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青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青岛,青岛解放了!”75年前的1949年6月2日,一道无线电波划破硝烟未尽的夜空,把胜利的消息洒向千家万户,青岛宣告解放,回到人民的怀抱。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青岛的解放,是正义之胜、城市之幸、人民之福,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从这天起,青岛人民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被欺凌、遭压迫、受奴役的屈辱历史,一座城市的命运、每个家庭的轨迹、每个个体的人生,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回望历史,满怀敬意。我们致敬为青岛解放立下不朽功勋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致敬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伟大胜利的革命先烈、地下党员、爱国人士,致敬所有为这座城市挥洒汗水、作出贡献的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正是这样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让这座城市在75年间发生沧桑巨变,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演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75年的时间长河,波光潋滟。当我们再次看向那片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可以看到生机与活力涌动,希望与梦想升腾——坐落于即墨城北灵山脚下的“玫瑰小镇”产业园,玫瑰促生“芳香经济”、推动共同富裕,75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打响了解放青岛的“第一枪”,当年遗留下的战壕与玫瑰遥遥相顾,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喜人变化;位于李沧区的老虎山,曾经是解放青岛的重要战场,如今,这里草木蔓发、设施完善,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新选择。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75年,在时间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却足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75年来,青岛生产总值从2.87亿元增加到1.5万亿元,财政收入从1527万元增加到1300多亿元,人口规模从405.7万人增加到超过10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4元增加到6.5万元;道路总长度从243公里增加到6000多公里……一个个数字,照见这座城市由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铿锵脚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75年波澜壮阔,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变化和成就,更是启示和指引。这些实践启示,历经岁月洗礼沉淀,是我们通往未来的宝贵指引——
一路走来,我们愈发感到自信的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自信自强是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路走来,我们愈发知晓变革的意义。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改革勇气和“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青岛取得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好用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一路走来,我们愈发明白奋斗的价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回望过去,我们遇到过困难,也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了城市发展进步的故事。当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们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也不能有丝毫徘徊彷徨,必须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保持团结的状态、奋进的姿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永不懈怠、一往无前。
向历史的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今天的青岛,国家战略叠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使命。省委要求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历史的契机等待着我们把握,光荣的使命等待着我们完成。今年以来,青岛坚决扛牢经济大市责任,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意识,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事争一流的志气、改革创新的锐气、善作善成的底气,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奋力“打头阵、当先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一定会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这是一场新的跨越,也是一次新的出征。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开启一个更为壮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