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首次将社会体育指导(健身)纳入比赛项目。
■青岛市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赛项比拼现场。 张 鹰 摄
■选手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外围设备装调维护比赛。
张 鹰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瞄准产业前沿
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一直紧跟时代步伐,挖掘时下最火热的新产业、新职业。如,在第十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开设电子商务赛项;第十三届大赛上,将3D打印首次纳入市级一级赛事;第十四届大赛设置快递员、二手车鉴定等新职业赛项;第十六届大赛上,设置工业互联网技能大赛及“无人机驾驶员”赛项;在本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技术赛首次亮相
培育更多工匠
已连续举办十七届的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吸引33万人报名参赛,带动岗位练兵310多万人次,选拔评价高技能人才超9万人
2023年,通过市赛等选拔出来的19名选手,代表山东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16个项目的角逐,获得2银、1铜、16个优胜奖的历史最好成绩,走向更高领奖台
青岛以工业立市,培育了工业制造“五朵金花”,是享誉全国的“制造业名城”。
为了给岛城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一个专属的舞台和秀场,从1990年开始,青岛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大赛期间,各行各业能工巧匠会聚一堂,展示“绝活”、切磋技艺、交流学习。目前,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七届。
回顾过去的34年,从大赛设立初期对生产线上需求量很高的钳工、铣工等通用工种的技能比武,到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数字职业创新竞技,再到服务美好生活的社会体育指导(健身)、婴幼儿发展引导、健康与社会照护等新职业赛道……这场堪称青岛技能界“奥林匹克”的赛事,折射出青岛千行百业的发展与演进。
在一届又一届的职业技能比拼中,劳动者们的精湛技艺得以传承与创新,工匠精神的内核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中熠熠生辉。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吸引33万人报名参赛,带动岗位练兵310多万人次,选拔评价高技能人才超9万人。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在青岛,越来越多的工匠人才,从竞技擂台走向更广阔的职业舞台。
产业工人:提高技能展示自我的舞台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深入发展,全国上下开始掀起“重视工人技能培养,把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抓起来,把广大工人的注意力引导到提高技术技能上来”的热潮,包括建材、电业、机械、海运、橡胶等行业系统都在自己领域内开展超标争先竞赛活动。
以制造业立市、拥有大量产业工人的青岛,更加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是,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政府行业部门和龙头企业,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全行业、群众性技术学习、技术练兵、技术比武。
1990年,首届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随后,赛事内容不断丰富,大赛也逐渐成为岛城产业工人们提高技能、展示自我的重要舞台。依托该赛事,各行各业不断创新技艺、提高技能水平,一大批技术能手涌现出来。
1996年技校毕业后就进入青岛港,在码头做起重设备司机的王永发,时至今日还记得当时大家踊跃参加技能比武的情形。“报名参加各个岗位、不同工种的技能比拼,在当时一线工人中很流行。”王永发回忆说,“大家一方面是想借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技能比武,与高手‘过招’。”
基于提高各行各业职工技能标准和水平的办赛初衷,大赛设立之初就带有浓厚的青岛产业特色。“最开始几届大赛的赛项设置,除了钳工、铣工这些当时产业线上需求量很高的通用工种外,就已经根据青岛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特色,开设专项赛区。”青岛市职业技能竞赛专家库成员周克斌表示。
王永发所处的港口运输行业,一直是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赛区,每年都会设置多个比拼赛项,尤其是常规装卸机械司机项目,练就一众“高手”。“一直以来,常规装卸设备司机项目比赛内容都差不多,基本都是集装箱的固定位置码放、精准高度‘打桩’等。”王永发回忆着当年的比赛项目,“但要想在更快、更稳、更准上取胜,日常勤加练习外也需要动脑子、创新技术要点。”王永发表示,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这样的同台比武,大家的专业技能也在不断精进。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大赛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对一线工人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岗位工种也出现迭代更新,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和技术考点也在传承中不断革新。
今年举办的第十七届职业技能大赛,该赛项更是被重新定义。集装箱桥吊远程操控技术取代常规装卸机械司机项目,正式被纳入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的一级赛项。已经成为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操作部副经理的王永发,担任此次技能大赛集装箱桥吊远程操控技术赛项裁判长。
他告诉记者,不同于以往依赖“体感”作业的常规司机比赛,赛场直接从“前台”港口的门机驾驶室搬到“后台”几百米外的室内操控台。比赛选手根据自动化码头系统提供的各种点位、测距等数据信息和经年累月训练出来的绝对“手感”,在几百米外的操作台前,远程操控码头桥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考题变化:见证青岛制造向智造转变
从常规港口装卸机械司机到集装箱桥吊远程操控技术,这种赛项设置的转变,是34年来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演变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早已不单纯局限于产业工人的“手上巧活儿”,越来越成为复合型、高素质的新时代技能人才创新竞技的舞台。
2018年开赛的第十五届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上,工业机器人赛项首次“亮相”。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处技术主管王京京,就是从参加此次赛事开始崭露头角。
时隔多年,王京京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比赛内容,“当时的考题要求选手在既定时间内,为一台空白设备进行PLC编程、设定机器人程序,最终完成包括自动涂胶、搬运、码垛等在内的多个场景应用功能。”王京京表示,相较于传统制造业生产机械操作,工业机器人对选手包括数字技能在内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而早在工业机器人被纳入市级一类赛项之前,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就已经围绕先进制造业,在2008年第十届大赛时推出数控车工、加工中心,在2016年第十四届大赛时推出机电一体化等多款特色专业赛项。
从数控设备操作到机电一体化再到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开发与设置始终伴随着现代工业的演进步伐,也见证了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的转变。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郭锐最早从第八届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开始报名参赛。他先后参加了5届大赛,4次斩获钳工工种比赛第一名。“以前大赛的实操比赛考察的只有基本技能,包括锉削、尺寸关系匹配等基本手工操作,但现在新增了技能二考察。相较基础通用技能,技能二会涉及电气控制、转速、机械调整等新技术点,要求选手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力。”谈及这些年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内容的变化,郭锐认为,这也是伴随着智能制造时代发展,越来越普遍的数字化产线对技能工人提出的新要求。
这种变化与适应,一直在继续。今年的工业机器人赛项相较前两届,又新增了包括动态捕捉、机器视觉、虚实融合等在内的多个新技术考点。“这也是不断适应数字化技术更新、系统功能升级,而有针对性地对技能人才要求进行了新调整。”王京京表示。
职业技能大赛考题难度升级,带来的是岛城技能人才的竞技水平大幅提升。对此,青岛市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竞赛专班黄继威感触颇深,“尤其是近5届赛事,赛项越来越强调技术技能融合发展,要求参赛选手对新技能尤其是数字技能掌握程度越来越高。”黄继威表示,这表现在选手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年龄层次也愈发年轻化,“尤其是一些新技术赛道,90后、00后‘新生力量’表现亮眼。”
实力不断攀升的青岛市赛选手,也正在走向更高领奖台。去年,通过市赛等选拔出来的19名选手,代表山东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16个项目的角逐,获得2银、1铜、16个优胜奖的历史最好成绩。
瞄准新赛道: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从生产线通用工种到工业机器人赛道,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见证着从青岛制造到青岛智造的发展演变。但大赛并非仅仅是“见证者”,紧跟时代步伐,挖掘时下最火热的新产业、新职业,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一个“风向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风起云涌。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2023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拥有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整车产能130.2万辆,形成了完备的配套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红海”背后,是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洛阳纸贵”。
本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技术赛首次亮相,吸引了全市130多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平度市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教师杨洋,从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斩获赛事第一名。
出身传统汽车维修专业的杨洋,早在2018年就捕捉到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前景,果断“转换赛道”。“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越来越高,对应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工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杨洋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平度市技师学院专门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近几年人气很旺,很多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也会跟校方联合定向培养相关专业人才。“这次参赛也是希望可以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与全市顶尖高手‘过过招’,也把创新的专业知识带回课堂。”杨洋说道。
与新能源汽车一样,低空经济作为全球争相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也是炙手可热。当下,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全防巡检、农业植保、物流运输、测绘勘察等多领域。
早在第十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期间,青岛就开始引导相关技能人才的培养,并首次设置“无人机驾驶员”赛项,考验参赛选手在植保等领域的无人机操作水平。
今年大赛延续了无人机赛项设置,并将考察内容从“驾驶”升级为“装调检修”。“今年更注重选手对无人机零部件选型、整机装配、系统调试、性能测试及故障检修等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今年要求参赛选手既得做工匠,也要当‘医生’。”本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赛项裁判组成员、即墨区高级技工学校教师傅辉表示,这种变化也是在适应愈发丰富的全市无人机产业业态。
当然,不止新能源汽车、无人机,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一直瞄准新兴产业前沿,如在第十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开设电子商务赛项;第十三届大赛上,将3D打印首次纳入市级一级赛事;第十四届大赛设置快递员、二手车鉴定等新职业赛项;第十六届大赛上,设置工业互联网技能大赛,并邀请胶东五市经济圈组队参赛……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我们不仅要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技能人才精益求精,更应该起到一种产业导向和引领作用,鼓励未来发展前景广的新产业、新工种登台亮技,并以此加快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标准制定提升。”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盖磊表示。
新职业涌现: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如果说在职业技能大赛工业赛场上,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产业变迁;那么现代服务业赛场不断增加的新赛项,则直观反映着当下社会生活的新需求。
近年来,包括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健身)在内,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被纳入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领域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这些社会服务类新职业被纳入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展现了生活新潮流,反映着人们生活美学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发展不断走向多元化、专业化。”青岛市人力资源研究发展与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龙表示,赛项设置的扩容更新,对于新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促进就业创业意义深远。
技能型人才竞技水平不断攀升,也让其在用工市场愈发走俏,成了企业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在今年的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赛事现场,青岛臻爱致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李沧康复医疗中心负责人张丽平早早前来“蹲守”。“希望能借助大赛的平台,找到更多优秀的行业人才。”张丽平说,自己所在的康复医疗中心每年都需要数十名康复专业人才,企业也先后与青岛市技师学院等多家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但自己更喜欢从赛场“挖人”,“大赛就像‘浪里淘沙’,经过全方位历练后,选手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到岗后很快就能成为业务骨干。”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一场竞技,它更像是一扇打开的窗户,为技能人才展示了一条通往梦想的清晰路径。“我们希望通过大赛,真正提高选手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以及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技能的价值、看到技能成才的前景,让技能人才有更可得可感的职业荣誉感。”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黄同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