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杰
1949年12月10日,是《青岛日报》纪年的起始。新的时间破茧而出,始建于1900年的火车站钟楼上,沐浴新的晨曦,时钟修长的指针,就像芭蕾舞者一样踮起优雅的足尖。新的时间,像春天的大地,每时每刻都在孕育。新鲜如斯的《青岛日报》,作为青岛的长子,与城市一起迎接每天的海上日出。
大海在风浪中生长。渔船、货轮、邮轮、游艇、帆船……丰饶的大海在星空下细数娇嫩的蓓蕾。对于这座繁盛之城,海,就是一个变幻无穷的词根,天地契阔,与子偕老,不仅影响国计民生、开放视野,还发酵着新思维、新理念、新景观,衍生出蕴含无限的可能性。生生不息的大海,是青岛想象力的源头。港口与街衢,出海与返航,风帆与云朵,大海用母性的柔情与倔强哺育着胶州湾。风光旖旎的胶州湾,是《青岛日报》成长的摇篮,更是青岛这座城市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青岛在拔节生长。定义大海高度的崂山、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八大关风景区、回澜阁、邮轮母港等独领风骚的地标犹如玉佩一样叮当;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蓝谷等扛鼎之作在谱写新乐章;琳琅满目的品牌犹如银河闪烁璀璨锋芒。时光如潮,那些覆盖群山的积雪,那些来自枝头的芬芳,那些永不枯萎的笑靥,那些穿越云层的焰火,那些犹疑之后的决绝,还有,那些渔歌船火,那些暮色中的炊烟,以及码头的繁忙与沃野的静谧,都是《青岛日报》心灵史不朽的部分。
《青岛日报》是一座巍峨的纸上之城,与现实青岛形成遥相呼应的对位关系。火车站、剧院、美术馆、博物馆、高等学府、体育场等公共场域是城市繁荣的有机体,生态系统像“大船,满载黄金般平稳”。可以说,作为城市人文价值体系的一部分,《青岛日报》是青岛的镜像。所谓的心心相印,就是一样的呼吸,一样的欢欣,一样的疼痛,一样的哀愁与向往,这张字字千钧的新闻纸,既致敬城市英雄,也为平凡人的拼搏送上如潮般掌声。时空流转的75年间,这27251期的《青岛日报》是波涛浩淼的海,容积着前仆后继的追索与熊熊不熄的梦想。回首悠悠往事,从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到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再到闻名遐迩的万亿之城,任何一个看似寻常的瞬间,都珍存着成长的痛楚与欣悦,都是对城市肌体的完整性的修复与充盈:不断突破的天际线,与日俱增的体量,更优更美的产业结构,丰富多元的生活方式……青岛依海而生,作为青岛的“子嗣”,《青岛日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海的气度和力量适配城市的凌云壮志。
海天一色,生涯辽阔。《青岛日报》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是不负时代和人民的记录,是别出心裁,也是去芜存菁。那些接受沧桑岁月反复洗礼的文章,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不是随风消失的浓雾,而是有体积、有重量、有温度地呼吸着的生命体,是城市的坚固基石。
从城市史的维度上看,《青岛日报》是不可或缺的一页。那些稠密的、疏朗的、飘逸的、朴素的、敦厚的、清新的文字犹如江河一样连绵,集腋成裘,构成了一部气象万千的词典。这部词典,云蒸霞蔚,像春天的原野抽出簇簇新枝一样,催生许多崭新的词条,每一个词条,都是火热生活的结晶,是时代确凿的证词。新运行的现代化港口、新命名的街道、新落成的摩天大楼、新开辟的空中航线、新启用的剧场……城市的内在功能设施与外在的形制样貌,每天都在增殖,那些繁星一样涌现的新事物,必需记载,必需铭记,必需刻画,必需流传。青岛的基调从灰白过渡到彩色,从豆蔻年华到仪态万方,随物赋形的文字,鞭辟入里地勾勒出一条蜿蜒的成长曲线。这条日渐蔓延、柔韧、繁复的曲线,是青岛另一条隐秘而动人心魄的海岸线。在一定意义上,《青岛日报》与青岛这座城市是一种脐带式的依存关系。
青岛西海岸有一座山丘,名曰凤凰。传说中的凤凰,是美的象征。晴川历历,芳草萋萋。青岛的河流,像游吟诗人一样在大地上漫行。水丰草肥,云霞焕彩,美的事物,俯拾皆是。那些海水一样清澈、果蔬一样新鲜、岩石一样硬朗的华彩乐章,就出自青岛这样温暖如春的怀抱。
大风泱泱。那些来自水里、火里、土里的文字不拘一格,像液体般流动、徜徉、奔涌。这是汗水、雨水、海水的混合物,既有山重水复的推敲,又有轻舟飞渡的豪迈,这种意味深长的液体,也是一种海。这个海如此浩瀚:披着浓重露水的火车站台,沽河两岸涌动着的春风,胶州湾不知疲倦的潮汐,历史街区红瓦上崭新的雨滴……积蓄观念的水位,廓清打湿船舷的重重迷雾,牢牢锚定前行的航标。那些年鉴一样精确的文字,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叙,也是对未来的急迫叩问。它像水一样,蔓延、渗透、汩汩流淌,滋润着大地上的青苗与树木。
75周年,是一棵婆娑大树的年轮,也是《青岛日报》结实的年轮。这个年轮像一张唱片,旋转着如歌岁月。何其有幸,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我们始终不坠青云之志,勇立潮头: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海湾型国际大都市……
站在75周年这个温存的节点回望,是为了极目远眺。那些海风一样浓郁的文字,是一个个支点,推动青岛文明的疆域更宽阔,经济底蕴更厚实,社会治理更科学。或者说,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核心价值观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讴歌者,《青岛日报》以一种排山倒海的思想力量,撬动城市更繁荣、更现代、更富活力。在城市高阶进化的漫漫征程中,《青岛日报》须臾在侧,在怀,在心。
何以青岛?那些披着风霜的追光的日子,是青铜般的日出,也是银色月亮;是炙热的阳光,也是劈开云层的闪电;是山岳之高,也是江湖之远。缭绕的人间烟火,总能拨动我们内心的琴弦。向真、向善、向美,是我们锱铢必较的度量衡。在每一个事关城市腾挪转型的节点,我们都坚定地站在一起。我们一起经历了筚路蓝褛的突围,经历了风云际会,也经历了寂静之秋与春风拂面,经历了“小城”到国际大都市的脱胎换骨。那些荡气回肠的经历,是青岛馈赠的鲜明胎记。
青岛的肤色是海蓝的。这样深邃的肤色,与大地上纵横交织的色彩辉映交融,创造了斑斓的色彩语系。词语的滚滚河流,穿过沃野和桥梁,穿过村庄和山坳,穿过黄昏和黎明,奔流到海。蓝色的大海,是溪流思慕的迢迢归途,那些挽留记忆衣襟的篇章,是十里一徘徊,是积雪之下的葱茏,是另一种依依不舍的呢喃。
历史的桨声从未止息。经历了铅与火、光与电以及数与网的转折年代,我们重整行囊,开始了从传媒、融媒到智媒的迭代革新之路。着眼于塑造与全媒体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青岛日报社审时度势,以“1142”总体发展战略,主动回应未来的殷切召唤:第一个“1”是举旗帜,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做强全媒体传播主阵地;第二个“1”是创一流,建设全国一流智媒平台,打造北方城市舆论新高地;“4”是以公司治理现代化、经营市场化、管理价值化、视野国际化,助推报业传媒集团高质量发展;“2”是构建“两力”,培育传媒新质生产力,提升主流舆论引导力。青岛日报社坚定不移向着智慧化、智能化、智库化、智链化的“智媒体”全面转型,推动主流媒体现代化。
大海没有一刻是静止的。北野武曾经说过:“我还有改变的可能性,一想起这一点,我就心潮澎湃。”风从海上来。从一纸风行的纸媒,到“指”点江山的智媒;从传统报业,到对现代化主流媒体的塑造,我们开始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远航。“观于海者难为水”。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惊涛骇浪的征服者,才能起舞弄潮,定义酣畅淋漓的新未来。
“而被派定给我的/画笔的国家、城市、花园和海湾,靠近我/期冀得到比从前更好的描绘。”这是诗人米沃什留下的诗行,也代表了我们的殷殷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