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一新的便民运动场地,面向小区居民免费开放。
■自管会邀请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到小区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旧改先锋队”全程跟进老旧街区改造进展。
■芳邻苑小区实行楼院自治后,安装了道闸,规划了车位,楼院井然有序。
■元宝小院改造后,楼院内停车规范有序。
■太平镇社区工作人员、执法中队和施工方现场确认拆违方案。
纪显琛 王静
老旧街区改造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更新建设的“民生大事”。今年以来,市北区镇江路街道党工委紧扣“社会治理提升年”工作主线,坚持以服务聚“民心”,加速推进老旧街区改造工作;以党建引领强化小区自管自治,精准解决居民的痛堵点、棘手事,助力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旧改以服务聚“民心”
畅通双向沟通渠道
今年,镇江路街道计划改造34个楼座,面积约14.51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居民的诉求不一,如何在畅通对话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小区旧貌换新颜?为此,镇江路街道通过调查问卷“收”、上门入户“问”、微信群“提”、议事会“谈”等方法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坚持“小区怎么改造,由居民说了算”。
近期,海泊河社区海泊苑小区的院子内单独设置了一间“老旧街区改造共建议事办公室”,公示栏里张贴着“问题咨询及现场反馈”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全过程接受居民咨询监督。
据海泊河社区党委书记周菲介绍,小区改造前发动熟悉设计、施工等工作的党员、居民组建“监督小组”,共同制定“改造清单”,参与项目论证、改造、验收全过程。例如,延吉路8号院下水管道堵塞是个老大难问题,街道联合设计方、施工方多次现场调查,召开居民议事会两次,最终采纳居民提出的合理建议,重新修改图纸,增设地下排污管道和楼体污水管道,解决了雨污混用问题。街道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召集职能科室、社区、参建单位等多方力量,研究现存问题,按照“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方式,对账逐一销号,做到“民有所呼,我必速应”。
同时,延吉路8号院改造也因畅通了双向沟通渠道,获得了辖区居民的认可。这个始建于1994年的小区,现如今已经30岁“高龄”。怎么改才能改到居民的心坎上?为了全面摸清居民需求,小区党支部号召自管党员、在职党员、楼长成立旧改先锋队,分楼包户走访居民,听诉求、讲政策、答疑问、聚共识,经过一轮走访摸排和小区协商议事会讨论,将道路整修、停车位设置、排水管网整治等意见建议上报社区和设计方。开工后,小区党支部书记李兆昌和自管会委员张忠明每天早早来到施工现场“打卡”,了解施工进度并及时反馈到居民群,让居民对改造进度心里有数。
据镇江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的老旧街区改造工作整体已完成95%,计划9月底全部完成,将惠及2364户居民。
自管会“当家”问民需
壮大“睦邻生活圈”
位于太平镇社区南口路66-68号的芳邻苑小区是个开放式小区,业主最关心的莫过于“停车秩序”和“楼院安全”这两个问题。因为没有物业管理,周边住户和商户的车辆在院内随意停放。为彻底解决车位管理问题,自管会征求居民意见决定安装闸机。自管会主任赵风玲带领党员志愿者仅用半天时间就将小区内住户的车牌号登记在册。
在等待闸机送货安装的空档期内,自管会支部书记主动担当起“人工ETC”,并号召党员主动排出值班表,每天早晚巡查,发现小区外的车辆就挨个打电话通知。闸机安装好后,小区党总支组织党员群众一起在院子里划好停车线。自此,小区停车秩序井然,居民纷纷点赞。
据镇江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芳邻苑小区划分为7个微网格,小区内楼组长、党员中心户、在职党员、公益岗党员、居民党员等积极亮明党员身份,担任微网格长。同时,通过小区党总支,整合小区自管会、社区公益组织等管理服务力量进网入格,凝聚小区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组建先锋志愿队伍,用好“两新”党组织、“红色合伙人”等联建共建资源。其中,小区自管会在小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居民亲切称为“红色管家”。
居民全程参与芳邻苑小区自管会的成立、换届等各个环节,确保实现“自管会的主任自己选,自管会的班子自己建,自己楼院的事情自己管”。小区党总支带领微网格员与自管会一起开展政策宣传、秩序维护、矛盾调解、物业管理等工作。
从“陌邻”到“睦邻”再到“芳邻”的和谐转变,需要建立有效的邻里沟通机制。小区党总支通过常态走访、动态联系,在微网格内建立起“邻里记事本”和“楼栋联系卡”,记录居民需求,由小区党总支组织各微网格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环境整治、秩序规范等专项志愿服务,设立小家电维修、工具租借等“便民服务微站”,形成“大家的愁大家解、大家的忙大家帮”的温馨氛围。
镇江路街道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小区治理全过程,通过小区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居民自治,将各类党组织直管党员、流动党员、单位在职党员纳入小区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单向的“网格管理”到双向的“居民共治”转变。 本版图片由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