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夏粮收获全面完成,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绿色增粮先行区小麦亩产首次跨越850公斤

青岛日报 2024年06月25日

  ■夏收期间,青岛共计投入农机具18万多台套,其中本地上阵联合收割机6500台,跨区作业收割机近千台。图为小麦机收。 刘明元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见习记者  窦衍凤

  本报6月24日讯  2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打头阵 当先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主题系列发布会第3场,发布青岛市“三夏”生产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青岛夏粮收获已全面完成,今年夏粮生产总体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特点。经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实打验收,平度市蓼兰镇先行区小麦高产田“青农1931”,亩产875.82公斤,这是青岛市历史上首次小麦亩产跨越850公斤大关,实现技术集成创新历史性突破。

  “全市集中机收结束比往年快4天时间。其间,部分镇街为减少降雨影响,组织开展适收快收,为后续抢抓有利墒情开展夏播争取了时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绍波介绍,今年,青岛市自6月6日开镰收割,由南向北快速推进。6月13日、14日为收获高峰期,日均收获70余万亩。6月17日,大面积收获结束。平度市、莱西市5万亩高肥水地块延续至6月20日收获完成。

  夏收期间,全市共计投入农机具18万多台套,其中本地上阵联合收割机6500台,跨区作业收割机近千台。麦收高峰期,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达7000台以上,小麦机收占比超过99%。

  今年,青岛夏粮生产总体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特点,小麦籽粒容重高、色泽好,有望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经专家会商,从产量构成三因素分析,全市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表现为“一增两平”,其中,平均亩穗数比上年约增加1.5万,增长在4%左右;穗粒数、千粒重与上年基本持平。田间测产结果显示,去年建设的7个绿色增粮先行区7.26万亩小麦平均单产601.4公斤/亩,比全市平均水平增产160多公斤;今年新启动建设的3个绿色增粮先行区同样实现高产,3.82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83.3公斤/亩,均达到亩产千斤以上水平。

  “春争日,夏争时”,农时不等人。截至6月23日,全市上下克服高温少雨地块缺墒影响,已完成夏播作物313万亩,进度84.7%。其中,玉米304万亩、大豆(纯作)2.89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47万亩、花生4.99万亩。

  据调度,全市储备化肥18.1万吨、种子7400吨、农药2000吨,可保障夏种生产需求。6月份以来,全市降水偏少,大部分农田出现不同程度缺墒,给夏播作物播种、出苗带来不利影响。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收种并重,正组织抗旱浇灌,推进应播尽播、应种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