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来电充电场站。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变革
行业竞争焦点已不是基础充电需求,而是让充电网与大电网更好交互的相关技术和商业模式,如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考验的是在规模化基础上的更为综合的充电网运营能力
支点
充电过程中汽车直接与整个社会的大电网相连,对电网产生实时、直接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充电站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补能设施,而是一个连接着交通工具、能源系统和千家万户的纽带和支点
思路
高质量充电设施建设的思路,绝不是过去简单的技术路线自然地延伸,而是站在未来的角度,探讨充电基础设施的技术路线、产业布局和产业生态
车网互动
让新能源汽车变身“移动充电宝”,通过充电设施向电网反向充电便是当前充电行业最炙手可热的前沿方向。今年年初,国家出台政策提出,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可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
双赢
在便宜的时候充电,贵的时候卖电。车网互动所带来的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全新商业模式,给充电运营企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头部充电企业正在探索一条让用户和自身实现“双赢”的路径
作为当下最“卷”的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从整车一路“卷”到电池等零部件,现在就连补能环节也未能例外。
“全行业几十万家企业在干,我每天都很紧张、很焦虑,充电企业怎么才能活下来?”国内充电行业龙头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近日在2024电动汽车充电网新质生产力发展交流研讨会上说。
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突破1000万台,达到1024.3万台,同比增长54.0%,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总规模持续扩大,但头部企业间的竞争却日益加剧。在公共充电桩市场,特来电虽仍以59.5万台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与第二名星星充电的差距却从去年年底的7.2万台缩小至4.1万台,市场占有率上的差距也由2.65个百分点缩小至1.3个百分点。
事实上,从我国充电行业起步以来,行业洗牌就从未停止。今天,充电行业竞争的焦点早已不是“让桩更耐用”“让用户能够更快找到充电场站”等基础充电需求,而是聚焦于让充电网与大电网更好交互的相关技术和商业模式,如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考验的是在规模化基础上更为综合的充电网运营能力。
尽管有“紧张”和“焦虑”,但对特来电来说这也是一次机遇。从创立之初,特来电便以充电网思路进行技术和产品布局。近两年更是引入大模型技术,积极开展各类车网互动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更好应对新一轮市场竞争增添了有力的砝码。
从充电到反向充电
作为给电动汽车补能的基础设施,充电站经常被比作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加油站。但事实上,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充电站和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行方式和运营模式要比加油站复杂得多。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充电过程中汽车直接与整个社会的大电网相连,对电网产生实时、直接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充电站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补能设施,而是一个连接着交通工具、能源系统和千家万户的纽带和支点。
这一独特之处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和能源转型加速的双重推动下日益突出。对充电行业来说,只需考虑如何让新能源汽车充上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既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又能避免因充电负荷太大而对电网造成冲击,同时还能帮助更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行业新的课题。
“高质量充电设施建设的思路,绝不是过去简单的技术路线自然地延伸,而是站在未来的角度,探讨充电基础设施的技术路线、产业布局和产业生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表示。
让新能源汽车变身“移动充电宝”,通过充电设施向电网反向充电便是当前充电行业最炙手可热的前沿方向。新能源占比高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但与石化等传统能源相比,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具有明显的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需要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的持续升级,以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而新能源汽车就是很重要的社会可调节负荷,其电池也是重要的储能支撑。正如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表示,能源转型后,如果电力不稳定,又要保证电力供应,就可以通过车网互动协同实现。
行业测算显示,到204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3亿辆,乘用车若采用15kW双向充电桩,对电网总体功率支撑能力将达到29亿-35亿千瓦,约合彼时全国电网非化石能源装机的50%。显然,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充电宝”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就是在政策层面对这一新趋势的再一次明确和引导。政策提出,车网互动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等形式,可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
探索“双赢”路径
新的行业发展逻辑对有技术、重创新的充电运营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
事实上,充电行业发展一直存在“盈利难”的问题。目前,充电桩运营具有资产重、投资回收期长、单桩利用率低的特点。行业研究显示,由于高昂的建设成本,运营商普遍需要5年左右才能达到盈利周期。即便是已经实现盈利的头部企业特来电,目前也还谈不上活得“滋润”。
现阶段,充电运营商仍主要依靠充电服务费赚取收入。而车网互动所带来的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全新商业模式,则给充电运营企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头部充电企业正在探索一条让用户和自身实现“双赢”的路径。
于德翔介绍,按照工商业电价,充电的电价一天变三到四次,最便宜的和最贵的之间差了三四倍,在个别地区会更高。在用户角度,可以在便宜的时候充电,贵的时候卖电。而作为充电运营商,通过前面连接到的车和用户,后面连接到能源,以此为基础做相应的峰谷套利、价差套利。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星星充电CEO邵丹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未来充电网对用户来说一定要是“多快好省”的。在“省”的层面,从充电服务费上省是不可取的。只有让充电网真正变成虚拟电厂,大范围参加辅助服务、需求侧响应、电力现货交易,让用户获利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希望有一天,人类用电成本可以无限接近于0,通过提高交易效率,让充电真正走向不要钱。”邵丹薇说。
事实上,早在大概十年前,电力行业就开始思考未来电动汽车和电网互动的问题。而成立于2014年的特来电,也一直以此为方向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进行迭代。目前,特来电已经开发出车网互动与能源交易系统方案以及“充电网+微电网”虚拟电厂能源调控大模型,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来电能源运营总监崔怀磊表示,车网互动需要充电运营商具有更扎实的运营能力和强大的技术能力。过去几年中,特来电在21个主要车网互动场景里进行了实践,包括写字楼、商超、酒店、小区、化工园等等,分析每个场景背后原有的用能规律、用电规模以及用户用电习惯,对车网互动的交易契机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系统将充电网平台和虚拟电厂平台进行有效链接,将充电桩、分布式光伏、储能各种资源串联起来,覆盖调峰调频、需求侧响应、现货、备用市场、中长期交易市场、需量控制、有序充电等众多交易品种,确保车网互动具有较高的交易频次。
截至目前,特来电已经链接的电网调度和负荷管理中心数量是28家,55.7万个充电终端和2500万名车主均接入到车网互动和能源交易系统。在调度上,最大实时调度车辆规模数量超过1万辆,为电网提供精度超过97%、2秒以内的响应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