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里院喜剧节举办。
■青岛绿城GT集地广场开业。
■“最美海湾,鸥遇青岛”青岛海鸥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举办。
■现场帮办海航万邦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万家惠·生活港项目审批,服务保障项目集中开业。
■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市南分论坛活动现场。
■市南区“深化红色物业 共建幸福家园”工作推进会议。
时序更替,岁月流转。2024年,市南区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了璀璨夺目的印记。从波光粼粼的海滨,到烟火升腾的市井深处,创新活力与人文温度交织碰撞,奏响城区发展的激昂旋律。
这一年,市南区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建设新局面,在经济浪潮中向“新”而行,于城市建设里精雕细琢,更在民生福祉上用心深耕,高质量发展迈上快车道、产业体系建设呈现新格局、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新气象、新活力。回望过去,市南区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展望未来,市南区的新征程充满希望与期待。
向新向上向好
优势主导产业加速提质增效
2024年,市南区锚定以总部经济和数字科技、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时尚消费、航运贸易、文化旅游为主的“1+6”现代产业体系,凝心聚力强产业、优结构,经济发展加速起势。其中,在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做优战略新兴产业方面,通过着力发展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平台经济等,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在助力优势主导产业加速提质增效方面,市南区坚持“四个打开”抓经济运行,进一步优化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运行机制,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扩链。
金融强区加速建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齐升”。2024年1至3季度,市南区金融业增加值25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突破550亿元,贷款增量724亿元,居全市首位;本外币贷款规模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市首个贷款余额过万亿区。落地工银投资(AIC)股权投资基金、中化绿色基金、海信基金等基金产品31支,注册总规模72亿元。成功举办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市南区银企对接会等30余场,招引落地光大证券山东分公司等3家金融机构。青岛首个数字人民币支付特色街区落地中山路。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企业所需,在金融“活水”的润泽滋养下,市南区实体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与蓬勃活力,一路斩关夺隘、聚势向上。
高端商务聚能成势,为经济增添新活力。市南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收86.7亿元,总量居全市前列。法律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继续领跑全市,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正式启用,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等机构入驻,涉外法务服务辐射欧洲、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北外华能等优质人力资源项目8个。2024年1至10月,科学技术服务业营收77.2亿元,占全市26.3%,总量居全市第二。通过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等省、市级以上高端论坛活动15场,会展业对集聚资源要素和拉动经济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时尚消费持续激活,呈现异彩纷呈之势。2024年前三季度,市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5亿元,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61.1亿元,均居全市前列。为服务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南制定了《市南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方案》,全面发力“四首”经济,是全省首店最集聚的区域。夜经济蓬勃发展,是全省唯一获评2024年全国夜间经济优选城区。此外,市南区还落实好国家“两新”政策,联合海信广场、万象城等商超开展促消费活动百余场,开展“乐购市南”“好品聚市南 精彩消费季”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带动消费6亿元,新引进零售企业30余个。近期,市南区正围绕“好房子、好车子、好商品、好住宿、好餐饮”举办“好品聚市南,精彩消费季”活动,采取发放汽车、手机消费券,打折销售、豪礼赠送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和服务。
航运贸易加快复苏,交通运输业实现增速48.5%,多式联运体量、贡献率均居全市第一。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179.2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7.1个百分点,贡献度居全市第一。培育10家航运月度纳统企业,获评3A级以上物流企业累计达34家,总量居全市首位。集装箱卡车运输头部企业鸭嘴兽北方总部落地。中国外运华中有限公司获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青岛易航道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市级服务业平台企业。
文旅融合深度推进,市南区构建全域精品旅游发展格局。通过抢抓青岛获评“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契机,组织开展旅游文化季启动仪式暨哈萨克斯坦旅游推介周活动。开辟12条“海上看青岛”精品航线,累计发送游客242万人次,营收同比增长70.41%。打造网红打卡点30余处,开展青岛海鸥季、海誓山盟婚博会和婚恋周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青岛中山路近代建筑群”“青岛里院早期建筑群”入选“第九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
抢机遇 破新局
战略新兴产业加速聚势培育
这一年,在市南30.01平方千米土地上,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向“新”的力量正在破土而出、蓄势而发。对于一座始终把目标指向更高的城区而言,新兴产业就是这样具备强大新生力量的生命体。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既需因势而动,把握发展大趋势,也需乘势而上,抢夺发展增长点。
2024年,市南区聚焦数字经济、海洋科技、生命健康、新能源四大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数据显示,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超75亿元,同比增长10%,居全市前列。松立控股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研究院申报省新型研发机构已进入公示阶段;3家企业获批建设青岛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增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3个,建设区级重点实验室27个;累计新增科技创新平台45个。14个项目获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20个项目获2023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五分之一。
近年来,市南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初步构建起具有市南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空间格局、产业生态与政策环境,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全年规上互联网、软件信息业营收同比增速11.1%,连续13个季度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推进数字产业化,落地浪潮数据、青啤数科、云高数据等12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高端软件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名单,4个软件产品获评全省第八批首版次高端软件。大数据“三优两重”项目数量占全市22.78%。工业控制系统(软件)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数量占全市17%、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服务机构数量占全市40%。
推进产业数字化,做优数字文旅、数字金融、数字消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中山路历史街区数字化转型方案入选文旅部“沉浸式体验文旅项目定制运营”优秀解决方案,全省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资金监管平台建成运营,落地云高数据项目助力交通运输业数字化转型,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建设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在全市唯一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区。
海洋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11亿元,同比增长7.5%。黄海水产研究所等6个科创项目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一等奖,占全市40%。海洋科技孵化器,引进涉海项目29家,占比达87.9%。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正式揭牌运营,打造水产种业“蓝色种都”,黄海水产研究所加快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海洋化工研究院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
生命健康产业提质升级。锚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医养康养”4个细分赛道,加快推进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大厦,构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已落地时代基因、易睡眠、昊瀚健康产业发展等行业引领性项目7个,达成合作意向头部企业6个,规上企业突破40家。
新能源产业蓄势赋能。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开展充电设施“统建统管”“集建共享”试点,新增公共充电站11座,各类充电桩640余台。
在这个产业快速迭代、飞速变革、不进则退的时代,新兴产业的壮大,让各类链条实现有机地延伸,各种要素资源高效配置,产业中各类惊喜的化学反应接续发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宜居宜业宜游
城区品质持续提升
清晨,浮山森林公园跑友团“刷山”晨跑,太平山中央公园游人漫步绿道;傍晚,金茂湾购物中心,下班后的年轻人,看夕阳坠入大海,将海与天染成浪漫橘子色……这是市南的品质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024年3月末,“赏花海市南,游最美海湾 ”活动启航,为游客开启海上赏“樱”新视角,呈现独具海洋特色的春日赏花氛围;11月末,“最美海湾,鸥遇青岛”活动启幕,围绕“冬季来市南看海鸥”,推出海鸥IP创意市集、“鸥啦”全程陪伴计划等七大主题板块、十余项精彩活动。从“海上樱花巴士”到“追鸥逐浪”专列,从赏花季到赏鸥季,传统文旅淡季呈现“淡季不淡”的热闹场景,“世界最美海湾”品牌不断擦亮。
中山路历史街区兴盛繁华。2024年9月29日,为期10天的2024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在欢笑声中落幕,开展沉浸式演出等活动3500余场次,单日接待游客量45万人,创历史最高。青岛与生俱来的喜剧基因与独具特色、历史底蕴深厚的青岛传统古民居里院深情牵手,彰显了青岛在历史城区保护与更新、城市文明活态传承、城市品格迭代升级、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方面的持续努力。中山路持续焕新,新增3万平方米消费场景,劈柴院、四方路老字号集聚区等街区实现开业纳客,太兴里微醺街区、银鱼巷潮牌街区、海誓山盟广场婚恋街区等潮流街区客流量进一步集聚,成为网红打卡点。古巴文化交流中心、巧克力博物馆、奇幻海世界等78个特色商文旅项目开业运营。
奥帆时尚消费街区潜力激发。2024年11月29日,青岛绿城GT集地广场正式开业,项目引入多家国际一线品牌与本土头部品牌,首店面积占比50%,为市民创造了一个融合现代生活、文化与消费的新空间,也为青岛的商业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项目开业标志着市南区在时尚消费和商业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区域经济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助力添彩。
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正式挂牌国家级5A景区,引入中国摩托艇公开赛等10余项国际专业体育赛事,奥帆国潮市集入选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名单;海天中心获评亚洲首个10万平米级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国际大奖。沿线楼宇集聚总部企业数量达160家,获评山东省总部经济先进区;楼宇加速升级,16座楼宇更新改造全面启动,盘活闲置空间超30万平方米,新增亿元楼2座、华润中心等特色楼宇10座,获评2024年中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聚力打造最美活力湾区、时尚活力街区、创新活力园区,“品质”成为市南区最靓丽的底色。
品质活力社区、友好活力城区建设成绩可圈可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48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60万平方米、雨污管线整治14.2万米、线缆整治58万米,惠及居民3.3万户,为投资额最高、改造面积最大、惠及居民最广的一年。新开工电梯130部,居全市前列。实施深化红色物业共建幸福家园三年攻坚行动,建成11个智慧化物业管理试点,打造20个垃圾分类五星级小区,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新开工停车场项目11个,续建项目6个。目前,八大峡广场地下停车场(一期)等11处项目已完工,新增泊位1542个。开放共享20处公建类停车场,5处住宅小区停车场,释放泊位3445个。累计接入“全市一个停车场”系统平台4.7万个泊位。
生态之美无处不在。绿色空间和城市空间、公园形态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不断往纵深推进,不断碰撞出“公园城市”的新场景,建成12处口袋公园、5条林荫廊道,改造提升10处立体绿化、20处城市微景观,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市民品质生活的标配,也成为游客追逐“诗和远方”期待的模样。
“山海湾城”一体打造,“湾区、街区、园区、社区、城区”一体更新,山海湾城和谐相融,城区宜居宜业宜游水平不断提升,品质环境优势更加凸显。
惠民生 优供给
民生福祉稳步增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024年以来,市南区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情系群众冷暖,知解百姓忧虑。通过在办好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上精准发力,不断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民生实事落地开花,群众生活幸福加码,绘就民生幸福新图景。在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的基础上,2024年以来,市南区民生实事年内全部完成,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锚定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最优教育品牌持续擦亮。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市南区全面起势、奋力突破,屡创佳绩。连云港路小学、青岛第七中学北楼完成主体验收,8所校(园)舍、场地改造维修完成,公办中小学全部配备人工智能实验室;全市率先试点更新午休式课桌椅,免费学生校服实现全覆盖;全市首创课后服务平台,服务惠及学生5万余人。升级立体交互式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区域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青岛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入选山东省唯一OECD“学校+”网络项目成员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推进“护航身心健康”行动,中小学生体质抽测优秀率及优良率、艺术学科初中学业水平均居全市第一。此外,市南区还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首批科学保教引领区、省智慧教育示范区、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省劳动教育实验区、省中小学睡眠保障实验区、青岛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3个教育集团获评青岛市首批集团化办学典型。
加快构建区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供给加速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沉下去”“动起来”。市南区建成全省首个实体化运行的紧密型城市医疗健康集团,建立全市首个社区5G远程超声诊断分中心,与青大附院共建4个共管病房,打通区域限制、畅通层级之间沟通渠道,牵头医院专家下沉基层,实现远程会诊、跨区域彩超诊断、远程示教、双向转诊等系列创新举措,“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互动型医疗新模式为民生幸福加码,不断推动健康市南建设。设立9个一站式转诊中心,相关做法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基层医改典型案例推广。在全市率先提出“健康小区”概念,建设试点“健康小区”,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整合式健康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让社区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市南区对困难群体供养标准提高6.7%,发放救助金6100余万元,成立31支社区慈善基金,入选全省“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项目数量居全市首位,获评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加快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速17处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全区在营老年助餐机构50余处,实现老年助餐服务社区全覆盖。
就业创业渠道加速拓宽。新增就业4万余人,博士人才、留学人才引进数量保持全市首位。推进全域“街区创业生态圈”试点建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8亿元,扶持创业3200余人次,获评青岛市创业型特色街区8家,市南区青年人才创业服务基地获评青岛市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青岛里院创业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山东省创业街区建设试点。做优市南区“零工之家”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8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个,组织各类培训超4000人次。
文体惠民形式不断丰富。举办“幸福市南文体惠民”主题活动,开展艺术培训、公益演出、全民时尚秀赛事、文博研学等特色活动2000余场次,举办青岛(市南)庭院艺术季,开展庭院演艺活动700余场,43家艺术庭院入选“三好庭院”榜单。新增“城市书房”3处,新增“啡阅青岛”服务点1处。新增对外开放博物馆2家,3家博物馆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新增省级非遗项目1项,1位传承人被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原创文化艺术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4项。
平安市南建设持续深化。通过深化“警格+网格”融合治理机制,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社会治安治理。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深化“和解万家”品牌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好调解服务高质量发展,维护高水平安全的重要作用。
抓改革 优服务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塑造高标准营商环境,是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保障。
一年来,市南区聚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积极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优政策、提效能、激活力、蓄动能,厚植企业投资兴业沃土,打造企业发展优质“栖息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大展宏图,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搭建政企双向沟通桥梁,市南区创新构建“12+N”多层次政企深度互动沟通机制,将“走进企业”与“请进机关”相结合,目前已举办区领导顶格协调的政企恳谈会25场,现场收集诉求及工作建议均已办结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了让广大市场主体更加便利地反映诉求、纾困解难,市南区创新构建多元体系,搭平台、建机制,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随着青岛市营商环境会客厅在海天中心揭牌,市南区创新打造出“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营商环境会客厅体系。目前,市南区已建成各级营商环境会客厅31处,开展各类惠企赋能活动174场,惠及企业3800余家。营商环境会客厅已成为集政企沟通平台、项目洽谈基地、企业路演场地、企业赋能中心为一体的高端商务空间。
企有所呼,政有所应。市南区推动企业诉求处理精细化、高效化,建立起“135”全闭环诉求办理机制,坚持按照1个工作日交办企业诉求、3个工作日办结一般性诉求、5个工作日办结复杂性诉求的原则,将收集到的各类企业诉求,依托平台建立“诉求受理-跟踪办理-动态反馈-满意评价”流程动线。截至目前,平台诉求办理率100%。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通达民情、汇聚民智、速办民需的机制,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强力推动市南区营商环境突破跃升。”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市南区将增值化政务服务理念融入行政审批服务全过程,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暖南”审批服务团队、“政务服务+”联盟等形式,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以营商环境之“优”,带动市场主体之“活”、投资项目之“增”、高质量发展之“先”。
在市南,“政务服务+”联盟已成为深入开展“一线联企助力行动”的有力抓手。“我们协会有一批医疗机构要集中迁址,涉及相关事项的变更审批,能否提供一些指导和协助?”在青岛市医疗器械协会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暖南”审批服务专员一线听取、记录协会企业的诉求,现场为企业帮办申报、审核、出证,一次性为8家入驻企业办理变更。
依托“联盟”载体,市南区在银行、楼宇、园区、商协会4种类型的社会合作网点,设立40个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将301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企业、群众身边。2024年以来,聚力推出涉企增值化政务服务场景,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走访服务等70余次,关联事项集成办理170余件次。
2024年7月,恒丰银行青岛东海路支行加入市南区“政务服务+”联盟。区行政审批局为该新设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配备了两名“暖南”审批服务专员,经过业务指导和培训,可为企业提供办理营业执照等40余项审批事项服务。这是市南区深化“政银合作”、提质扩容联盟“朋友圈”,实现企业开办“就近办”“多点办”的又一举措。目前,市南区已在辖区23个银行网点设立“市南区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点”,充分利用银行系统网点密集、受众面广的优势,便利经营主体登记。
市南区还持续扩大“政务服务+”联盟范围,将审批服务窗口下沉、前移,优化“就近办、全域办、便捷办”登记新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化、规范化、增值化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微生态”强健“大肌体”
激活党建红色引擎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发挥党建统揽统筹的关键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答好时代考题的关键。
2024年以来,市南区聚焦基层治理“微生态”,创新开展“强基层基础,到基层领干,为基层赋能”工程、社区党委分类管理整体提升行动和“深化红色物业,共建幸福家园”攻坚行动,系统打出了一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组合拳”,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生活在这样和谐、温暖的社区里,我觉得很幸福。”团岛社区70多岁的冷阿姨说,自己居住在高楼层,最近腿受伤出行不便,特别想要一把轮椅。包联街道处级干部在走访中收集到老人的“微心愿”后,与社区召集社区联席会,包联单位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第一时间认领了居民“微心愿”,为老人送去轮椅。
市南区将“两下两上”工作机制作为推进“三基”工程的重要抓手,区级领导和机关部门带头“下”、街道干部直通小区(网格)“下”,社区工作和群众诉求直报区级“上”、小区(网格)要情直通街道“上”。2024年以来,30名区级领导干部全覆盖包联全区50个社区,顶格协调解决“急难愁盼”2100余件。227名街道处级干部全覆盖联系全区220个小区,破解公共空间“狭小”、配套设施“陈旧”、物业公司“缺位”等难题5400余件,一些居民群众的烦心事、糟心事在一线发现、解决。
开展“三基”工程是全区基层治理体系的一次创新和变革,将基层一线作为转变作风、实践能力的火热疆场,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2024年全市高质量发展“亮绩赛季”为民办事工作中,两个季度的成绩位列全市前三。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南区50个社区,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如何精准评价社区党委强弱?如何抓住社区党委这个城市基层党建的“牛鼻子”?
“2024年,社区被确定为‘示范’类社区,前期在开放式小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最近我们谋划了嵌入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建设、老旧开放式楼院‘大物管’模式等几项重点任务。”辛家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辛筱霞认为,社区党委分类管理能让社区找准自身定位,精准科学谋划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
市南区通过开展社区党委“分类管理、动态提升”工作,摒弃“材料流转”“层层上报”式摸底调研,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全区50个社区一线调研“精准把脉”,累计谈话495人,最终确定全区11个“强基”类、23个“创优”类、16个“示范”类社区。通过“点单式”“帮带式”多元培训,提升“强基”类社区队伍履职能力;面向“创优”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基层治理专题培训17期;选派11名“示范”类社区党委书记到上海、成都、厦门等先进地区对标一流、实训锻炼。“靶向施策、分类推进,区、街道两级精准指导三类社区补短板、促提升,着力破解‘撒胡椒面式赋能’的问题,让社区赋能更加精准。”市南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苑文强介绍。
市南区作为青岛主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较早,80%的居民小区都是开放式的老楼院,物业管理可谓是老大难。在此情形下,市南区于今年启动“深化红色物业 共建幸福家园”三年攻坚行动,在青岛全市率先制定《党建引领业委会换届规程》。将党建“主轴”嵌入基层治理,以红色物业“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成效,真正打通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充分发挥‘红色业委会’战斗堡垒作用,逐户上门、全面征求、充分听取居民对引进‘大物管’的意见建议,探讨落地方案,为‘党组织搭台、物管企业登台、居民自治唱戏’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市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罗群介绍。
以党建为引领,针对不同楼院具体情况,市南区探索出“党组织+商业化物管、居民自管、景社共管、区属企业嵌入服务”的“1+4”党建引领“大物管”模式,打造了湾仔小区、伏龙山片区、旌德支路一号等党建引领“大物管”先行示范点。如今,越来越多的开放式楼院从无人问、无人管的“老旧院子”,逐步焕新蝶变成为整洁有序、欣欣向荣的“楼院共同体”,探索出一条开放式楼院治理的破题之路。 (曹 森 王 玮 陈 乐 尹文丽 云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