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在时间的分水岭,总会涌现这样一种人类独有的心理景观:集体式惜别与再出发。在兹念兹的2024骤然隐退、沉潜、结晶,像增加时间质感的矿脉一样。2024,这串包裹人间冷暖的数字,像一滴露水,溶于湍急的记忆之河。“站在暴雨中,我比它更滂沱。”这串存留着年代体温的数字,是窗外云雀的新鲜啼唱,是早餐桌上冒着热气的豆浆,是割舍不下的丝缕思念,是故乡屋檐上滴落的夜雨,是肩胛上褐色的茧子,是年终考核表上的自述与评语。这组淅淅沥沥的数字,是可以继承的遗产,是我们认真生活过、艰难跋涉过、快乐歌吟过的证词。2024年最后的夜晚,繁星欲坠,余音绕梁。
你好!2025。
此刻,2025年第一个清晨,是一个源头性时间。这样的时间犹如产房,可以孕育一弯新月、恋人誓约、叮叮当当的摇篮曲、各种纪念日、成长日记、旅行船票以及一座城市新的天际线。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着我们的脸庞,也照耀着陪伴我们的大地万物。这一轮海上日出,像一把充满魔力的钥匙,开启了通往未来的心扉。
每一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此刻,虽然寒风料峭,但是,无以计数的溪流已经在冰封的大地之下奔流,这些涌动着的春潮,犹如与大海签署了一个不可撤销的契约。有的从遥迢高原出发,有的穿越深邃森林,有的告别巍巍雪山。这些纯粹的液体,有的细若游丝,有的一次次撞击岩石的阻隔,有的以百折不挠的决绝绕过一个个峡谷,长途奔袭,万死不辞。就这样,从滴水到流水,再从小溪到河流,汇聚成可以激荡飞扬的汤汤洪流。它们一定知晓海的存在,所以,才能在无数个艰难时刻存活下来。一滴水让另一滴水感受到自信,一条河流让另一条河流感受到力量。每一个幼小的水滴,都拥有一个蔚蓝的梦,寒风没有吹散它们,迷宫似的岔路口也没有让它们中途走失。
大海是由复数的水滴铸造的。可以想象,与大江南北纵横的河流一样,大沽河也进行着这样的浩荡旅程;和惺惺相惜的海滨一样,青岛也经历着这样一次一次的彻底的拥抱。
渔船和大海有个契约,桂花和蜜蜂有个契约,汗水和梦想有个契约,现在和未来有个契约。征尘漫漫,万山无阻。
时间是一种不标注金额的票据。这张票据,可能是市郊一个芬芳的午后,可能是地图上的一个符号,可能是一簇簇被风吹动的绿叶,可能是回春丹乐队的“我的心啊,整栋出租,处处都给你”的抒情,可能是在梦中闪现的火车站台。城市和乡村迥异的节奏、一样的悲欢、多彩的追求都藏在时间的火焰里,就像少年的心事藏在春风里。寄居在无涯的时间里,我们让吹拂不息的海风、生长万物的泥土、夏夜的雨滴、购物广场的霓虹灯、黄昏时分缭乱的炊烟滋养着。时间摇晃着我们、锤炼着我们、支撑着我们,我们也将种籽一样的信念交给时间的手掌。
时间因为成长而馥郁。大地上最雄浑的力量不是排山倒海,也不是沧海桑田,而是万物生长。生长中的事物,可能会遭遇风暴、干涸、挫折、甚至践踏,但是,哪怕是灰烬中的星星之火,都不放弃重新燃烧的可能。“希望像厩栏中的一根干草那样闪光。”所谓生生不息,就是让软弱者获得坚韧,让疲惫者获得力量,让气馁者获得勇气,让绝望者获得希望,绝处逢生。
每一轮日出,都在缔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的地平线。青岛就是在这样的地平线上萌芽开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发明了“穿墙术”。这种奇幻的破壁而出,是超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原始想象,这种瑰丽的想象,让海量的青岛,在漫长的成长史中,造城、造码头、造港口、造货船、造火车、造啤酒、造一日千里的动车……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坯胎,青岛基因从来不乏这样金色的坯胎。
一滴水,深藏着大海的基因。青岛的成长基因密码还在破译。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重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秦始皇先后三次东巡到达琅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修建琅琊台。最新考古发现,青岛琅琊台遗址主峰的“大台”主体是秦汉时期高台建筑基址,为秦始皇所筑之琅琊台。统一六国的始皇帝,将舍我其谁的雄心,亲手交给了这座青春之岛,犹如将一颗饱满的种籽交给一片值得托付终身的土地。朝朝暮暮,这座被祝福的海滨之城,一直在远航。就像意大利人卡尔维诺说过:“这个城市确实存在,而且有一个简单的秘密:她只知道起航,却不知道返航。”
青青之岛,悠悠我心。青岛常年栖息着一种白腰雨燕,这种燕子羽毛幽亮,翅膀细长,翅形像镰刀,尤其擅长在叵测的气流中滑翔。据称,这种鸟类,风餐露宿,一生99%的时间都在空中度过。它是禽鸟中的“永动机”,飞翔,就是它与命运签署的生死契约。这种精灵,是城市精神史的最生动的注脚之一。
蜂巢一样的时间,要么构成回忆,要么构成渴望。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时代的潮汐亦从未停歇。在人工智能以颠覆者的姿态引领时代风向的年代,我们何为?图灵奖得主约瑟夫·希发基思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人类对人工智能过度依赖,无限让渡自己的判断,接受机器做出所有关键决策,最终迷失自我。在这个疾风劲雨的转折年代,我们每一个个体,别无选择,必需自觉适配时代定制的生存法则,历练独特的认知、独特的洞见和独特的能力,让机器的归机器,让人性的归人性。让荆棘之地开满鲜花。
未来,是不确定性的总和。从刀耕火种到蒸汽机的轰鸣,从纸张到屏幕,从移动互联到人工智能,工业技术的每一次跃迁,都是突围之后的重建,都是从不确定到确定的心路历程,都是以更高维度的智慧,征服和对冲不确定性,从而给人类文明带来新的稳定、新的机遇、新的光彩。不确定性,并从不确定性中发掘出更迷人的希望,就正是未来的魅力所在。
青年作家臧海英写过这样一则寓言:一只蚂蚁,无法理解一头鲸鱼的鸣叫。它们一个生活在地上,另一个在风浪里浮沉。一个嗓音微小,另一个声量巨大。某个时刻,找不到伙伴的它们同时歌唱,一小块陆地便连接着一片海洋。可以说,这样神秘的连接,无处不在。山脉与海洋、丛林与浅滩、银河与恋人,这种发自肺腑的共鸣将万物心意相连,命运相系,就像一朵云用雨滴的形式,与禾苗对话,与山脉重逢,与大海相拥。
在思想史上,有这样一份著名的病历——“这个病人的症状是,他试图拥抱从他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这个病人就是“为人类精神危机寻找出路”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大陆。爱,这颗情感中的“盐粒”,是人类的通用语言,或者说,在茫茫宇宙中,这种情感是一种不受任何磁场干扰的强烈信号。悲伤、思念、怜悯、守望、互助、辞让……这些最普遍的人之常情像清渠之水一样,将生活在每个角落的人们紧紧连接在一起。史学家许倬云说:“全世界人类走过的路,都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超越你的未见。要想,我没见过的那个世界,还有可能是什么样。”是啊,我们“要想”,2025年的第一天,这个崭新的起始点,就是充满可能性的基石。站在新的极富弹性、柔韧性、扩展性的地平线上,我们眺望,幻想更遥远的山水,期待对陌生事物的问候,倾听月亮般的声音。在风云变幻的未来,守护人的“疆域”。
“手握玫瑰之人,无需神祇。”每年1月1日,崂山都会响彻祈福的“太平晓钟”。这是成百上千人敲击的钟声,这种连绵不绝的合奏,汇流成一个清澈见底的愿望之海,这样的海,可以抵达未来的自己和远方的陌生人。
海风吹拂,载着来自未来的浓烈气息。我们依稀瞭望到,新的“格局”与“样貌”已经显山露水。在这个生机蓬勃的新格局之下,自然就会成长新的人。新的人多了,他们就会成为新的土壤,衍生新的气象、新的景观、新的答案。或者,整个季节便有了焕然一新的可能性。孕育无限可能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模样?肯定无人知晓。其实,这样更好啊,让我们一起发明她的脸庞。让她明媚起来、翱翔起来、浮现美的神采。这是我们的新年契约,不可撤销。
此刻,枯黄的草原万马奔腾,蔚蓝的大海千帆竞发,蜿蜒的江河百舸争流,辽阔的大地,无限敞开着,准备迎接探入窗口的第一枝玫瑰。在此,祝福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