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尚礼·里仁为美”青岛邻居节20周年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邻居节:从市北走向全国,擦亮“善治名片”

青岛日报 2024年07月04日

  ■市北区积极培育志愿服务典型,引领崇德向善新风尚(资料片)。  崔冬妮 摄

  ■市北区按照居民需求增加休闲设施。图为嘉禾路18号口袋公园。          崔冬妮 摄

  ■市北区实现老年人午餐补助10万余人次。图为海伦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午餐服务。 崔冬妮 摄

  ■邻居节期间,便民服务大集受到居民欢迎。

  崔冬妮 摄

  ■共建单位等“红色合伙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图为大港街道“红色合伙人”为昌乐路5号楼院整修地面。     街道供图

  ■双山街道邀请医师为新业态就业人员送健康服务。   街道供图

  □北宣

  《论语》有言:“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孟子云:“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必备条件。日前,为期15天的“崇德尚礼·里仁为美”青岛邻居节20周年系列活动圆满落幕,让“邻里文化”内涵进一步延伸,从小区与小区的“互通”,到城区与城区的“互联”,再到城市与城市的“互助”,邻居节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青岛城市文明的提升,更成为展示青岛精神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作为邻居节发源地的市北区,经过20年的探索实践,打开了基层治理的全新路径——以邻居节为载体,孕育文明实践品牌,拓展多元化群众自治路径,在塑造新时代邻里关系中实现守望相助、和合共生,让基层治理变得“有情有义”,加固社会和谐稳定基石。

  打开“心门”:邻居节成全国性群众性节日

  “一高一低”是近年来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由于邻里关系疏远,邻里矛盾纠纷在各类热线投诉中的占比升高;随着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居民对文体生活的满意率相对较低。

  市北区将举办“邻居节”作为破题之举。

  2005年,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原海伦社区举行第一届邻居节,150余项特色活动吸引6万余名群众参与。2013年,邻居节实现第一次飞跃,在市北区137个社区全面推开,成为百万市北人共同的节日。2016年,邻居节实现第二次飞跃,升级为青岛市邻居节,十区市联动,900余万市民参与,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2018年,青岛邻居节经验推广到了全国,吸引15个省(区、市)、30个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17个地市党委宣传部现场观摩。2019年,邻居节被国家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指出深化“我们的节日”活动,在城乡社区举办邻居节,推动形成良好风尚。

  在今年的邻居节中,市北区组织各街道、社区开展百家宴、惠民演出、乐邻行动等邻里活动68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邻居节大力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形成以德为邻、与邻为善新型邻里关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时,拓展基层治理和文明实践新阵地,海伦路街道正在打造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邻聚汇”,位于拜泉路93号的安达路社区,项目拟于年内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嵌入N个服务场景,以“六邻”为主线,纳入家政便民、社区助餐、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睦邻讲堂、议事调解、养老托育、志愿服务及就业创业等项目,一方面提升治理为民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为群众建设全时全龄全科的邻里文化共享空间和互动空间。

  和合共治:民声更畅达,事儿更好办

  为整合最广泛的社会资源力量,市北区打破传统地理空间上“小邻里”的局限,提出建设“大邻里”格局。一方面组织“敲门行动”、“邻里结对”、民生恳谈会、邻里议事会等,通过“邻居节”这把温暖的“钥匙”,开启更多的利民思路;另一方面吸纳驻区部队、市直单位、高校院所及各类企业、商会、爱心组织等群体建立“红色合伙人”制度;同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手机中的“电子邻居”,拓展邻里文化的维度和内涵。

  “楼道的垃圾一定要清理”“要是有健身设施就更好了”“最好再添两把座椅,居民可以歇歇脚”……在今年邻居节期间,双山街道大山宝城小区党总支联合楼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召开了第37次“山言良语”议事恳谈会,街坊邻里你一言、我一语,积极提出意见建议。整合居民意见建议后,小区党总支及时公示改造方案,调整空闲地块使用方式,为未来建设提升留有余量。“根据居民意见,集中提升小区环境,更换损坏的监控、消防等设施,增加喷泉景观、休闲广场、儿童乐园、健身路径等,还建设了一处村史文化馆,小区在大家的‘共治’下变成了一步一景的‘花园小区’。”小区党总支负责人说。

  20年来,市北区各街道在组织邻居节活动时,邀请驻区单位、部队、派出所等共建单位共同参与包饺子、百家宴、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这些单位也以自身力量积极投入到民生服务的行列。截至目前,1033家“红色合伙人”认领居民需求项目317项,为社区和群众提供各类服务两万余次。

  为进一步畅通民意,市北区将“浓缩的政府”放进了群众的手机里。群众在手机上搜索“北尚诉办”或者找到“党群e家”小程序,便可直接反映诉求。其中,北尚诉办”平台开设民生、发展和执法三大板块,受理群众企业诉求,采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关注居民已超过67.3万人,累计解决各类诉求、困难48.6万余件,解决率、满意率均在99%以上,不少群众反映“事儿更好办了”。

  守望相助:网住“大小事”,化解“心头忧”

  邻居节的精神内核是“守望相助”,在新时代下更多地被注入同舟共济、互相关爱和帮助之意。守,就是守好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谋求发展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要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20年来,市北区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促进多元精准高效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惠民便民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张网。市北区建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903个小区(网格)党支部、2928个楼院(微网格)党小组、8400名党员中心户、7082个微网格长持续活跃在群众身边,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社会救助、应急管理等工作按照准入制度“统一入网”,用“一张网”兜住基层治理“基本盘”。

  贴近民生需求推出一批惠民政策。连续10年为全区居民购买居民家庭综合保险,共赔付1923户合计341.3万余元;建立“北卫先锋”服务队281支,家庭签约人数57万余人;升级改造59处养老服务场所,建成1处青岛市示范性失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增加双休日老年人助餐补贴时段,10万余老人从中受惠。

  构建崇法善治多元解纷治理体系。全区设立159个公共法律服务站(室),为137个社区、940个网格配备了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活动70余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万余件,为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超过9000余万元。

  数据赋能让群众快速对接服务资源。市北区开发“市北互联社区”小程序,群众可以线上一键查询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卫生服务站、社工站、共建单位等社区周边资源,快速获取陪护照料、医疗康养、救助帮扶等信息。

  以文促治:打造治理“优解”路径

  邻居节走过20年,其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有温度、有品质的群众性节日,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把邻里文化植入治理肌理,更加彰显基层治理的亲民之姿、为民之实、温暖之感,让邻居节的“小切口”呈现着社会的“大和谐”。

  创新理论彰显思想伟力。在市北区,邻居节与宣讲活动牵手已成为常态。不仅有专家讲形势、学者讲理论、领导讲思路,还发动典型人物来讲经验、街坊邻居来讲暖心故事,通过“五讲”模式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送到百姓心坎上。2013年,市北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百姓宣讲团,目前已开展主题宣讲3.5万场,受众超117.6万人次。

  榜样力量凝聚精神炬火。20年来,市北区结合邻居节推出“十佳好邻居”“最美家庭”“文明市北人”等推荐评选活动,涌现各类典型1500余人次,建立志愿服务团队1000余个,注册志愿者20.8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8.9%。其中,“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宋桂华,带领“笑姐”团队帮扶6万多户残疾人特困家庭;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薛伟,18年来为2800余对老人牵线搭桥;中国好人、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社区民警马怀龙,用心陪伴46个家庭十余年,化解邻里纠纷3700多件。

  文明实践营造向善之风。市北区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涌现出“帮到家”“认对门”“爱心门铃”等邻里互助文明实践活动品牌200余个。先后打造全国首个志愿者广场、首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近200处阵地,营造崇德尚礼、邻里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一个文明品牌,就是一面旗帜。邻居节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在于其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不断扩大文化内涵,不断延伸惠民触角,始终坚持思想引领、优化资源整合、突出典型示范、深化志愿服务、注重守正创新,为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