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创新治疗方案开展眼底病诊疗

“防控治”守护光明“视”界

青岛日报 2024年03月26日

  ■陈楠为眼底病患者做手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文/图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喻成一部精密的相机,眼底就是感光的“底片”。眼底分布着血管和神经细胞,在结构上有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玻璃体等,它们的病变被统称为眼底病。“眼底病虽然不像白内障、青光眼般为公众熟知,但它却是致盲的首要病因,据统计,我国眼底疾病患者占到了全部致盲眼病患者的54.7%,每年有超300万人新患眼底疾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楠介绍,该院创新治疗方案,积极开展眼底病“防控治”,让眼底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先进的眼科医疗服务。

  激光消融让飞蚊症可控可治

  “我眼前总有一些黑点飘来飘去,怎么都去不掉,我是不是快盲了?”记者跟随陈楠坐诊时,遇到多名年轻人求诊这一症状。陈楠介绍,这些年轻人中大多数患有“飞蚊症”。高强度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用眼方式,让患飞蚊症的现代都市人越来越多。飞蚊症本质是玻璃体混浊,症状表现为眼前有黑影或透明气泡漂浮,呈现出蚊虫状、环状、点状、絮状等多种形态。“此前,飞蚊症的治疗是眼科疾病的难点之一,传统治疗多是口服药物,等待症状自行改善或者让患者自己慢慢适应,疗效不显著,很多症状严重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陈楠说,部分患者受飞蚊症困扰,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目前,对严重影响生活的功能性飞蚊症,眼底病科可以通过玻璃体激光消融术和“微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其中,激光消融术可以将悬浮的混浊团块气化,从而分解混浊的玻璃体,使患者视觉质量改善,甚至黑影消失。据介绍,此类治疗在门诊就能完成,医院引进了先进的玻璃体激光消融设备,经医生全面评估,可对部分生理性飞蚊症患者进行激光治疗。

  糖尿病眼底病“控治一体”

  糖尿病眼底病是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近年来“防控治”的重点。“糖尿病病程越长,视网膜出现病变的几率也会随之提高。在糖尿病新发的5年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只有6%,但当病程到15年至20年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将提高至50%以上。”陈楠说,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眼底病是老年病,但近几年,患病人群正在趋向年轻化。一些年轻人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抽烟、饮酒,摄入高糖食品及饮品,对于自己的血糖值并不在意,又或者明知血糖高却不定时监测,在已经影响视功能或者失明的情况下才选择到医院就诊,有患者发病年龄甚至只有30岁。

  “对糖尿病眼底病,首先应该以防为主,一旦发病要及时控制,及时止损,手术治疗只是最后一步。”陈楠介绍,糖尿病眼底病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早诊早治非常重要,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定期做眼底检查。如果发现病变,首先要控制血糖,必要时可以采用激光治疗或者眼内药物注射等方式,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糖尿病眼底病进展到晚期,如果出现眼底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则需尽早手术治疗,清除积血,剥除增殖膜,使视网膜复位。“近年来,我们坚持个性化治疗理念,眼部和全身综合治疗,并选择更为精细的手术方式,让玻璃体手术更加微创,让患者更加受益。”陈楠说。

  手术从来都不是治疗的终点,糖尿病眼底病患者手术后虽然可以保住部分视力,但仍然需要控制好糖尿病等基础病,否则可能出现继发性青光眼或者眼底血管栓塞,导致视力的进一步损失。

  老年群体需警惕黄斑变性

  黄斑病变也是眼底病科的重要诊疗领域。眼底黄斑区是人眼辨别物体颜色、精细形态、亮度以及探测物体距离和运动的重要功能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斑变性的可能性也增大。老年性黄斑变性被称为“致盲杀手”,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较难治疗的眼病之一,也是全球中老年人视力损伤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症状表现和老花眼相似,危害却远高于老花眼。黄斑变性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心出现暗点等症状。陈楠建议,老年人应定期开展眼底检查,必要时可以接受OCT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利用光波扫描眼部组织,以观察黄斑的细微结构改变。

  黄斑手术对精准度要求非常高,如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术,医生需在仅有一张白纸厚度的柔软透明视网膜上,将厚度仅有2微米,完全透明且与视网膜紧密粘连的内界膜完整剥离,全程犹如“在针尖上跳舞”,稍有差池就会对视力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近年来,陈楠在开展玻璃体黄斑界面精细手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联合手术,将白内障和黄斑病变在一台手术内联合治疗,让患者更加受益。

  除手术外,医院还积极开展遗传眼病的基因诊断,帮助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Stickler综合征等基因相关遗传性眼病患者找到了病因。“我们在门诊中发现,一些10多岁的孩子已经出现了视网膜脱离,有些20多岁的年轻患者已经接受过多次视网膜手术。”陈楠介绍,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遗传基因眼病患者找到了致病基因和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已有300余种导致眼底病的突变基因被应用于基因检测。相信随着遗传基因诊断的不断明确,越来越多的基因治疗药物将被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守护眼前的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