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富,国家强。
县域经济是一个庞大而精细的命题,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在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更凸显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作用。对于青岛来说,做强做优县域经济、力争培育更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强县,是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青岛县域经济的地位不断凸显、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各区市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劲头,正是青岛发展活力的生动表达。
日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公布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开展引领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三类试点,分类施策促进强县进位、弱县赶超。青岛的黄岛区、崂山区、胶州市入选“引领发展试点”,是全省入选该领域试点区县最多的城市。“引领发展试点”相当于一份全省县域“优等生”名单,三区市入围其中,可以显见青岛县域经济的领跑之势,以及山东省对青岛县域经济在全国进位赶超的期待。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国内县域经济领先城市比较,青岛县域经济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驱动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青岛应深切体悟发展县域经济的期望之重、责任之重、使命之重,以特色厚植优势、以创新激活动能,加快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形成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要集聚创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县域经济创新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破解县域发展瓶颈、激活县域发展潜力的关键。从整体上看,黄岛区、崂山区、胶州市三地皆综合实力不俗,其他区市也有显著的特色优势。青岛各区市应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以“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聚焦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重点工作,做优“软环境”。
要做强综合实力,加快推动县域经济成特色、提质量、扩规模、增效益,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县域集聚诸多基础性、发展性、战略性资源,市场广阔、需求巨大,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和优势。青岛各区市要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纵向链接上下游,横向配套左右端,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把比较优势打造成发展胜势。要聚力推进稳投资促消费,在健全流通设施、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动县域市场扩容升级。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
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开放力度、拓宽开放领域,提升县域经济影响力。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经济,是要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配置资源、整合生产要素的开放型经济。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更好统筹县域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要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传统县域产业绿色转型和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县域数字经济、新能源、生活性服务业等绿色经济增长点。要“跳出县域看发展”,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县域对外开放,实现县域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构筑县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要实现突破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为空间、有效支撑,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基础最广阔的空间在县域。青岛要全要素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毗邻县域协同联动发展。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广大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岛当强化“打头阵、当先锋”的意识,凝聚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县域发展生动场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