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上合空港、临空示范”发展理念,新机场转场三年间,山东省内唯一的空港综合保税区开关运行,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总计50余家头部物流企业项目运行或在建,航空航天、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等新动能项目纷至沓来——

临空经济示范区:站稳链接世界第一线

青岛日报 2024年08月12日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

  ■落户空港综保区的南极磷虾油项目。

  马英歌 摄

  ■青岛机场内货物转运作业。

  马英歌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总有许多值得人们反复回味的历史性时刻。2021年8月12日,对于青岛来说便是这样一个重要日子。当天,山东首个4F级机场——胶东机场顺利实现“一夜转场”运营,伴随着山航SC4651航班开启胶东机场“第一飞”,无数青岛人也仰望天空畅想这座城市更澎湃的未来。而在三年后,胶东机场“联通国内、日韩为主、通达洲际、服务上合”的轮辐式航线布局日臻完善,航班量、旅客量和货邮量等行业关键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国内外客运航线达243条,3小时航程可通达全国九成省会城市、大中城市,日韩及我国港澳地区,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跃上9万量级新阶段……

  日益增长的数字,既是航空运输服务的建设成果,更是触发青岛与世界更深层交流的开端。纵观世界一流城市机场,绝不仅是客流、货流的运输通道,而是努力把“流量”变“留量”,成为经济活动的枢纽。以此为发展要义,在胶东机场投用后的三年间,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聚力打造国际一流航空都市区,秉承“上合空港、临空示范”发展理念,锚定新引擎、新平台、新中心、新城市、新基建、新能源、新生活“七新”发展定位,以破解务实合作堵点难点问题为目标、以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抓手、以输出国际公共产品为突破口,在城市空间、产业能级、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繁育出全新气象——

  目前,临空经济示范区内已有胶东机场物流园等20余家头部物流企业项目运行,空港快件转运等30余个重点在建物流项目有序推进,不断构筑链接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东北亚的超级节点,进一步实现货物“通四海”“达三江”“链全球”。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加快成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新平台:借势“上合”做大开放优势

  开放是临空经济的天然属性。相较于其他同级别示范区,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过“上合牌”“临空牌”共同发力,塑造差异化发展优势,在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精心打造高能级开放“新平台”,助力上合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是承担临空经济示范区“创新、枢纽、融合”功能的重要平台,其于2022年2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2023年7月通过正式验收,是山东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也是青岛市第5个综合保税区。通过充分发挥综合性政策优势、地理优势,2024年上半年,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在产业招商、外贸突破等方面实现“开门红”,新签约上海江睿青岛国际贸易加工服务平台、北欧渔网保税加工、和兴耀达1210跨境出口、韩国CLT供应链等项目,实现空港综保区多业态共同发展态势。上半年,空港综保区实现全统计口径外贸进出口额18.92亿元。

  为破解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不够畅通、产能合作缺乏“跳板”的堵点难点问题,空港综保区进一步明确“2344”产业规划体系——即瞄准2个战略定位(RCEP衔接上合组织的贸易枢纽、东北亚地区面向全球的要素配置中心)和3个功能定位(上合综服平台保税贸易产业新基地、上合地区推进深化贸易便利化的新载体、青岛市门户枢纽城市建设的新支撑),重点聚焦4大产业体系(国际物流贸易、集成电路、航空维修制造、融资租赁和交易研发),打造4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上合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上合融资租赁服务平台、进口消费品展示交易平台、国际航材交易平台),探索突破有限产业空间范围,形成“大服务”“大辐射”的发展格局。

  今年,空港综保区内南极磷虾油项目投产,首批10000粒进口磷虾油加工后进入国内市场,该项目通过保税加工方式,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千里行国际名品展销及仓储中心项目首期鞋服进口业务3月投产,已进口相关品牌鞋服超10万件,千里行二期项目竣工后,还将开展奢侈品、名酒等的展示交易、网红直播等多元化“跨境电商+”业务;埃地沃兹尾气处理装置及真空泵装配项目投产,项目利用综保区政策优势,改变过去产品需绕道国外进行分拣搭配再销往国内的历史,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新引擎: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

  为发挥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作用,凸显空港经济功能和产业集聚效应,临空经济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完善现代化临空产业体系。坚持“非空莫入”,围绕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锚定一批头部企业,谋划布局、建链强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拉动经济增长新动能。目前,临空经济示范区重点推进项目25个,总投资267.67亿元。

  在空天产业领域,临空经济示范区着眼完善和拓展航空航天全产业链条,深度剖析航空航天全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从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训、低空经济平台等核心产业功能入手,对核心产业功能的细分环节进行产业导入落地。在布局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3家基地公司的基础上,今年6月份,哈飞运-12销售及改装项目、上合国际无人机展示贸易中心项目、通用航空飞行服务项目、蛟龙通用航空总部基地项目、立奇航空科技项目5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为临空经济添“新翼”。

  其中,哈飞运-12销售及改装项目由哈飞通用、青岛云世纪通航、临空控股集团合作,主要围绕哈飞通用运12E和运12F机型,获得哈飞通用“销售、运营、维修”全球唯一授权,打造集整机销售、航材供应、空域服务、售后服务、定制化改装售机、信息反馈、学员培训于一体的7S综合服务中心;上合国际无人机展示贸易中心项目,由胶州市政府、青岛新动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已纳入山东泰山领军人才工程统筹实施;蛟龙通用航空总部基地项目主要从事通用航空运营业务,将在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行政办公中心、飞行调度中心、应急救援中心、无人机研制培训基地、大型直升机交付基地等功能板块。

  在高端制造产业方面,临空经济示范区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类龙头企业,推进跨境电商、保税商品等保税服务业态,按照“一港一基地一生态”思路做好产业集聚,打造青岛北部产业垂直崛起带。目前已签约17个项目,投资方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

  生物合成蛋白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青岛昌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引入便是其中一项代表性成果。青岛昌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微生物蛋白菌种成果在青岛逐级放大,实现了从实验研究到产品中试到产业规模扩大的产业闭环。项目两条生产线量产后,年可产微生物蛋白800吨。该项目补齐了青岛新蛋白“微生物细胞蛋白+合成生物蛋白工厂”模式短板,进一步完善了青岛新蛋白产业生态。“落地青岛后,我们搭上上合、临空快车,开拓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企业发展全面驶入‘快车道’。”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现代服务产业领域,临空经济示范区围绕会展、文旅、商贸、酒店、总部经济,谋划招引一批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牵引性强的产业项目及专精尖配套项目。

  “临空经济示范区腹地过去主要是农村社区,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薄弱,因此我们专程前往国内一些成熟度高、枢纽作用强的地方学习调研,分析它们在机场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等不同半径范围内都布局了哪些服务业态,有针对性地做好临空经济示范区相关产业落位。”临空经济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成为“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后,为空港新城服务配套产业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目前,在青岛机场南侧,空港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正在有条不紊地施工建设。该项目集总部办公、商业配套、星级酒店、公寓设施等功能于一体,地铁8号线、规划12号线穿插而过,具有与机场无缝衔接的区位优势。建成后,将成为承接机场客流、发展机场高端商务的重要门户。此外,临空经济示范区还在推进以“免税+”为核心的免税商业业态、空港运动研学公园、航空航天主题博物馆等项目落位,加快商旅文消费业态崛起。

  新中心:枢纽价值不断彰显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补齐了青岛“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的最后一块拼图,使青岛成为全国获批类型最全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之一。

  今年5月15日,青岛机场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青岛—大阪—孟菲斯”航线正式开航。该航线由联邦快递(FedEx)执飞,班期为每周1班,每班载运量为40吨至45吨,运输货物以各类跨境电商、快件类货物为主;计划10月份开始加密为每周5班。

  ‌第五航权即‌第三国运输权,是指一个国家的‌航空公司在经营某条‌国际航线的同时,获得在第三国经停并载运客货的权利。这一航权被业界誉为“最丰富、最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航权,因为它允许航空公司扩展国际航线网络,增加营运收入,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青岛—大阪—孟菲斯”航线的开通,是青岛机场在全球航空物流网络布局的重要突破,可满足远程洲际高时效性物流需求,为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半岛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

  这一突破,是临空经济示范区破解与部分国家或地区空运组织效率偏低、货运基础设施不足等堵点难点问题的缩影。相关负责人介绍,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平台为抓手做强枢纽实力,以通道为抓手优化物流网络,以融合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目前,临空经济示范区内已有胶东机场物流园等20余家头部物流企业项目运行,货运区物流仓储项目、空港快件转运等30余个重点在建物流项目有序推进。

  “山东物流总部基地补齐了中远海运在航空配送领域的短板,以基地为支撑,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例如,我们可以为整车制造厂提供VMI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可在全天任何时间内,将生产配件直送到生产工位上。”中远海运空运山东物流总部基地项目负责人说。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投产后年周转航空货量能力达20万吨。通过发挥海关高级认证、“远海通”全球智能关务平台报关的优势,可降低通关成本,实现国内、国际通关便利化。

  青岛机场物流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经过测算,目前机场周边已运行的物流业项目,可为本地关联制造业节省约14%的物流成本。随着青岛机场货运航线的逐步延伸,“国内—青岛—国际”货运模式吸引了华南、华东等地区的跨境电商货物来青中转。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岛胶东机场海关共监管货运进出口6.3万余吨,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增长32.2%,进口增长9.3%。

  以建设半岛经济发展的“新中心”为目标,临空经济示范区围绕胶东机场、胶州北站等交通枢纽,规划形成胶东五市联动互通的协同发展格局。

  例如,在联动潍坊方面,今年启动潍坊综合保税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货物预安检业务,潍坊企业出口货物在潍坊跨境电商“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完成理货、海关查验、预安检,经密封监管车辆驳运至胶东国际机场后,可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安检,比日常安检排队节约等待时间2小时以上,大大节约了当地企业货物的通关时间。

  此外,临空经济示范区还深度链接长三角、新疆、西安等地,通过优势互补,加快与国内各地产业、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发展。

  新城市:剑指国际一流航空都市区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基础设施领域,胶东机场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快速联接青岛主城区,高效服务半岛城市群”的综合交通优势,实现1小时通达青岛全域,2小时通达半岛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国内主要航空枢纽城市,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在公共服务领域,新建设的空港初中、空港小学硬件设施完备,社团活动丰富,并依据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特点,开设航空基础知识、航空模型制造等特色课程,极大地完善了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当地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化解了周边义务教育阶段曾面临的“大班额”问题。

  在商业配套方面,空港食集于去年投入运营,为周边市民打造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类服务配套不断完善,今年又将有新城环湾酒店投入运营。此外,上合商旅文国际未来城、上合生态智慧航空港、上合空港TOD新城持续推进,将串联起商务办公、会议展览、酒店居住、商业文娱等多种城市生活空间,极大地便利企业和市民的生产、生活。

  新基建、新能源、新生活:推动片区绿色低碳转型

  聚焦“新基建、新能源、新生活”,临空经济示范区正推动片区绿色低碳转型,探索生态环保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绿色产业创新,构建生态环保合作技术服务平台。以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科创园为重要载体,打造国家级综合性绿色低碳产业基地和“一带一路”低碳产业示范园区,面向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输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解决方案。

  在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科创园内,一座座现代化建筑已拔地而起。该项目于2020年7月开工,计划今年年底竣工。按照省市相关规划,园区将开展常态化的环保科技交流合作、专业化的环保领域人才培养培训、标准化的环保技术推广示范、自由化的国际贸易和产能合作,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丰富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

  目前,园区正深化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双方计划成立碳管理体系(上合)服务中心,开展碳管理体系建设、碳培训、碳咨询、碳资产管理、碳金融产品创新、低碳认证与国际绿色贸易服务、数字化碳管理服务等工作;还将共建国际碳中和(上合)产业服务港,搭建青岛碳管理(上合)综合服务平台,导入绿色低碳科研机构,引进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及上下游产业链;双方与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将推动相关专利、技术、设备等资源在上合示范区应用、转化、生产。

  此外,励致医疗科技于今年签约落户园区。该项目将建设集高标准生物医疗创新技术中心和力学性能试验区及3D打印试验区于一体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尤其是在电子束3D打印多孔金属植入物方面,励致医疗将在胶州建设省内首个研发中心,有望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置身在青岛机场周边,每隔几分钟便有一架飞机穿云而过,这里不断响起的引擎轰鸣声,是青岛链接世界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