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区-同江-莫斯科首班中欧班列从青岛开行。
■胶东机场内,一架货机整装待发。
■承担TIR“中俄快线”运输任务的车辆准备出发。
■繁忙的青岛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现代物流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血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今年一季度,青岛物流业增加值394.9亿元,同比增长7.9%,占GDP的比重为10.5%。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国内国外资源的联通协同。作为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双向开放的合作通道,物流通道的通达度决定着一座城市对外开放的能级和水平。7.9%的增幅背后,离不开青岛持续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努力。
近年来,青岛发挥“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叠加和“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加快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成功入选“24个国家综合型战略流通支点城市”“中国物流绿色行动领创城市”,为青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奠定了基础。
作为全市现代物流产业链发展的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全面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以海港、陆港、空港为核心支撑,以海运空运航线组群、中欧班列通道为骨架,发挥青岛黄河流域便捷出海口优势,强化海铁联运、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拓展全货机航线网络,打通至中亚地区国际陆路通道,全面打造形成立足本地、辐射沿黄、贯通欧亚的国际交通物流服务网络。“通过实施现代物流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系统性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行效率,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枢纽、大通道、大网络,让更多青岛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当好‘开路先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表示。
国际海运网络
一季度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3%
港兴通天下。
5月19日15时许,随着一声汽笛声响起,满载出口物资的“ALS FLORA”(达飞芙洛拉)轮缓缓离开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公司(青岛港QQCTU)101泊位,标志着青岛港今年首条墨西哥集装箱航线开通,增强了在中南美地区的市场辐射能力。
近期,随着墨西哥等国家出口量增加,南美东航线舱位紧张。青岛港主动协调各大船公司加强青岛港到墨西哥航线布局,增加墨西哥航线舱位。达飞芙洛拉轮为达飞轮船墨西哥新航线M2X首艘船舶,新航线共投入8艘4000标箱以上的集装箱船实行周班运营,航线依次抵达墨西哥西海岸恩塞纳达、曼萨尼约、拉扎罗卡德纳斯三大港口。青岛作为国内出境港,从青岛出发仅用20天即可直达恩塞纳达港,是国内最快到达墨西哥的挂靠港,为客户提供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物流通道,进一步提升了以黄河流域地区为主的商品进出口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本航次从青岛港装卸2733TEU集装箱,包括生活用品、机械设备、玻璃制品等各类生产生活资料,这不仅是一条海上航线,更是一条繁荣的走廊、一条商业合作的通道,提升了青岛港的枢纽功能。”山东港口青岛港QQCTU计划主管班正奇说。
港口,既是开放门户,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青岛建成投产世界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拥有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油码头,可停靠世界最大2.4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截至去年年底,青岛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达220余条,航线数量和密度位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今年以来,青岛港携手各大船公司增加运力,先后增开美东、欧洲、东南亚、墨西哥等国际集装箱航线5条,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口运输服务保障。今年一季度,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3%,其中北美、南美航线货量同比增幅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月至4月,青岛港366米以上大型集装箱船作业艘次同比提升21.2%。
港口是水运与铁路相交会、船舶与火车共停靠的枢纽。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靠前的港口中,鹿特丹、汉堡、洛杉矶、纽约等欧美发达国家港口铁水联运量占比均较高,超过20%。作为多式联运最重要的集装箱物流形式之一,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占吞吐量的比例约3%,大大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依托港口资源,青岛在全国率先实现“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一个内通外达的区域海铁联运网络加快扩容,打开了一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物流贸易通道。2023年海铁联运量突破220万标箱,连续九年位居全国首位。今年1月至4月,海铁联运量达到82.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4%。今年,青岛集装箱海铁联运量有望突破235万标准箱,力争实现全国“十连冠”。
国际陆路通道
中欧班列持续扩大辐射范围,实现班期化、常态化运营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钢铁驼队”连贯东西,跨越山海,支撑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动脉”。
运载的是商品,传递的是机遇,带来的是希望……走进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不时有中欧班列抵达或者驶离,中亚地区的农产品、棉纱由此进入中国,国产的家电、汽车则一路西行,出口至中亚。
4月2日,上合示范区经黑龙江同江至俄罗斯莫斯科中欧班列新线路首班开行。这是我省首次通过同江口岸发运中欧班列。同江口岸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我国中欧班列“东通道”三大口岸之一。上合示范区—同江—莫斯科首班班列满载青岛生产的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货物,由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到达同江口岸后,以“宽轨重出”换装出境,比传统境外换装方式减少15%以上的运输时间,20天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5月15日,在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办结监管通关手续后,一批110个标准集装箱的轮胎、空调、办公用品等货物,搭乘中欧班列自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运。这些货物通过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终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这是青岛中欧班列蓬勃发展的缩影。目前,22条国际运营线路通达23个上合组织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构筑起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通过班期化、常态化运营,开设新线路等方式,青岛中欧班列持续扩大辐射范围,安全稳定高效的国际陆路运输大通道正在为全面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从今年1月至4月数据看,青岛地区中欧班列开行262列。其中,上合示范区到发俄罗斯方向中欧班列149列,货值约8.2亿元,占总到发量的56.9%,主要出口货物为家电、汽车等机电产品,主要进口货物为橡胶和板材等原材料产品。
“我们将内提运营水平,外提服务质量,构建高效、科学、全面的班列保障体系和场站服务体系,发挥物流枢纽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以及网络化、多元化场站的服务优势,加快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市场部经理李晓鹏表示。
作为除航运、铁路、航空之外的“第四物流通道”,国际道路运输是畅通完善国际货物运输通道陆路网络的重要方式。TIR系统是建立在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又称《TIR公约》)基础上,是国际跨境货运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基于推进国际海关通关便利化,实现一次查验沿线过境国家免于查验的便利化措施,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去年9月,上合示范区中俄TIR专线国际道路运输首次开行。目前,青岛共有21家企业取得国际道路运输备案,其中TIR持证人4家,居全省首位。上合示范区至莫斯科国际道路运输定班专线已常态化运行,实现跨境运输一次申报、一证直达,有效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5月7日,青岛西海岸利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装载新鲜水果的TIR国际公路运输车辆从中国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出发。本次发运货物是由俄罗斯集采客户订购的四川天府黄金甲柑橘,全程由冷藏集装箱运输,经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境,7天后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俄快线开通以来,公司开行规模稳步提高,冷链集装箱车辆经多次往返中俄,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次生鲜水果运输顺利完成,也是俄罗斯客户对中国物流服务能力的认可。”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TIR“中俄快线”发运量增速显著,一季度发运18车次,4月份单月发运20车次,预计二季度总发运将达60车次。
国际空中走廊
截至5月中旬,青岛机场今年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5.4%
全球贸易日益繁荣叠加跨境电商迅猛发展,让航空物流作为连接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重要性愈发凸显。2023年,青岛机场累计完成航空货邮吞吐量26.08万吨,超过2019年全年货量,创青岛机场历年货运量最高纪录,位居全国第14位。
今年以来,青岛航空货运持续发力。以航线相互链接、政策相互覆盖、货物相互集散为目标,青岛机场与鄂州机场达成货运“双枢纽”共建战略合作。开通贵阳-青岛-仁川、长沙-青岛-仁川、曼谷-郑州-青岛等空空中转航线,为水果进口、快件中转提供便利。截至5月中旬,青岛机场今年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9.78万吨,同比增长25.4%。其中,国际货邮量达4.16万吨。
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岛机场以卓越的服务品质和专业的保障能力,已在航司及货运代理企业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畅通了一条条国内外航空货运大通道。目前,青岛机场持续稳定运营首尔、东京、大阪、名古屋、多伦多、洛杉矶、纽约等7条国际全货机航线,保持良好发展态势。5月30日,K4925航班装载着一辆高价值的路特斯新能源汽车,从胶东机场飞往美国纽约,参加即将举行的国际汽车展览会。这是胶东机场首次保障整车国际运输,展示了其在国际航空物流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2号库、3号库正在开展钢结构网架拼装,建设货库计容面积约4.6万平方米……计划今年建成的胶东机场货运区物流仓储项目将为青岛航空货运发展注入新动能。青岛机场集团建设管理公司副科长杨博表示,项目投产后,将解决胶东机场国际货站进出港操作区域面积不足的难题,发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平台优势,与上合枢纽港运输配送网络、中欧班列平台网络深度融合,构建起陆、海、空港联动,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物流园区,助力青岛加快打造北方航空物流转运中心,提升国际航空运输通道保通保畅能力。
打造智慧安检和流程高效的陆空联运中心,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青岛用好用足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政策红利,建成国内领先的“区港联动”航空物流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打造“没有跑道的货运机场”。去年12月,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航空物流超级货站(以下简称“青岛机场超级货站”)通过民航专家组综合性评估,标志着青岛空港率先在华东地区实现安检前置模式,空港物流服务延伸辐射至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项目一期库内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库外装载区0.6万平方米,距离青岛港仅500米、距离胶东机场55公里。投产运营后,青岛机场超级货站将按照机场控制区监管要求实施管理,在超级货站完成货物收运、安全检查、库内组板等前置操作,经密封监管车辆驳运至机场空侧直接装机,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场跨境电商货物运输组织效率,提升空港口岸便利化程度,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实现区港联动,打造“胶东机场+异地远程货站”陆空联运网络。
“互联互通意味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畅通。”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认为,各条物流通道的建设,对推动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有助于逐渐发挥出物流高效、贸易便利、融合加速的多重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