的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的联合创新,这让企业找到了产业的实际需求,精准锁定了创新的方向。而这正是青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个核心“方法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布局集成电路、新型现实、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青岛锁定的不只是体量大的龙头项目的落地,还更关注新赛道与城市产业体系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由此牵引的产业链的集聚发展。
一辆传统燃油汽车需要搭载500—600颗芯片,而一辆新能源汽车所需芯片数量大致在1000—1200颗。在车规级芯片的下游市场,青岛集聚了一汽、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等整车企业,这些企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深入挺进的进程中正不断孕育着新需求。
目前在车规级芯片这一赛道上,作为央企中国信科集团旗下的无线通信SoC芯片设计企业,落地青岛的宸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研发的C-V2X芯片和解决方案,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超视距监测、路网反馈与安全环境构建等功能,已广泛应用于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支持全国超过50个智能网联示范区,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歌尔股份旗下的歌尔微电子是国内少数具备“芯片+器件+模组+系统+封装+算法”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MEMS企业,在汽车电子的交互触控、智能声学、微系统模组集成等方面推出多项创新解决方案。
背靠加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集成电路全链条企业及时导入产业新需求,未来,青岛的目标是崛起覆盖车规级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的完整产业链条。
对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来说,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的青岛消费电子产业天然就是最“肥沃”的生长土壤。在这一领域,青岛最大的优势就是龙头企业的引领。
海信继在激光显示领域实现绝对领跑之后,在Micro LED微显示领域已经完成基础光机、芯片的研发工作,相关指标领先行业。在不久前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海信就携全球首创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亮相,再次刷新了在显示产业上的技术高度。
在硅基OLED领域,歌尔光学在2024VR&AR显示光学技术峰会上发布了搭配4K分辨率硅基OLED屏幕的VR Pancake显示模组星际C41,加速硅基OLED模组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领军企业深研前沿显示技术,也将带动提升下游消费电子领域近眼显示等终端产品的附加值。
创新技术引领
当然不只是既有优势的升级、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魅力更在于无中生有、从0到1的不断“破局”。一项关键创新技术带动一条细分赛道,进而牵引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相信这样的产业故事将始终伴随青岛新一代信息产业崛起的全过程。
精准引入具备创新技术的大项目,正是青岛布局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赛道的底气。磁存储芯片具备高速读写、低功耗、耐擦写、高可靠等独特优势,可以满足工业类、消费类、人工智能、车规电子等场景下存储芯片的应用需求,是下一代非易失存储芯片的理想选择。
在这一赛道,位于西海岸新区古镇口的致真存储芯片制造项目正在加速建设。致真存储官方网站信息显示,项目将建设8英寸和12英寸的新一代存储芯片生产线。建成达产后,将实现月产400万颗高端芯片,年产值数十亿元。
先进的封装技术能确保芯片的散热、信号传输等,保障芯片的稳定运行。在先进封装赛道,青岛引进的物元半导体以晶圆级先进封装技术为平台,开发晶圆对晶圆、芯片对晶圆、小芯粒异构集成等中道工艺技术,对芯片的进一步发展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关键支撑,可为算力芯片、存储芯片、定制化芯片等领域提供相关产品及技术服务。城阳区总投资110亿元的物元半导体项目,建设3D晶圆堆叠先进封装生产线。2024年8月,试验线已经量产,签约落地的上下游企业超过20家。
这些龙头项目的落地正带动新的细分产业链企业加速集聚,在新赛道上构建起城市新的领先优势。
站在更长远的发展视角,青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更具竞争力,必须构建起对创新项目有吸引力,能够孕育、激发创新的更加优良的创新生态。只有这样,产业才会在聚合更多创新要素的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新的增长点,进而积蓄起日益澎湃的更强劲的内生动力。
集群化提速
如果说创新是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内在“气质”的话,那“集群化”就将是它最鲜明的外在形态。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高端软件这些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已经在青岛初步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
作为青岛集成电路核心园区,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近年来相继落户思锐智能、中微创芯、方益科技、贝斯兰等40家重点企业,吸引总投资1793亿元。如今,园区已经形成以芯片制造为核心,设计、封测、装备、材料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2024年,园区入选“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30”榜单第17位,带动青岛跻身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第84位。
与此同时,东部崂山区集聚了信芯微、大唐半导体、中科芯云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电视画质及时序控制芯片、无线通信芯片、高端功率器件、国产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北部的城阳区(高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则集聚了华芯晶电、惠科、泰睿思等一批功率器件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加工、跨境物流项目,形成了青岛集成电路产业一核四极的发展格局。
作为青岛最先发展的专业园区之一,新型显示产业园在京东方等龙头项目的带动下,目前已集聚融合光电、万达光电等一批产业链企业。2025年伊始,总投资30亿元的青岛超大尺寸面板后道(Open-Cell)项目签约落地园区,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打通青岛在小、中、大全尺寸领域新型显示产业链条。目前,新型显示产业园已累计落户重点项目近30个、总投资近600亿元,液晶显示模组器件支撑力已形成,激光显示技术快速发展,在电子玻璃、液晶材料、OLED发光材料、柔性显示材料领域已初具优势,产业链配套水平持续提升。
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园区内的歌尔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一期已投产达效。与项目建设同步提速的,是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这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的创新步伐。它可以为全行业提供专业的“一站式”检测服务,满足全球顶尖虚拟现实整机和关键零组件企业的试制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参与编制国家标准8项、申请专利68项,成功吸引一批虚拟现实产业项目。
在高端软件产业方面青岛有鲜明的特色。2023年,海尔、海信、澳柯玛、科捷智能等4家青岛企业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榜,数量位居全省首位。通过大力实施高端软件“1+3+N”发展战略,青岛正加快突破工业操作系统,提升石化、船舶、轨道交通等工业软件供给能力,持续壮大嵌入式软件规模,加速布局新兴业态,培育开源软件发展生态……
立基于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如何更深入、更紧密地集群化发展?业内的共识是,在新技术新赛道的布局上注重相互支撑、相互关联的同时,还要从基础设施、产品价值、要素结构等全方位发力。
如,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构建城市先进计算底座;在产品价值提升上,像工业互联网平台,它在智能工厂落地应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有力驱动;在要素结构优化上,不只要注重金融要素,更要通过集聚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顶尖人才、高端产业人才及青年人才,建好用好一批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突破发展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