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际合作,构建更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各国嘉宾围绕能源合作热点议题,纵论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新趋势
青岛日报 2024年10月24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孙 欣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在10月23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各国嘉宾齐聚一堂,聚焦太阳能、风能、储能等热点议题,分享能源行业低碳创新与绿色生产的前沿趋势,共同谱写“双碳”背景下的能源合作新篇章。

  当前,中国已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等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数据显示,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中,中国的占比达到了40%。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了火电装机,在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突破了50%。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加快向沿线国家输出绿色能源技术和产品,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随着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构建能够适应绿色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也成为嘉宾热议的话题。以政策和制度创新为引领和保障,一个更加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正加速构建。

  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取得显著进展,从传统能源领域向绿色能源领域不断拓展,落地巴基斯坦大沃风电等一批项目。

  在巴基斯坦能源部长萨达尔·阿瓦伊斯·艾哈迈德·汗·莱加里看来,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应对能源转型的所有资源和支持,各国通过合作可以集中资源、分享技术专长,建立更清洁的能源系统。巴基斯坦的水利潜力可以与中国在风能和水电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补充,从而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的生产,包括电气工程设备、变压器、电缆、电动汽车充电站等等。另外考虑到中国企业在水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建议研究并着手筹备在乌兹别克斯坦建一些小型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水电站项目。”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第一副部长巴赫蒂约尔·马马特卡里莫夫表示。

  “我们希望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使用更多成本低廉的清洁能源,未来50%的能源来源于太阳能和风能。”毛里塔尼亚能源与石油部总秘书长阿利·苏马尔指出,毛里塔尼亚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拥有发展光伏发电以及海上风电的良好基础,可以让能源体系变得更加安全。

  “欧盟的绿色转型离不开中国。我们要做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搭建桥梁,而不是搭建障碍。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匈牙利愿意搭建桥梁,实现互利共赢。”匈牙利能源部首席顾问察巴·冈多拉表示,“现在很多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都到了匈牙利,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型中国企业能够到我们国家投资建厂。”

  不少与会嘉宾在强调发展绿色能源的同时,也纷纷提到不能忽视传统能源的开发,要加速油气开发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

  比如,煤炭被公认是被淘汰的能源,但是由于其廉价、资源丰富、分布普遍等特点,仍在惯性增长,同时深层煤层气勘探已取得战略性突破。石油短期内在全球能源体系中仍占主导,长期将逐渐从能源转向原料领域。核能方面,在经历石油、天然气价格飙涨后,不少欧洲国家开始重新拥抱核电,哈萨克斯坦本月举行了公投以支持建设核电站。

  “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供给保障,而煤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煤炭的消费占比下降,但是中国的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的占比依然在55%左右,作为‘稳定器’‘压舱石’依然不可或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马刚认为,煤里富含着80多种矿物质,要进一步加大勘察深部的煤层气,包括煤炭伴生的钾、锗、锂、铀等战略性稀有金属资源,全方位保障矿产资源安全。

  国际燃气联盟主席李雅兰用了一组数据,强调天然气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增强能源供应弹性方面发挥的确定性作用。她表示,天然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可及性强,是建立和巩固新兴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必不可少的现代能源。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天然气可供全球使用200年以上。

  “光伏、风能这些新能源的产生方式与传统化石能源利用方式完全不一样,具有极大的波动性,不可能一天到晚刮风,也不可能一天到晚出太阳。但是整个能源体系要求稳定,要随时满足用户波动性的需求,这就需要有平衡器。从能量的角度来说,就是储能,不仅仅是储电,储热、储冷,大规模、小规模都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认为。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沿线,中国石油作为国际性能源公司,我们助力解决当地政府的关切,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油气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在发展油气的同时与新能源转型结合起来,包括光能、风能的融合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永章介绍。

  构建良好政策和制度生态

  能源转型是一场系统性的革命,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政策和制度因而是推进能源转型进程中的重要支撑。

  被誉为“非洲明珠”的乌干达近年来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并十分注重顶层政策方案的设计。“我们能源转型计划的关键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持乌干达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乌干达矿业发展国务部长菲欧娜·尼亚穆托罗介绍,乌干达已经出台了一个综合能源方案,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满足乌干达的能源需求,在确保能源安全、能源经济性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乌干达也正在制定综合能源资源总规,希望以此协调不同能源相关项目和战略,从而让国家决策者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规划未来能源行业发展。

  目前,每个国家都在逐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减少碳排放。很多国家采用了创新的政策。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胡英胜介绍,在沙特,政府出台了长期购电合同,推出了吸引外资的刺激政策和完善的监督框架,加速了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当地落地。

  尽可能多地利用新能源发电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但要实现新能源发电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绿电消纳机制,否则就会造成“弃光”“弃风”等现象。在我国,相应的电力市场改革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监管专员郝瑞锋介绍,根据绿色能源占比高的情况,云南健全完善市场化改革方案,共建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补偿机制,着力建设省内、“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三个市场。

  在省内市场方面,不断健全中长期卸货辅助市场,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在“西电东送”方面,积极参与融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截至目前,西电东送量已经达到1.7万亿千瓦时。在“云电外送”方面,与周边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协议下,加强能源合作,目前云南的跨境电量互济已经达到738亿千瓦时,其中向越南、缅甸、老挝送电480亿千瓦时,超过90%以上的是清洁能源和绿色电力。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球能源革命和绿色转型,就要在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上下更多功夫。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力承包商。基于多年经验,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姚焕建议,要充分发挥政策规划的引领作用,各国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领域的政策研究和规划工作,以双边、多边合作为准开展规划研究工作,科学规划、总体策划、分步实施,提高规划和政策的连续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要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特别是绿色金融协同合作,完善融资支撑保障,建立金融机构层面的绿色项目海外融资合作机制,实施差异化信贷管理和激励政策,加强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合作提供更多、更充裕的资金支持。

  胡英胜同样建议用长期的能源政策为投资者和开发商提供政策的确定性。此外,在他看来适当的税收减免和绿色金融等刺激政策可以助推更多资本投入到清洁能源的相关产业之中。

  教育也是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张广清看来,原有的知识体系很难适应目前能源转型的需要,因此需要在知识体系上重构。同时,他建议企业、高校、政府之间在能源转型上形成更深入的联动,优化产学研用机制。“企业在指导的过程中深入教学一线,我们甚至提出将学校搬到企业,将企业搬到学校,更加深度融合。”张广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