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本报8月12日讯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青岛进出口5166.1亿元,同比增长1.2%,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7.2%。其中,出口2968.5亿元,增长6.5%,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进口2197.6亿元,下降5.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进出口值居深圳、宁波、广州、厦门之后保持第五位。
外贸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有数量的增长,更要有结构的优化。这一点在前7个月全市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的变化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前7个月,青岛市机电产品出口1500.2亿元,增长11%,占出口总值的50.5%。
事实上,机电产品很早就成为我市首要出口产品,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行,虽然贸易额较高,但国内附加值有限。近年来,以海尔、海信为代表的青岛本土企业在生产和研发上取得巨大进步,使得这些企业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成为青岛的出口主力。分类别来看,前7个月,青岛市家用电器出口238亿元,同比增长22%;汽车零配件出口139.2亿元,增长3.8%;集装箱出口103.8亿元,增长52.4%。
积极的变化也体现在贸易方式上。前7个月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3413.9亿元,增长3.7%,占比已经达到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6.1%,而加工贸易仅占14.8%,表明青岛外贸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企业在积极地向微笑曲线两端奋勇攀登。
外贸地理结构更加多元化。前7个月,对欧盟进出口631.4亿元,增长9.9%。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13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0.6%。
铁矿砂、机电产品进口贡献较大。前7个月,铁矿砂进口2154.4万吨,增长40.7%,价值179.9亿元,增长47.1%,占进口总值的8.2%,提升2.9个百分点,拉动进口增长2.5个百分点。此外,机电产品进口375.6亿元,增长19.5%,占17.1%。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88.6亿元,增长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