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语科幻(青岛)创作基地揭牌。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近日,2024第二届星浪奖科幻艺术节暨第二届科幻星浪奖颁奖盛典在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举办,来自全国的科幻文学、科幻影视创作者揽获了11个类别的奖项。本届星浪奖“科幻影视与文学创投论坛”“AIGC影视创作分享沙龙”等在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举行,与会者就当下科幻影视的发展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青岛近年来诞生了《流浪地球》系列、《独行月球》等重量级作品,两届星浪奖以科幻为主题,提升了“电影之都”的科幻可见度,也对AI与影视结合等科幻前沿命题提出了“青岛思考”。
科幻艺术,产业“预判”
2024第二届星浪奖科幻艺术节由青岛市科幻艺术协会、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青岛影视新艺荟、青岛海发汇等联合主办与协办支持。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幻分社社长王卫英等重量级嘉宾受邀出席星浪奖颁奖典礼。颁奖礼上,科幻文学单元颁出了包括优秀科幻小说、十佳科幻作家、评委会大奖等二十多个奖项。年度十佳科幻作家由段子期、柴晓春、许威廉、吴清缘、 谢静等人获得。科幻作家吴清缘《卫煌》获得评委大奖。科幻影视单元共颁出了包括优秀视效、优秀短片、优秀导演等三十多个奖项,影视单元评委会大奖颁给了杨淞、周冰心团队摄制的《别忘记他》。评委会表示,此次获奖者年龄结构合理,作品风格多样,代表了科幻艺术发展多元化的方向。
著名电影人尹鸿连续两届参加星浪奖颁奖礼,他对星浪奖寄予厚望:“我今年参加了三十多个影视节,以科幻为主题搭建的平台不多。在星空下和海浪声中再次参加星浪奖,充分说明科幻艺术之于中国当下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尹鸿表示,“科幻作品是人类对未来的预言、预判和预见。大量的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的出现,为科学发展找到了理性之光。近年来科幻艺术发展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态度,尤其科幻影视、文学、长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代表了我们有自主的思考判断和对未来的想象。”
两届星浪奖获奖者里,既有宝树(第35届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得主)这样的名家,也有来自澳门科技大学、青岛电影学院的新生代科幻创作者,其中部分作品正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主办方表示,作为在《流浪地球》系列拍摄地诞生的科幻奖项,星浪奖希望能激发科幻爱好者投入创作,为科幻产业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科幻基地,青岛落成
在星浪奖科幻艺术节期间,由青岛市科幻艺术协会、百花文艺出版社《科幻立方》杂志和青岛海发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华语科幻(青岛)创作基地”正式落户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赵文博、葛云峰、崔兴华作为三方代表为基地揭牌。基地将以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青岛东方影都和海发汇为依托,为全球的华语科幻文学和影视剧组提供创作场所以及各种公益减免、落地便利和产业合作服务。
科幻艺术节期间,部分获奖科幻影视与文学嘉宾参观了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置景与拍摄厂区。“年度十佳科幻作家”获奖者许威廉表示,自己十多年前曾在青岛拍摄“中国首部3D惊悚片”《步步追魂》,如今在代表影视科技前沿的东方影都获得科幻奖项,对影视与科幻的结合有了直观的认识。“真正好的科幻,需要优秀的编剧和作家进行持续的创作。本届星浪奖科幻短篇特别多,然而从短篇拓展到剧本,需要扎实的内容:外星基地如何种粮食、如何提取意识,都要有可以推敲的细节。”许威廉建议,青岛可以选择一个“小命题”入手,类似青海冷湖科幻节要求入选作品以“冷湖”为背景,青岛可以以海滩为背景进行主题创作遴选,从科幻文学到科幻影视进行征集,吸引来自全国的创作者。
科幻影视、科幻文学与游戏、文创等行业近年来持续互动,推动中国科幻产业持续发展。科幻星浪奖组委会主席葛云峰表示:青岛是一方科幻的热土,有着代表中国影视工业化的先进摄制基地;星浪奖将以推动和见证中国科幻影视和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为目标,随着AIGC与影视产业结合不断加深,青岛科幻势必以优质作品见证科幻产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