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宾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洋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领域,发展海洋经济是新世纪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与海洋文化相结合的海洋旅游已然成为旅游业乃至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从本质上看,以海洋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海洋文化旅游,是集海洋文化、海洋经济于一体的特种旅游形态,其过程是旅游者对海洋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体验。
青岛是一座依海而建、因海而兴的城市,既有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又有源远流长的海洋旅游传统。加快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既是青岛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抓手。
2024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旅游品质提升攻坚。大力推进海上旅游整体规划开发,完成旅游客运码头整合提升、增开海上旅游航线,加快竹岔岛、小管岛旅游开发,推动邮轮旅游全面恢复,做强‘海上游青岛’品牌”。
加强统筹协调,引领海洋文化旅游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海洋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登录。摸清海洋文化资源家底是当前做好海洋文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青岛与海洋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海洋文化就是这座城市一个重要的文化驱动轴,久而久之积淀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遗产,成为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整合各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力量,对现存海洋文化遗产展开全面、详细的调查工作,为整合、保护、开发利用和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宏观谋划,推动产业发展。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分属于不同产业、行业和不同区市,受属地化管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只有统一谋划从西海岸新区白马河口到即墨区丁字湾的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旅游景区景点、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等,逐步形成青岛海洋文化大旅游格局,才能打破各种不同类型的管理局限,进而打通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海洋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编制海洋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青岛海洋旅游已进入更高层次的海洋文化旅游阶段,应将海洋旅游与海洋文化、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海洋功能区划等相衔接,统筹“海洋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整合、标识一体化、线路精品化、旅游招商引资”等环节,根据青岛海洋文化特色、人民群众对海洋文化旅游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潜力与价值,编制海洋旅游专项规划,确定海洋旅游发展方向、阶段性发展目标、硬件设施配置和软件服务标准等,用于指导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海洋文化旅游发展。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体系
一是统筹设计海洋文化旅游线路。统筹设计海洋旅游线路,实现主城区中极地海洋公园、八大关、汇泉广场、第一海水浴场、海军博物馆、海底世界、栈桥等滨海文化资源与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并使之与即墨蓝谷和鳌山湾、崂山风景区和石老人度假区、胶州少海新城及西海岸新区的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环岛路、灵山岛等优质滨海旅游资源相融合,打造经典海洋旅游线路。
二是打造海洋文化旅游品牌。比如,依托海洋自然景观,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游客的消费层次,建设更多海洋观光旅游项目,打造海洋观光旅游品牌;依托历史悠久的海运文化,突出海运文化价值,结合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少海风景区等景区建设,规划相关旅游线路和景点,打造“中国海运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海洋军事文化传统,规划建设相关海洋军事文化景点,打造“中国海洋军事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海洋科技文化,形成中国海洋科技文化旅游路线,打造“中国海洋科技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海洋民俗文化,把民俗文化与渔业生产民俗和建设滨海民俗旅游景点紧密结合,打造海洋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等。
三是延伸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一方面,应借鉴天津、深圳等海洋博物馆的建设经验,在建设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的同时,结合青岛特色海洋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与港口、海运、海洋科技、海洋军事等相关的博物馆,使海洋类博物馆成为我们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的亮丽名片;另一方面,应大力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纪念品。在深入调研和准确把握游客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青岛海洋文化特色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原则,设计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满足游客获得感的同时,实现青岛海洋文化传播的目的。
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海洋文化旅游环境
一是以市场化手段扶持海洋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建议以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海洋旅游企业为目标,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采取合作、联营或入股等方式,以综合实力强的海洋文化旅游企业为平台,对现有中低端海洋旅游企业实施兼并整合,推动其向海洋文化旅游方向发展。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大对海洋文化旅游的财政支持,设立海洋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对海洋文化旅游企业予以政策优惠,推动青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培养海洋文化旅游专门人才。一方面要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开展定期培训,提高其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以提高海洋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为出发点,大力培养导游人员,特别是有本土海洋文化背景的本土导游人员,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感悟海洋文化内涵的导游人员。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采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培养的模式,即由政府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企业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则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育培训。
三是加快海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研究解决青岛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欠缺、质量较低的问题,对现有海洋旅游码头、船舶、航线、站点进行评估,按照法律政策规定和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方向,对不符合发展要求的码头站点实施规划、清理、改造升级,对船舶实施更新淘汰;同时,在加快对竹岔岛、小管岛等适合旅游度假海岛旅游开发的基础上,对航线优化调整,实现经营品质和经济效益同增共赢。
四是推进海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海洋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服务游客的重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海洋旅游客运功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通过综合性的优质服务,逐步改变旅行社各自为政,零散组团“一日游”的现状,同时更利于强化源头监管,净化海洋旅游市场环境,提升旅游出行的整体安全度和满意度。
五是强化海洋文化旅游联合监管机制。以促进海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借鉴海南、深圳、厦门等南方省市先进经验,以现有海洋旅游专项整治机制为平台,坚持“疏堵结合”“管理与发展并举”,围绕自然生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理念,强化文旅、船检、海事、海洋、体育、规划等涉海部门职责落实,健全多部门联动高效运行的海洋旅游监管机制,引导“帆船体验、海洋探险、旅游潜水、海岛旅游、养老旅游”等新兴业态创新发展和规范管理,保障海洋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实现对海洋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及管理。
重视宣传推介,增强海洋文化旅游竞争力
一是加强对青岛海洋文化的宣传。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及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等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海洋文化宣传,培养社会公民关注海洋、热爱海洋的人文情怀,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海洋文化意识和素养。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可视化技术等手段,不断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播力度,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围。同时,组织编写《青岛概要》《青岛风光》《青岛指南》《青岛概览》《青岛名胜游览指南》等各种与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相关的游览服务指南和对景点深度介绍的书籍。
二是加强对青岛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推介。跨国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应深入研究国内外客源地市场需求,加大创新设计力度,挖掘青岛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竞争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媒体及影视作品、文艺表演、推介会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促销,不断提高青岛海洋文化旅游影响力。应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打造东北亚国际邮轮枢纽港,通过开辟联结国内沿海城市及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港口城市的海洋邮轮航线,打造文化、休闲、健身、度假与旅游相结合的国际性海洋观光航线,吸引海内外游客来青。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