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震宁
■聂震宁在青岛大学浮山书院为师生、读者举办的阅读讲座上。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实习生 宋沁妍 文/图
人物小传
聂震宁,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作家、出版家、阅读学专家、编审。曾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漓江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韬奋基金会第四届理事长。
书写春秋、书香人生、书生本色,聂震宁集三者于一身。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聂震宁作为第一提案人,与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提案,旨在为全社会树立一道标杆,告诉我们全民阅读应该怎么做、如何开展。他更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世人:改变,从阅读开始。
核心观点
■全民阅读不仅应该是一项国家战略,更应当成为全民族的一种自觉和真实的行动。
■读书就像我们吃的一日三餐,吃好三餐就是读好书,读有营养的书,读能使我们健康的书。
■一旦有时间,一定需要读整本书。整本书的阅读仍然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基础。
■阅读是所有学习的开始,所以要学会阅读、勤于阅读;开始学习,勤于学习,那就会学有所得。
■青少年阅读一定要“动心”——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文章,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学习力也就得到应有的提高。
■青岛的全民阅读走在全国前列,是“有书香的地方”。
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有这样的一大群人,他们痴迷于书香,执着于推广全民阅读。
近日,年逾古稀的全国著名阅读推广专家聂震宁,应青岛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主办方邀请来到青岛大学浮山书院,为师生、读者开展阅读讲座。至今,他已在上百个城市进行阅读宣讲和推广。
人生路:卷卷书香遍始终
“我首先是读者,然后做了作者,之后做了出版者,随后又成为了作者,现在做回读者。”拥有多重身份的聂震宁这样回顾自己与阅读结缘的一生。
聂震宁出生于1951年,初中毕业之后,和许许多多的同龄人一样,加入了上山下乡的时代大潮,从广西宜山县城插队到农村劳动。日间,他与农民一同在烈日下辛勤劳作;到了夜晚,当众人疲惫不堪、沉沉入睡时,他却常常挑灯夜读至深夜。当时,并无迹象表明高考制度将要恢复,但他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能仅满足于初中所学的文化知识。聂震宁广泛阅读了众多革命家和伟人的传记,这些英雄人物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精神,极大地激励了他,使他坚信:“生活中从未有过绝望,也未曾认为生活就此定型。”
在一群酷爱阅读的知青中,书籍的交流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聂震宁深感自己在文学创作和出版领域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个时期积累的知识基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以及当时生活经历的沉淀,聂震宁萌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很快受到省级文艺刊物的青睐,并被发表。随后,县级文化部门也开始关注他,邀请他参与“命题写作”,还安排他进入县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县文化局担任创作员,与此同时,他的同村知青同学在返城后成为工人,高考恢复后考入大学,继而赴美深造,最终成为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正是阅读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从偏僻的山村走向广阔的人生道路。
1981年,聂震宁的小说处女作《绣球里有一颗槟榔》在《广西文学》发表,并被当年刚刚创刊的《小说选刊》选载,在广西文学界引起轰动。1988年,聂震宁大学毕业回到漓江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1996年提任广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两年后,赴京接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七任社长职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在文学编辑工作之余,聂震宁写下了《暗河》《长乐》等备受好评的作品,1988年获得首届庄重文学奖,成为当时文学界不可小觑的新锐作家。王蒙盛赞他的代表作《长乐》“可以用‘惊艳’两个字概括”,评论家陈晓明称他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史上的‘漏网之鱼’”。但因为专心出版事业,他此后中断了小说创作。
2007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聂震宁作为第一提案人,与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提案。此后,他作为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多次联合其他委员提出关于“全民阅读”的提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肩鸿任钜,不同的身份时刻提醒着聂震宁身上肩负的不同责任。
2011年,退休的聂震宁开始了新的征程,他开玩笑似的称自己的行为是“使命的惯性”:“作为曾经提出过提案的政协委员,这种巨大的责任让我觉得,我不能因此什么也不管了,我要继续做我该做的事情。我选择用作品和讲座表达我的声音,让更多人能够爱上阅读。”于是乎,《舍不得读完的书》《阅读力》《书生行》《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相继问世,一年几十场讲座更是家常便饭。
走进如此多的地方播撒阅读的种子,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聂震宁不断找寻自己初心的过程。“现在,全民阅读活动对我而言更像一个读者的活动,不是我告诉别人要读书,而是我跟大家一起都在享受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幸福、阅读的生活。”以出版者、作者、教育者的身份走遍千山万水,回归读者身份后的聂震宁欣喜地发现,如今,全民阅读在全国已经形成了热潮,呈现良好的态势。每当看着孩子们安静阅读的脸庞,聂震宁也会回想起自己因阅读改变一生的经历,道一句“改变从阅读开始”。
与青岛:去有书香的地方
聂震宁与青岛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0年前。彼时,青岛邀请聂震宁前来给城阳区机关干部做全民阅读报告。“那个时候,不仅青岛市有读书节,城阳区也举办了自己的读书节,而且办得很隆重。当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青岛是一座重视阅读的城市。”
去年2月,“书香中国万里行”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再次在城阳启动,聂震宁作为“红沙发”访谈专家,走进多所学校为师生带来“阅读力决定学习力”的讲座。至今,城阳区已经连续举办十五届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在全区营造了全民读书、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从城市到农村,从书店到公交,从青少年到老年人,读书正成为城阳的一道风景线:图书馆成为书迷心目中的“打卡地”,农村载满图书的农家书屋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读到好书,学校的琅琅读书声浸润着每一个学子……“几次来到青岛,我看到这里真的在用心推进全民阅读。随便一所小学、一个区都能把阅读活动办得那么好,足以见得青岛这座城市对阅读的重视。我认为,青岛的全民阅读走在全国前列,是‘有书香的地方’。”聂震宁感慨道。
当然,聂震宁与青岛的联系不止于此。去年夏天,已过古稀之年的聂震宁踏上了前往祖国西北边陲的道路,与青岛大学的师生们共同跨越4000余公里,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考察阅读状况、开展阅读推广。这样的行程,只是聂震宁“书香中国万里行”的冰山一角。在本无需亲赴天涯海角的年纪,这位古稀老人仍在为全民阅读事业不停地忙碌:“我决定写《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那我就必须担起责任感、使命感。如果我不能亲自来到祖国的各个角落,亲自与不同少数民族的同胞有直接交流,这种‘偷懒’的表现是我不能接受的。”
作为全民阅读的倡导者、参与者、见证者与研究者,聂震宁的采访行迹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真正让《有书香的地方》成为了“全景观纪实”的阅读著作。书中呈现了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建设中的城乡变化与多彩风貌,生动展现了众多阅读爱好者、推广者、服务者、志愿者的鲜活形象,忠实还原了全民阅读时代神州大地在在处处的郁郁书香。回忆起在祖国街巷寻找“书香”的点滴,聂震宁依然能清晰地记得每一个鲜活瞬间:“去与不去,天差地别。我感受到少数民族的少年儿童是很爱阅读的,他们眼睛流露出来一种无瑕的求知渴望。他们看到我们带去的书籍时眼里噙着泪、发着光,看到绘本时读得忘我的神情,让我觉得应该尽全力帮助他们。”
见未来:让阅读成为基因
聂震宁在《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一书中写道:“今天,不仅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阅读危机。这种危机表现在许多人不读书,蜂拥去观看短视频、刷短剧等的人比读书的人多多了,这未必是一件好事。这实际上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存在着阅读危机。而即使读书的人,也大多只是浅阅读、快阅读、消遣娱乐式阅读和快餐式阅读,真正深入地精读、细读还远远没有做到位。全民阅读不仅应该是一项国家战略,更应当成为全民族的一种自觉和真实的行动。”
随着阅读形式的变化,数字化阅读、移动化阅读、碎片化阅读越发流行。聂震宁认为,新的阅读方式固然也带来了很多好处——不仅便捷,还能让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但却会造成思维的浮浅和不确定性。
“忙时读屏、闲时读书”,聂震宁用“零食”与“正餐”来比喻二者的关系:“我常说碎片化阅读就像吃零食,可以使饥饿感消失,但是只吃零食不吃主食就会缺乏营养。读屏更像对你的食欲的一种抚摸,对你焦虑心情的抚摸,帮你度过一点寂寞时光,帮你度过一点无聊的等待。那么,读书就像我们吃的一日三餐,吃好三餐就是读好书,读有营养的书,读能使我们健康的书。”
“一旦有时间,一定需要读整本书。”聂震宁认为,整本书的阅读仍然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基础。“一个人要成长,一定要完整熟读过几本书,哪怕是比较薄的书。”聂震宁说,甚至熟读一两本长篇小说,你都会记得书中的主人公有过什么遭遇,怎么度过坎坷的命运,最后达到怎么样的人生境界,这些内容都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聂震宁对读者的建议是,无论阅读形式怎样变化,一定要坚持读整本,熟读几本书。“一个人能够‘装’上若干的整本书,会影响一辈子。人生像一艘船,这几本书就像压舱石一样,面对风浪,你心里就有数了。”
“ChatGPT出来了,大家都说会对思想有很大冲击,但如果你具备有体系的知识和有理念的思想,就能够理解并且应对它。人工智能时代也离不开人的因素,它凸显了修养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成为一无所知、不劳而获的人。人工智能尚且还在不断更新,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修养更应该保持一种迭代的追求。社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太快了,会学习的人才有进步,那就要不断地阅读。阅读是所有学习的开始,所以要学会阅读、勤于阅读;开始学习,勤于学习,那就会学有所得。”
由此,聂震宁还提到,阅读能力属于学习能力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强的人,学习能力一定也强。“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判断阅读内容的能力和联系实际乃至联想创新的能力。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阅读时学会联系实际、联想创新、举一反三的重要性。”聂震宁强调,青少年阅读一定要“动心”——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文章,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学习力也就得到应有的提高。“‘人不学,不知义’。唯有多读书,才能实现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厚重起来、深邃起来’,建成书香社会的目标。全民阅读不是字面上说说那样,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重视的事情,因为我们血脉里流淌着阅读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