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浔泽

家乡的走地鸡

青岛日报 2024年07月29日

  农村生活少不了要养鸡。缺少了鸡的田园生活,难免会枯燥乏味,少了很多乐趣和口福,不可能是真正的田园牧歌。

  与工厂化养殖的鸡相比,农户自家养的鸡,大多数时间下是散养的、放养的,是名符其实的“走地鸡”,可以不受约束地四处走动,拥有自由的“鸡生”。

  鸡苗现在基本上都来自作坊化甚至工厂化的炕房。每到春天,农户就会到集市上的鸡苗贩子手中,或者直接到附近的炕房,购买一些小鸡苗回来,一般每次买30到50只。

  小鸡的成长过程中夭折率很高。为了避免小鸡死亡,提高存活率,小鸡买回来不久,一般会请村里的兽医来给小鸡打针,也就是接种疫苗,有的时候需要主人付钱,有的时候不需要主人付钱。不需要农户自己掏钱的应该纳入了国家提供的家禽家畜免疫项目。不过,即便如此,小鸡还是很容易因病死亡。为此,给小鸡喂食时一般会在饲料中放入大量便宜的鸡用抗生素,比如土霉素、四环素等。这个时候给小鸡主要喂一些碎米或者糠,掺水拌入土霉素后,这些作为饲料的碎米和糠一般都是灰黄色的,湿漉漉、黏乎乎的。

  小孩子天然亲近小鸡,毛茸茸的,呆萌可爱,可能同为幼年期的惺惺相惜,也可能是一个幼小的生命可以借助观摩另一个幼小生命的快速成长促进自身茁壮成长。

  很多人会把鸡舍和鸡圈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鸡圈是圈起来的供鸡活动的场地,一般是露天的,顶上一般都有网子,四侧是网子或者篱笆,有时放在院子里,有时放在院子的外侧。不管鸡圈在不在院内,连着鸡圈的鸡舍多数会放在院子里,并且要有一个防雨遮阳的舍顶。鸡圈是给鸡溜达的场所,本质上是对自由受限的补偿;鸡舍是鸡屋、鸡窝,是供鸡休息的房屋和港湾,提供安全和温暖。鸡舍有的是用砖头垒砌的小的房子,有的是木头做成的笼子。不论砖房还是木笼,鸡舍一定要挑空,中间用粗细适中的木头并排在半空,保证鸡站立的下方是镂空的,固定着一排排木棍,方便鸡在里面站立、走动,木棍与木棍之间留着空隙,让鸡粪可以自然掉落到地面,方便主人及时将鸡粪掏走,免得鸡舍里面粪积如山。

  农民把鸡赶入鸡圈圈养起来,一般不是常态。圈养主要集中在豆、菜这些农作物发芽初长或者稻、麦、豆等果实快收获的特殊时期,为了防止嫩苗被鸡啄践踏、谷粒被鸡食浪费不得不为之。

  鸡有鸡的灵性,养到一定程度,散养的鸡会认识自己的鸡舍,早晨放出鸡舍时,奔向更广阔的家前屋后、田地苗圃,自由溜达一天后,一般会在天黑前自动返回早晨出发的鸡舍。不同鸡舍的鸡,哪怕白天相互之间混得再熟,晚上也会各归各舍。偶尔有一些因为留恋别的鸡而跟着走错舍门的鸡,主人在晚上点数时多半也会发现,这时便会到邻居家的鸡舍来寻,找到后便会被主人抓住鸡腿拎回自家的鸡舍。多几个来回,久而久之,不同家的鸡早出晚归便会秩序井然。

  农家养的鸡,品种多是当地的土鸡,各式各样的颜色都有,白色、黄色、黑色、红色等等。也有农户家感到新鲜,会弄来一两只养鸡场才有的肉鸡苗,和其他鸡一起放养,这些鸡应该是最幸运的,与养鸡场的鸡比起来,它不仅自由而且寿命长了多少倍,与放养的土鸡相比,它个头大,派头足,抗病和抢食也更有优势,也长得更快更大。

  现在乡里有不少养肉鸡的,成规模地养,动不动上万只、几万只,主要是进口的白羽鸡种。但这些鸡相比于散放养的鸡,它们的“鸡生”是可怜的,局限在狭窄的空间,把灯光当作太阳,流水线的食物和药物,40天左右就从孵化走向屠宰,走完“鸡生”。听老家人说,有的鸡幸运地跑出鸡笼,发现还有飞翔的本能,逃出鸡场的理想和冲动,让它兴奋地一跃而飞,上了墙头,但由于生长得太快、又晒不到太阳、骨钙含量低,虽然落到了场外的地上,却被发现骨折了,无奈地瘫在那里……

  土鸡一旦长到两三个月,个头就基本定型,抵抗力也比较强了,除非出现大面积的鸡瘟,一般很少再会因病死亡。这个月龄以后的鸡,非正常死亡的也有,比如,鸡的本能是觅食,在觅食的路上,有的被汽车、拖拉机甚至自行车撞死,也有的闲逛到主人家房子里不小心被粗心的孩子鲁莽地关门夹死,还比如,鸡有一些天敌,白天或者晚上都可能被其捕捉,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餐。但这都是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农户养的鸡,最终都逃不出被宰杀烹饪、成为人类食物的命运。

  鸡本来就是为美食而生的,随时随地、何时何地都是天然的美食。现在去城里的农贸市场看杀鸡,杀完之后拔毛都用的是现成的机器,几分钟就能处置干净。但在过去的农村,给鸡脱毛是一个比宰杀过程更麻烦的体力活、细心活。一般情况下,在杀鸡的同时一般会用土灶煮一锅热水,杀好的鸡带着体温放在盆里,任由烧好的开水倒下、浸泡,任由主人给它拔毛。有的时候一盆热水还不够,还需要再烧一盆。热气腾腾中,鸡走完了它自由的一生,却也融入了多个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