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观众争辩

青岛日报 2025年01月06日

  米荆玉

  勃兴、横扫、进化,微短剧正在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实现突破。

  2024年的数据显示,微短剧以504.4亿的市场规模超过了电影产业,行内甚至诞生了“三年干过三十年”的调侃。从2021年对古麦嘉禾的采访中第一次接触到微短剧至今,这个行业一直让我惊奇。观察者可以从微妙的细节分辨微短剧创业者的“身份”:如果出品人谈及微短剧时带着憧憬和理想的光芒,他往往是拍短视频入门后抓住了微短剧的风口,千万级的单日充值让人喜出望外;而如果出品人谈及自己的微短剧作品时带着羞赧、谦抑和轻忽,那么很可能他是在传统影视行业里观望许久,终于下场尝试这一新品类,内心仍然强烈期待影视行业实现钟摆式回归,同时把自己从事微短剧的履历掖在某个角落。

  第一不争辩,第二不跟观众争辩,第三不跟持续付费的观众争辩——影视行业与微短剧行业的共识。微短剧的一分钟体量,让观众跳开情节铺垫,粗暴进入影视创作的“核心冲突”部分,从“五花肉”里一筷子搛走“精肉”。专业影迷奉为圭臬的长镜头、表情肌演技,在微短剧观众这里直接被“总裁垂青”“皇帝认亲”“彩票中奖”所取代。微短剧观众不想讨论“《奥本海默》到底好不好看”,一旦有选择,他只想看《热辣滚烫》里女孩瘦身成功的一瞬,《狂飙》里高启强“我想吃鱼了”的金句。

  微短剧的降维,从某个角度恰巧回到了一批观众的审美落脚点。从原初视角来看,卢米埃兄弟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不也是微短剧的“猎奇”“直接”创作手法吗?另一方面,电影票房与微短剧市场规模之间的消长关系也值得商榷。从消费者画像来看,微短剧消费者本身并不是影迷的主流人群。专业影迷能鉴赏从专业影棚、顶级设备、大牌演员制造出来的视觉美学,而微短剧观众能为发生在狗尾草草坡上由片酬一万元的演员演绎的寒门爱情而落泪。说到底,靡费在电影身上却让观众没有体感的成本,不能成为返身苛责观众的借口。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影像创作语速、语法、美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影这种传递情感和心灵体验的艺术值得珍惜,值得守护。微短剧给镜头计量方向上带来的突破和崩坏也是历历在目。一集微短剧包含数个乃至十余个反转,对于部分观众来说,速度感会成为影视审美的一个标准:观众不仅要看剧情冲突、演技呈现,还要看剧情转折的速度,而且“速度感”在影视审美要素的位置持续提前。商业片电影向微短剧学习“速度感”,由速度感进而带来爽感,这也是可以预期的变化。

  微短剧兴起不仅放大了它的市值,也放大了它的困境。即便市场规模超过了电影,微短剧对演员价值的灌注、对产业链的提升仍然阙如——它拍出来的时候是葡萄,上映时是葡萄,下线后是不再新鲜的过期葡萄。而电影从剧本到杀青、上映、修复重映、短视频剪辑等过程,是从葡萄到葡萄汁、葡萄酒、百年陈酿的增值过程。一个不能让从业者自豪的微短剧行业,势必会从精品化的方向寻找出口,此时,它的有限时长、狭窄题材、趋同审美又限制了它的可能性。对于微短剧这样一个成本较低的品类来说,“船小好调头”固然是优点,但小船太多,调头太频,容易撞见逆行。

  新年伊始,朋友圈的微短剧制作人一边分享行业新规,一边发布各种新剧建组信息。微短剧火了,它要承载的创作规范、玩法限制、价值信条也从玫瑰色的预期里浮现出来。从电影、短视频到微短剧,我们为了“轻”“快”“灵”而做出来的选择,往往会以各种“重”的面目回到各自肩上。

  行业升级之路迢迢,微短剧尚有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