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通集团所属静态交通公司投资建设的金家岭立交桥项目。
■华通创投荣获“2024年青岛十佳活跃投资机构”称号。
■数据要素暨第二届数据资产价值大会在青岛举行。
■青船公司8.2万吨散货船船坞内建造场景。
■华通集团所属静态交通公司投资建设的龙山人防停车场。
■华通集团投资建设的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项目。
■位于延安三路109号的华通·中联云芯产业园(原海珊制衣厂)。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近段时期,青岛华通集团的新动向不断——华通创投与工银资本等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华通智研院携手支付宝数字就业平台共同推出“健康证明核验”数据服务场景,青船公司被认定为2023年度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20强……
作为青岛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华通集团围绕全市中心大局,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逐步构建匹配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发展新格局,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系列改革发展成果,也让华通集团收获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前不久,标普信评决定给予华通集团主体信用等级AAA级,展望为稳定。
当好产业耐心资本
国有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近年来,华通集团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当好发展实体经济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滋养时光70年”的青岛食品,在华通集团的全力支持下登陆资本市场,并聚焦健康产业延伸更多产品品类;拥有75年船舶建造经验的青船公司,在华通集团为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后,焕发出经营活力,斩获1400TEU全球首艘氨动力集装箱船、21万吨散货船、8.2万吨散货船等国际造船订单,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49.99%;华通集团所属联合通航公司积极开拓低空经济海洋应用新场景,首次在黄海海域实现H135直升机在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指标最先进的海洋新能源综合勘测平台——华东院308平台的起降飞行及应急救援演练……
在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做强食品饮料、铸造装备、海工通航、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链的同时,华通集团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资本赋能支持区域内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青岛第二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高测股份。早在高测股份成立初期,华通创投就敏锐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成为企业首轮融资投资方,并战略领投第二轮融资,以资本之力助力企业技术研发。华通创投多年来的主动介入、靠前服务、创新支持,帮助高测股份逐步成长为高硬脆材料切割领域龙头企业,在诸多技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今年7月,由华通创投旗下基金投资的“交互式AI第一股”声通科技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声通科技致力于向企业级用户提供全栈交互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中国交互式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军者。
据统计,近年来华通集团产业赋能体系累计投资金额突破30亿元,搭建起“以资引资”的广阔平台,吸引新兴产业链条中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落地,助力青岛产业生态的“强链、补链、延链”。
助力城市蝶变焕新
从空中远眺,位于海尔路的金家岭立交桥项目,犹如血管般承载着车流的涌动,连接起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个由华通集团所属静态交通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集地上立交、地下公共停车和地铁换乘以及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中心,建成以来有效缓解了青大附院、国信体育场及周边居民区的拥堵和停车难题。
近年来,华通集团聚焦城市有机更新,相继建成龙山人防停车场、禹城路人防停车场、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及禹城路连接通道停车场等一批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在拥有专业化园区的华通集团看来,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与重塑,还包括城市功能和产业形态的升级。
昌邑路4号的老火柴厂有着近百年历史,随着城市发展重点转移和产业布局调整,一度在时代洪流中变得黯淡。华通集团物业板块重点企业华通都市产业园接手之后,摸索出一种分步改造的“微更新”模式,把火柴厂历史文化与精品咖啡“嫁接”,实现老厂房的风貌重现和功能重塑。如今,老火柴厂以时尚地标的新面貌回归城市、服务城市,形成咖啡工场、沉浸式剧场、文具旗舰店以及办公商业的复合型业态。
而像老火柴厂一样的老工业建筑“活化”案例,华通集团还有很多。延安三路109号的海珊制衣厂、延安三路212号的孚德皮鞋总厂、哈尔滨路46号的东方衬衫厂、永平路4号的青岛第二印染厂……承载城市记忆的旧厂房、旧仓库、老楼宇,通过引入新产业、新业态,从老国营厂废弃的生产加工厂房到生产性服务业新质生产力,这些被激活点亮的老旧资产要素资源正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融入城市发展。
同时,华通集团还与国内产业园区头部运营开发公司深度合作,建设专业化工业园区以及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投资建设华通联东·青岛临空国际智造港和均和云谷·青岛未来创新园项目,快速实现产业园区的落地及优势产业的布局。
今年6月,华通集团凭借在城市更新和园区运营方面的持续发力,成功入选“2024年度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50强”,也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上榜市属国有企业。
数据“乘”出新动能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正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优势。
前不久,赛迪顾问编制发布《2024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发展指数》,青岛位列第11位,在北方城市中排名第2,仅次于北京。
该报告显示,在数据要素发展基础、数据治理与安全、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应用、数据要素发展潜力6个一级指标中,青岛在数据要素发展基础和数据要素供给方面表现亮眼。其中,数据要素供给指数超过80分,位居第一梯队,同时青岛也是其中较早完成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并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城市。
青岛何以点“数”成金,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这背后,是华通集团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不断创新,把“沉睡”的数据变为财务报表中“跳动”的资产。
围绕让数据“跑起来、活起来、用起来”目标,华通集团持续拓展公共数据应用场景,探索数据资产价值化路径,让数据要素“乘”出新动能,形成公共数据运营“青岛模式”和数据资产登记评价“青岛样本”。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价值评价标准、全国首例数据资产作价入股、青岛市首个实现企业数据资源入表的实践案例、青岛首例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运营全链条试点……一系列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首创,均由华通集团完成。
当前,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不断壮大,数据资源入表案例在全国各地快速涌现。在华通集团所属华通智研院旗下的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积极推动下,已实现青岛、湖州、潍坊等10个城市数据资产一地登记,多地互认,助力7省16地市38家企业完成数据资源入表工作。
在11月27日召开的第二届数据资产价值大会上,华通智研院联合清华大学发布了“公共数据赋能科研数据空间”,与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青岛市大数据局共同推出了“首例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运营全链条”的实践案例,发布了全国首例“企业数据资源无形资产成本二次归集增值实践路径”等系列成果,青岛数据资产登记评价中心则在会上联合潍坊、湖州等市发布了《全国数据资源入表年度发展报告(2024)》。此外,会上还举行了《场景驱动公共数据空间互联互通,多城联动促进医疗数据开发利用》发布仪式。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青岛将焕发出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