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琪琪
剧情紧凑、节奏快、情节密、反转多……互联网时代,微短剧精准对接受众需求,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情绪满足,成为深受追捧的“解压神器”“电子榨菜”。
微短剧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以及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作为短视频中备受瞩目的生力军,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呈现出爆发式发展态势。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统计,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达39.9%。有咨询机构估算,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58.6亿元,同比增长234.5%,未来5年内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风口之上,众多新媒体企业抢滩布局新赛道,全国各大城市也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拥抱新产业。以青岛为例,为推动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今年市政府出台推动影视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随后,市委宣传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以及《扶持“青岛出品”精品网络微短剧项目实施细则》,打出了“政策+服务”组合拳。2024年,预计全市将生产400部微短剧。
同时也应看到,微短剧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内容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版权争议频发等问题,有的微短剧为快速投放而粗制滥造、为博眼球而格调低下,甚至有的夹带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猎奇审丑等擦边内容,挑战行业“底线”。
微短剧不能因为“微”而放弃对作品质量、深度、审美、价值观等的追求。有专家学者提出,微短剧发展后劲在于精品化,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关键要告别“野蛮生长”,强化精品意识,摆脱“快餐式”的刻板印象,才能赢得流量口碑“双丰收”。比如,网络平台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剧借助拟人手法,讲述了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国文物小玉壶踏上归家之路的故事,小短剧展现大情怀,在发布当天点赞破500万,真正让流量之花开在了文化价值深处。
从“高流量”到“高质量”,从“模式化”到“精品化”,微短剧已展露出巨大的传播潜力和赋能效应。青岛持有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超800家,占全省30%以上,认证市级影视取景基地20处。持续发力,向“精”而行,凭借强大的产能和影视资源秉赋,青岛微短剧行业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