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上高级职称,这些农民能做些啥

青岛143名农民获评高级职称,他们不断探索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青岛日报 2024年07月22日

  ▲农民正高级农艺师张付宝(右)在观察庄稼长势。

  ◀首批获评农民正高级农艺师的王进,是胶州市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见习记者  窦衍凤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是中央实施人才振兴的创新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

  青岛自2021年启动新型农民职称评定工作,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应用的骨干人员开展职称评定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013人从农村人才队伍中脱颖而出,获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其中46人获评正高级职称,97人获评副高级职称。

  对于乡村全面振兴而言,职称农民是一个“慢变量”。高级职称农民的培养,可能并不会立即产生效益,但其带来的红利,将会是持久且巨大的。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奔走在黄土地的“田秀才”,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交织成一幅幅“爱农业、懂技术、善创新、能带头”的新型职业农民群像。

  “不拘一格降人才”

  或是乡间地头的行家里手,或是推动技术革新、带强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生力军,青岛的高级职称农民,各有“过人之处”。

  “施肥要注意氮肥不能过量,还有棚里光照比较弱,这样黄瓜很容易有苦味……”早上7点多,在即墨区移风店镇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四五个农户正围在朱典玉周围认真倾听。朱典玉一边掏出本子记录,一边提醒农户后面要注意的问题。

  之所以如此受追捧,在于朱典玉是镇上有名的“乡村能人”。他通过推广智能农机精准播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引育苦瓜、贝贝南瓜、甜瓜等十余个新品种,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10万余吨,户均增收超2万元。

  在技术能手的身份之上,朱典玉还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青岛46名获评正高级职称的新型农民之一。

  “不拘一格降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顺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发展要求,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贴近农村生活实际和农民工作特点,主要看重农民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综合能力。

  职称评审在关注农民个人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示范带动能力作出明确要求。评选出的正高级职称农民不仅懂技术、专业务,而且爱农业、善经营、会管理,在担任各自领域“行家里手”的同时,也是能够发挥带动作用、带动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同为农民正高级农艺师的张付宝,带领青岛草场屯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小麦+水果萝卜”的高产种植技术,并积极推广水果萝卜种植,仅萝卜种植一项带动合作社农户每年增收1600元,种植期可增加100多人就业,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推广种植水果萝卜1800多亩,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

  为更好发挥高水平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青岛在职称评审方面还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建立了职业农民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且符合相关条件的职业农民,可“一步到位”直评。今年,张付宝便是因为满足获得省部级以上本专业领域表彰奖励的条件,通过“绿色通道”,从中级职称跳过副高阶段,直接评上了农民正高级农艺师。

  绿色通道降低了选才门槛,打破了束缚农村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提振了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田秀才”争当“领头雁”

  “有了职称之后,能做什么?”这是很多新型职业农民常常在思考的问题。

  首批获评农民正高级农艺师职称的王进,是胶州市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他和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花生抗旱耐盐丰产增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8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与他人合作出版了《葡萄健康栽培实用技术》等书籍,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获得农民正高级农艺师职称后,王进满足了农业农村部招募农技员的条件,如愿成为国家特邀农技员中的一员。如今,除了在本地讲课,全国各地的培训邀约纷至沓来,王进忙得不亦乐乎。

  专业能力突出,工作业绩显著,是这群高级职称新型职业农民的显著特征。而在光环之下,如何让个人价值在“希望的田野”充分释放,让人才活力在农村天地充分涌动,为技术迭代、农民增收、产业升级注入更多活力,是他们的必答题。

  朱典玉的解题路径是成为乡间“网红”。为了让自己掌握的技术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朱典玉想到了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农技短视频的方法,以此来帮助更多种植者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虽“面朝黄土”,也“紧跟潮流”。他们立足于农村实际,不断探索农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深耕产品、技术、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建设,以“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助推了“富民链”的蓬勃发展。

  乡村“引力场”愈发强劲

  如何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人才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充分发挥活力,是乡村振兴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而农民评职称作为激活人才引擎的有益探索,便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职称评审为新型职业农民带来更加真实可及的获得感,开创了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让农村人才能扎根、能作为、能成长,也能为农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今年刚收获农民正高级农艺师职称的匡明如,大学毕业之后便选择投身茶产业,“很多人都质疑过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份职业?但我觉得在田地里看着茶株生长,闻着叶片散发的香味,那种喜悦感是无可替代的。在获评职称之后,自己努力耕耘的崂山茶事业得到了认可,让这份喜悦感变得更强烈了。”匡明如说。

  观察高级职称农民群体可以发现,众多“85后”、“90后”群体在乡村不断汲取“养分”,成长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出生于1987年的刘国栋种植马铃薯1.2万亩,带动销售收入3600万元;出生于1992年的匡明如以涵盖现代化种植、科技化深加工、体验式农业旅游等项目的三产融合集群,探索出一套适合崂山茶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基层、热爱农村、投身农业,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措施。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支持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委农办、市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优先安排项目、提供金融保险服务、提供用地用电保障、提供智力支撑、支持人才称号和赛事申报、强化督导考核等六个方面推出16条举措,助力“田秀才”“土专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