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抓基层打基础、转作风强能力,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崂山区:党建引领风帆劲 初心如磐奋楫行

青岛日报 2024年05月06日

  ■2023年举办的千山峰会吸引77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参会。

  ■党员干部在城市更新建设一线淬炼成长。

  ■青岛国际创新园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只来1个点,服务全帮办”服务台。

  ■青岛国际人才会客厅。

  从昔日的小渔村成长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建区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崂山区以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长情况领跑全市的姿态,勾勒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2023年,崂山区生产总值完成1150.89亿元,增长7%,约为1994年建区之初的56.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0.38亿元,增长8.2%,约为1994年建区之初的293.8倍;高新技术企业920家,约为1994年建区之初的115倍……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崂山区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也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全力支持。崂山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30年来,聚焦实干实绩,一以贯之抓基层打基础、转作风强能力,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30年来,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生福祉的组织优势,探索融合发展的崂山模式,画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30年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造贯通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的人才发展生态,为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崂山实践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站上建区30周年的全新起点,崂山大地上,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高高飘扬。

  从“基层基础建设”到“基层基础创新”

  基层稳则崂山稳,基层强则崂山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引领,要下沉。实践证明,一个区域能否发展好、各项工作能否干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素质能力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近年来,崂山区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2022年,崂山区委创新实施“六基工程”,以党建筑魂强政治基础、素质赋能强队伍基础、办好实事强群众基础、政策保障强共富基础、工作提优强服务基础、标本兼治强治理基础,并将2022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2023年确定为“基层基础突破年”、2024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创新年”。从“基层基础建设”到“基层基础创新”,三年时间里,崂山区纵深推进“六基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城市两大领域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基层基础建设成果好不好,能否真正增强群众获得感是一项重要的考量指标。坚持党建引领,崂山区持续探索“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机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好。

  2023年9月,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与位于沙子口街道的大河东股份经济合作社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合作成立青岛崂河饮品有限公司,共同运营崂山矿泉水桶装水基地项目,推动大河东村集体经济收入迈上一个新台阶。把村企共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沙子口街道以打造“与党同心,共富同行”党建品牌为契机,创新性采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拉动+集体个人资产联动”模式,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是王哥庄街道的特色名片,2023年,峰山西村以土地及基础设施等资源入股,与青岛仁洲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青岛峰山角生态旅游发展公司,投资建设仰口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壹凡森海”帐篷营地,为峰山西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保底60万元的收益,让乡村产业优起来、村集体强起来、村民富起来。

  上述创新探索,只是崂山区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通过党组织牵线搭桥,崂山区已在崂山茶、特色海产品、民宿、大馒头等特色产业上创新组建产业联盟,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开展“百企进百村、促振兴共富裕”行动,总投资1.4亿元的17个村企联建项目加快推进,80%以上的村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元。

  崂山区还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破冰”思维实施村改社区转型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共有16个村改社区实现政经完全分离,并顺势转型为城市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专业化服务力量进一步实现优化配置,为新老居民提供更加精细、更加专业和更加多元的服务。

  基层基础建设成果好不好,要在最艰难的“战场”上见真章。对崂山区而言,涉及12个社区,拥有2万多户籍人口、6万多流动人口、220余万平方米违建的张村河片区,无疑就是淬炼区直机关、街道、社区三级干部队伍的“主战场”。

  2022年以来,崂山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张村河片区拆迁开发建设为场景,建立干部一线淬炼基地,全面开展“一线淬火历练、聚力突破提升”专项行动,分批次选派干部向一线下沉,全力推进张村河片区改造焕新。村改拆迁最难的就是做群众工作,作为张村河片区拆迁开发建设的“主阵地”,中韩街道抽调熟悉村情、善于沟通的干部组成专门突击队,一对一上门讲解政策,做通群众工作,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街道参与拆迁的5名机关干部,被张村河居民亲切称为“五朵金花”,她们的工作事迹,被编排成了情景剧,登上了青岛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主题党日“舞台”。把现场当考场、把工地当阵地,把党支部建在一线、指挥部驻在一线、攻坚队压在一线,崂山区综合运用交叉岗位历练、急难任务磨炼、群众工作锻炼等方法,激励广大干部以更强斗志、更大力度突破房屋搬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难点工作,推动干部“想干事、能干事”的激情斗志蔚然成风,一鼓作气完成了张村河12个社区的拆迁工作,实现“三年任务、十六个月完成”,居民签约率、房屋拆除率均为全市第一。

  如今,张村河片区正处于从大拆迁向大开发大建设转变的关键时期,一座青岛东部的生态之城、希望之城、未来之城在加速崛起。

  画出高质量发展最大“同心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崂山区坚持党建聚力,画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党建聚力为企,崂山区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释放发展新动能。楼宇经济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其中的佼佼者“亿元楼”(税收过亿元楼宇),更是被视为“空中聚宝盆”。2023年,崂山区“亿元楼”达到40座,以“真金白银”的财税收入彰显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楼宇“拔节”背后,扮演着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桥头堡”角色的党群服务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司想要做股权变更,涉及的流程比较复杂,请问该办理哪些手续?”在青岛国际创新园党群服务中心——“只来1个点,服务全帮办”服务台前,一入园企业负责人正在咨询股权变更的相关流程。令他没想到的是,了解公司诉求后,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仅介绍了办理业务所需的相关材料,更提出可以提供“帮代办”服务,由工作人员代为将材料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免除企业的“跑腿成本”。

  “‘只来1个点,服务全帮办’是青岛国际创新园创建的特色服务品牌,由党员担任‘帮办专员’,建立‘10分钟服务圈’,使企业职工从党组织关系转接,到技术转化、专利申请、注册审批等服务内容,均在10分钟内受理。”崂山科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国际创新园已为园区企业党员开展组织关系转接、企业注册登记等帮办服务256项、咨询服务530余次。

  建阵地,激活楼宇党建“神经末梢”。当前,崂山区已打造党建引领下集政务、商务、生活、文化等服务于一体的“1+N”楼宇党群服务阵地16个,构建起“旗舰型+单体型+小微型”多层次阵地建设体系。

  党建聚力为民,崂山区聚焦百姓急难愁盼,让群众生活更有甜头、日子更有奔头、未来更有盼头。

  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水平实现跨越跃升,崂山区创新搭建“崂先办”诉求解决平台,一方面及时高效解决“接诉即办”事项,做到“群众吹哨、干部报到”;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预先谋划,“未诉先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我们村离市集太远了,买土豆种不方便,能否帮忙对接一下卖家,直接‘送种上门’?”北宅街道磅石村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接到居民求助信息后,随即将诉求上报至“崂先办”平台,并通过微信服务群接龙收集各家预订信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北宅街道农林部门第一时间受理,并联系李村种子站将土豆种送到村里售卖,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这只是“崂先办”平台为民解忧的一个缩影。据悉,该平台已贯通全区5个街道、62个职能部门单位、169个城乡社区和781个网格。群众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可通过诉求提报入口,采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输方式,反映民生和发展诉求,实现“即接即办”。目前,“崂先办”已开通帮办代办高龄津贴、医疗保险登记等43项便民服务,并与市“青诉即办”平台联动,共收集“三大诉求”9万余件,满意率、解决率均在99%以上。

  “崂先办”平台先后获评“中国智慧政法典型案例”“全国优秀数字化转型案例奖”“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案例”“青岛新型智慧城市优秀建设成果典型案例”等奖项,崂山区也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连续四年山东省第一。

  打造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展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建区30年来,崂山区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这个关键变量。紧紧围绕产才融合、校地融合、人城融合“三个融合”人才工作理念,崂山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崂山科创走廊建设”和“促进四链融合发展”为主阵地,打造贯通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的人才发展生态。其中,2023年,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智政策,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一流创新高地,推动人才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崂山区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崂山区人才总量已突破2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6%。

  聚焦党建领航,打造服务人才“红色家园”。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政治责任,崂山区创新实施“书记人才工作项目”36个,强化“管产业就要管人才”意识,充分调动各单位招才引智的积极性,推动人才工作“多点开花”。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链,按照党建、人才、教育、创新、产业“五链融合”工作思路,先后建立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链人才联盟2个产业链人才联盟,并加强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推动校城、校企、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在产业链上招引人才、以产业发展培养人才的工作格局。在楼宇开展音乐党史课、成立大荣中心等一批楼宇商圈联合党委、整合各类党建服务活动送课上门……利用已有楼宇商圈党建好点子、好方法基础上,近年来,金家岭街道不断拓展楼宇商圈党建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将党的政治、组织、宣传优势和楼宇商圈企业的人才、专业、行业优势相结合,营造尊才爱才的社会生态。

  聚焦机制创新,打好“人才引育”组合拳。崂山区系统实施“汇智崂山”十大工程,出台“按薪定才”“配额制管理”“企业政策定制权”等激励政策和鼓励创投风投容错纠错机制,创新推出“人才投”“人才险”等人才金融服务产品,形成覆盖面更广、含金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的政策体系,已兑现政策金额3776.7万元。建立常态化“揭榜挂帅”机制,累计揭榜项目53个、总金额2.3亿元。同时,做大做强人才平台,提升“汇智崂山”和“千山”品牌影响力,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和品牌效应,开展“海纳百川 汇智崂山”人才政策系列宣讲活动,帮助更多企业和人才了解崂山区政策。其中,2023年举办的千山峰会,吸引了77名国家级高层次专家参会,通过“会前沟通+会中对接+会后跟进”,共有12名专家意向来崂落地创业项目或与区内重点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聚焦生态建设,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崂山区抢抓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契机,高标准建设崂山国际人才社区,升级改造国际人才会客厅、人才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场景,规划建设国际人才公园、国际人才创业基地等活动空间,打造总面积约42.8平方公里的国际化人才高地。健全和优化人才服务体系,纵深推进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各方面保障,为近400名人才办理景区旅游年卡,超过6000名人才享受人才住房政策,加快构建贯穿人才引、育、留各环节全周期的服务体系。李先生是海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23年初来到崂山创业,让他欣喜的是,来公司报到时被告知,像他这种情况可由公司统一申请入住附近的人才公寓,也可提出产权型人才住房的申请。崂山围绕人才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需求,构建产权型、租赁型、配额制、定向招商“四位一体”人才住房分配机制。在崂山区,像李先生这样享受到政策福利的人才越来越多,2023年共有5031人实现了“来时一个包、安下一个家、共建一座城”的梦想。坚持党建引领,崂山区以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聚势赋能的生动实践,奋力开创人才强区的新局面。

  埠落村“不落的灯塔”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东麦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诠释干事创业的初心本色;张村河畔党员干部一线淬炼基地树立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站上建区30周年的全新起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崂山区,正昂首阔步向未来进发,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衣 涛 张绪霞 王晓萍 赵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