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昌河为患者查房。 黄 飞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实习生 赵一婧
今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肝癌发病率虽然在各癌种发病率中排第四位,但死亡率却高居第二位,是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癌症之一。从肝炎到肝癌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肝炎-肝硬化-肝癌,倘若治疗不及时或者管理不善,肝炎很容易被“拖”成肝癌。“导致肝癌的不只是乙肝、丙肝等感染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肝病如果不及时干预,也可能导致肝炎,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近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脏肿瘤科主任史昌河就肝炎与肝癌的相关问题为市民答疑解惑。
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应及时就医
“肝炎是肝脏炎症性疾病的统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酒精、药物、化学物质、自身免疫等,其中,病毒性肝炎最为市民所熟知。”史昌河是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肝病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余年。他认为,过去30年,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在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因患病群体基数较大,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仍然不容轻忽。
有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乙肝病毒感染和丙肝病毒感染,其所致肝癌占每年新发肝癌总量的92.05%,其中,84.6%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遗憾的是,乙肝虽被大众熟知,但其危害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患者罹患乙肝而不自知,还有相当部分患者明知患病却不积极治疗。“很多人仍然秉承‘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这一错误认知,认为只要肝功能指标正常,即便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也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这成为进一步降低乙肝患病率的阻碍之一。”史昌河说,肝功能指标正常,并不能说明肝脏没有病变,很多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的转氨酶有波动性,一次检查不一定能发现问题。近年来,“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的说法已被“慢性HBV携带状态”替代,因为这种携带状态并不稳定,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就有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而且患者携带病毒时间越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几率越大。
史昌河建议,一旦发现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患者都要到专业科室或专科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如果查出乙肝病毒,则应遵医嘱接受及时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治疗。“长期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减少肝细胞炎症和坏死,还可以逆转肝纤维化,缓解和减少肝硬化、肝癌及并发症的出现。”史昌河说。
脂肪肝久拖不治有肝癌风险
“除了病毒性肝炎外,脂肪肝、酒精肝等非感染性肝病也应被高度重视。”史昌河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增加、每日活动量减少以及饮酒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非感染性肝病占比呈持续上升趋势。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酒精肝患者占比高达13%。
脂肪肝、酒精肝等非感染性肝病在体检中就可以发现,但因其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且病程漫长,很多人产生了“脂肪肝不是病,不需要治疗”的认知误区。原本有机会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或早期干预而得到有效控制的脂肪肝、酒精肝,悄然踏上了向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演变的危险之路。
“脂肪肝不仅是肝脏本身的病变,更是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状态的体现,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对症下‘药’。”史昌河说,合理饮食、积极运动、科学减重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逆转轻、中度脂肪肝的最佳治疗方案,但如果脂肪肝进展到重度,表现出转氨酶异常,也就意味着疾病进入了脂肪性肝炎阶段,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检查情况开展药物干预。
“并不是只有胖人才得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营养不良、不爱运动和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即便不胖也可能患脂肪肝。”史昌河说,还有些脂肪肝患者采用“饥饿疗法”,短时期内快速减肥,希望把脂肪肝“饿掉”,殊不知,减肥速度过快,超过了机体的代谢能力,反而会使脂肪酸在肝脏大量堆积,不仅会加重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导致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损。
肝癌早期防治要抓住关键的15%
“肝癌的起病隐匿,加之人们对定期筛查重视不够,早期诊断率低,超过70%的患者确诊肝癌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患者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差,经济负担重。”史昌河说,对肝癌的筛查和监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重点抓住高危人群。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目前设有肝硬化、肝癌早筛门诊,在对乙肝、丙肝等肝炎患者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积极使用肝癌风险评估模型aMAP评分系统。该模型仅通过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5个常见的检验指标,辅以医生对患者过往病史、家族病史、饮酒史等危险因素的问诊,即可简单、方便、可靠地评估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该模型目前已在乙肝、丙肝、非病毒性肝病、肝硬化等各类人群中广泛应用。
“参与aMAP评估的患者会被划分为低、中、高风险三个组别,被列入重点观察范围的肝癌高风险人群约占患者总量的15%,我们要求高风险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加大肝癌早筛和干预力度。”史昌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