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山东莱西葡萄科技小院服务当地种植户,综合施治提升葡萄种植标准化、精细化水平

科技赋能:“小”水果产出“大”效益

青岛日报 2024年10月07日

  ■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刘更森(右)与农企负责人张吉玉查看“阳光玫瑰”葡萄长势。           王世锋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莱西市院上镇小河子村葡萄基地内,“阳光玫瑰”葡萄藤蔓像飞鸟翅膀一样向两侧铺展,几乎无遮挡的叶子尽情接受日光的“沐浴”,将制造出的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果实内部。藤蔓下,一串串身披蓝白渐变“外套”的葡萄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褪去“外套”,黄绿色的果粒光泽鲜亮,分外喜人。半个月后,这些高品质“阳光玫瑰”将迎来采摘季,并逐步投放市场。

  高品质“阳光玫瑰”的背后离不开青岛农业大学的技术赋能。今年3月份,青岛农大山东莱西葡萄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准设立以来,学校园艺学院副教授刘更森作为小院首席专家便经常带领团队下沉田间地头,针对当地葡萄种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的标准化葡萄管理良方。他们的技术辐射周边2000余家葡萄种植户,1.1万亩避雨葡萄生产园,大幅提升了果园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了以“阳光玫瑰”为代表的葡萄品质,预计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

  关键技术加持,让葡萄的果品提质增效

  葡萄是莱西重点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而莱西市院上镇有“葡萄小镇”的美誉,年销售葡萄达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22亿元。青岛农业大学山东莱西葡萄科技小院就“落户”在院上镇,并依托青岛润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600亩现代化葡萄产业示范基地而建。

  近年来大火的“阳光玫瑰”是院上镇种植的主要葡萄品种。作为一种备受欢迎的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以其独特的口感、浓郁的香气和高糖低酸的特点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好评。要种植出高品质的“阳光玫瑰”并非易事,需要精细的田间管理、科学的病虫害防治以及合理的肥水调控等技术支持。科技小院成立之初,主要从事浆果研究的刘更森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做了较为全面的调研。他们在调研时发现,种植户的“阳光玫瑰”存在枝蔓管理不到位、保果剂型选择和使用不合理、土壤施肥管理不当、盲目追求产量而忽视果实品质等严重问题。这些管理缺欠可能导致果梗过早木质化、果型不匀称、果实上糖增香困难等后果,从而降低果粒质量,影响种植户增收。

  “有些种植户施肥时图‘省事’,将有机肥撒到土壤表面后,用旋耕机埋到土里,这导致肥料深度不够,引起根系上浮,严重地影响葡萄根系生长及吸收功能的发挥。葡萄根系具有明显的趋肥性,为了吸收养分,会向上生长,受高温胁迫,根系木质化程度加快,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根系出现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葡萄果实发育及品质提升,导致个别种植户把‘阳光玫瑰’果实原本的香气‘种没了’。”刘更森解释说。对此,他带领学生科研攻关,提出了土壤肥力综合提升的解决办法,一是用蚕沙、蚯蚓粪、豆粕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调制成有机肥;二是将有机肥埋在30厘米深的土层中,促进根系向深远发展。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适度旋耕,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极大改善,葡萄根冠比及叶幕光合效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皮薄、质脆、清香是“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主要特点。刘更森在调研中还发现,部分种植户种植的“阳光玫瑰”硬度不够,存在果实过早软化等问题。“这种问题一般就是施肥不当、夏季修剪不合理或高温天气造成的,叶片保留得太少、叶片的厚度不够,叶片过早老化直接影响叶片光合养分的制造和茎蔓矿质营养的输送。”刘更森告诉记者。

  科技小院虽“小”,但科技创新方向多。刘更森带领的设施果树栽培团队针对以往葡萄种植中存在的问题,综合施治、开出“良方”,推广实施了果园土壤综合肥力提升、水肥一体化管理、萌芽整齐度控制、花序管理、拉穗保果、夏季修剪、疏穗膨果、结果枝过早木质化预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帮助种植户更好地精细化、标准化种植,从关键技术出发,极大提升了葡萄的果品质量。

  “这串葡萄穗形周整,果梗翠绿,果实饱满、颜色鲜亮、果皮光滑,单粒果重估计在15克左右,基本可以肯定是一级果了……”9月28日上午,青岛润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吉玉正在查看葡萄长势情况。他深切感受到科技小院落成后“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的提升。“刘老师在果园施肥、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葡萄的硬度、色泽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并帮助我们建立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张吉玉告诉记者。今年,基地内“阳光玫瑰”葡萄亩产预估在5000斤左右。

  以土地做黑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科技小院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是推进农村科普、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桥梁和纽带。通常,科技小院由省市区三级科协、高校、农技协和涉农企业共同建设打造,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连接专家与农民,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力加快形成农业领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推广、人才培育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一家科技小院、拉动一个特色产业、辐射一片美丽乡村、带动一方农民致富,是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能。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实践,山东莱西葡萄科技小院以青岛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研究生驻地研究为特色,聚焦葡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咨询服务、农民培训、科普示范等一系列活动,打造集葡萄产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逐步探索形成了“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技术示范与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广模式。今年以来,他们已在莱西、平度、即墨等地开展了多场科技培训,线上线下技术指导300余人次。他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成功申请相关专利4件,发表研究性论文3篇。

  人才培养是科技小院的另一项主要功能之一,驻地研究生以土地做黑板,把作物当教材,以问题为突破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用自己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郑金是山东莱西葡萄科技小院首批驻地研究生。他坦承:“受方言等因素影响,刚到小院时不太适应农村生活环境。我们与种植户同住同吃同行,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他们之间变得越发默契。他们遇到种植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们,我们也可以在葡萄生长的不同阶段为他们提供一些种植建议。”在生产一线,他接触到了种植户的实际需求,了解到了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也加深了对葡萄产业的深刻了解。目前,他正在以种植基地内的“妮娜皇后”葡萄品种为样本,研究其果实不易着色的难题,从品种、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集成研究,努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科技助农无止境。前不久,山东莱西葡萄科技小院成功入选青岛市科技小院建设提升活动名单。今后,科技小院将根据我国葡萄产业中“卡脖子”问题,加强产学研协同,强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搭建产业信息平台,开展空中课堂、田间观摩、科技大集等活动,提升科技小院服务能力,真正做到科技助农“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更好地发挥科技小院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