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棋
数字时代,金融业的竞争逻辑亦发生变革。传统意义上基于禀赋特征的发展格局被打破,通过数字化赋能,诸多传统金融业的痛点被打通,普惠金融更是如此。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
数字化正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发展普惠金融,如果仍然通过铺机构、拼人员等传统手段,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难以满足金融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数字技术,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减少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渗透率,有助于推动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
数字化正在助力打造普惠金融新生态。
借力数字化,金融机构通过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持续提高首贷、信用贷款比例,并进一步将普惠金融服务标准化、批量化,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借助小微担保体系建设和征信体系建立,探索适合小微和“三农”业务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打造产品丰富、交互智能、流程高效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服务力度。
数字化正成为普惠金融竞争力的重要一极。
通过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提升整个机构的数字水平,正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共同行动。金融机构通过加强数字化建设,强化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为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可以运用数据资源打造智慧风控体系,进一步提升自身风控水平。
金融机构在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力普惠金融的同时,还正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更多线上金融产品,依托科技手段替代人力资源投入,在延伸普惠金融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强化风险防控,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同时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增强金融机构自身发展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