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海洋,凝聚追逐蓝色梦想的奋进力量

青岛日报 2024年10月28日

  本报评论员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

  近日,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字里行间,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跃然纸上;殷殷嘱托,对山东、对青岛的“蓝色期许”一以贯之。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切切期望,激励着我们奋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近年来,青岛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332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181.3亿元,稳居全国第三,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7.7%增长到32.9%,走出了一条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生动实践之路。

  新时期,新征程。作为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青岛必须奋楫扬帆,逐浪前行,把“蓝色期许”化作奋力推动海洋发展“第一档”的更大磅礴力量,在海洋强国建设中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面向未来,青岛要更好统筹各类涉海创新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不断突破更多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更多有重大影响力的海洋成果。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海洋产业基础厚实、发展势头良好。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在青岛均有布局,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等产业居全国领先水平。但也应该看到,青岛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一些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海洋新兴产业规模仍旧偏小。下一步,要聚焦“4+2+4”海洋产业体系,巩固提升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港口航运、海洋旅游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持续推动海洋企业发展壮大,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深化全球海洋事务交流。海洋的联通性决定了海洋工作的外向性。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青岛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呼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发展“蓝色伙伴关系”。作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宣示地,青岛要坚持站在全球坐标谋划海洋,充分发挥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平台作用,不断扩大“海洋朋友圈”,进一步务实推动海洋领域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争创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试验区。

  40年前,青岛作为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通过对外开放、向海图强,实现了海洋事业的乘势而上。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合作向着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发展,海洋事业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期。新时代新征程,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向海图强、逐梦深蓝更加重任在肩。让我们时刻牢记“蓝色期许”,坚持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深耕蓝色国土,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