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胶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食堂用餐。
■市北区民政局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暨市级大赛选拔赛。
■圣德夕阳红老年公寓组织入住老年人开展康复服务活动。
■老年人在李沧区浮山路街道河南庄社区养老服务站养老大食堂挑选菜品。 张 鹰 摄
■福山老年公寓。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人人都会老。在老龄化态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每座城市的民生“必答题”。
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截至目前,青岛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达215万,老龄化率达25.2%。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同时,还伴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这些现实情况,是青岛推进新一轮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立足点和基本考量。
去年12月底,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幕。今年以来,青岛市密集出台养老相关政策,加快推进新一轮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步履从未停歇。截至目前,《青岛市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实施意见》《青岛市老年餐桌建设标准》等配套政策相继出台。
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是青岛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上的适度超前布局,也是通过含金量颇高的政府引导举措,带动青岛养老服务发展的有力实践。通过政府引导,这些举措都将实实在在发挥效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打出“组合拳”,制度体系和设施建设全面发力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具体实践。
这其中,服务谁、如何服务这两个问题是一系列政策出台的首要考量。青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基本养老供给等措施,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方面,青岛制定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共有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共37项服务项目,与国家和省级清单相比分别增加了21项和10项。这其中包括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补贴、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送餐补贴、开展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托养、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补贴、为7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提供农村消费引导补贴、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确保青岛养老服务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在加强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青岛落实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到2035年,全市人均老年人社会福利用地不低于0.25平方米,新建城镇居住区按照每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满足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动、康复护理等需求为重点,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实施口袋公园适老化建设改造行动,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区(市)、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方面,青岛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基础兜底作用,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和轮候制度;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适当提高农村送餐补贴标准,建立助餐机构运营奖补制度;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
这些措施可解决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诉求,有利于推动具有青岛特色、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激活养老服务“一池春水”
一直领全国之先的青岛养老服务,在此轮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体现了“青岛亮点”和“青岛特色”。政府的有为引导,充分激发了市场的有效运行。
推动养老机构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运营,是青岛市本轮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坚持品牌化促质量提升,不再对床位数低于100张的养老机构发放床位建设补贴,对三星级以上的养老机构予以等级评定奖补,鼓励优质养老机构兼并整合“小弱散”机构。全市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达到110家,占比达到36%。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达到284家,占比达到94%。青岛市有8家机构入选“山东省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占全省入选机构总数的20%。
坚持连锁化促服务下沉。以实现机构社区居家连锁运营模式为方向,由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运营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须具备长护险定点单位资质,由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连锁托管运营辖区内的养老服务站。截至目前,全市20家养老机构连锁运营95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将其余44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部交由知名养老服务品牌企业经营,将镇街辖区内的养老服务站全部交由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一体化经营,形成规模优势。
坚持规模化促市场培育。因地制宜采取“市场化运营”“村集体领办”“多方资源支持”等助餐服务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市场化运营方面,鼓励养老机构内部食堂向社会老人提供服务。通过“社区食堂+助餐”“餐饮企业+助餐”“物业企业+助餐”等方式,培育壮大老年助餐示范企业。全市1394家助餐机构中,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有1161家,市场化率达到83.2%。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也充分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通过集采等市场行为,发挥规模效应,在人力资源、物资采购等方面为养老机构赋能,在降成本、提质效的同时,吸引企业在青岛注册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政策到底好不好,市场数字会说话。“以全市养老助餐服务为例,今年以来服务老年人就餐1647.3万人次,老年助餐订单总金额达到1.41亿元。”青岛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足长远,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对于养老服务来说亦是如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青岛市现有7000多名养老护理员,年龄55周岁以上的占80%,存在年龄偏大、没有受过或仅受过较短时间培训、缺乏专业护理技能等问题,再加上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职业发展空间小、不受社会尊重等原因,养老服务力量流失严重。
在新一轮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青岛将目光投向了这项“立足长远”的工作。聚焦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空间畅通、人才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力,让养老服务人才更有“含金量”——
政策鼓励驻青院校(含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打造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训。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入职奖励补贴、岗位津贴等政策。组织青岛市敬老使者等荣誉评选,按规定给予激励表扬,着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足、专业性强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入职奖励标准,对在青岛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社工的大中专毕业生,按规定给予2万至4万元入职奖励;对取得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等按规定给予奖励。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员按规定享受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相关补贴,强化养老服务人才支撑。
随着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日益显现,养老早已经突破原来狭隘范围上的定义,越来越多的产业进入养老领域。医养结合的大背景下,医务人员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养老机构配套的医疗机构执业已不鲜见。
青岛明确,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而根据养老市场精分以及老年人的现实需求,青岛还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和养老服务机构制定人才吸引计划,多渠道引进社会工作、康复服务、老年营养、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
随着一系列养老政策“组合拳”的落细落实,青岛努力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标准与老年人需求同频共振,市场的“一池春水”也将被充分激活,让养老答卷更有厚度,发展成效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