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部认可的竞赛有百余项,参加竞赛已成为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为保研“加分”的重要途径,部分班级竞赛参与率达100%——

在校大学生,何以热衷“竞赛”

青岛日报 2024年03月26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赛。   郝春强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复赛即将于4月举行,各驻青高校的校内“选拔赛”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3月9日,中国海洋大学校赛终审决赛举行,31支队伍千余名师生现场对决;3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赛决赛如期举办,学校各院部68支队伍600余名师生展开激烈竞逐……

  竞赛,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在学习之外的重要活动之一。目前教育部认可的竞赛有百余项,每年参赛学生数量持续走高,从校级赛到省赛、国家赛,一路走来,“人人参与竞赛”几乎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新常态”。

  参加竞赛几乎是“标配”

  部分班级全员加入其中

  “煤矿开采主要依靠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3个关键设备,但这些设备安装在狭窄的巷道中,因环境工况恶劣,日常检测、维护难度大,诊断准确率低。我们开发的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主要是解决设备日常检测维护的痛点,实现早发现、早检修,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近,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机械专业研究生邴吉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陈曦正和同伴们一起忙于完善优化“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智能运维管理系统”项目,计划参加4月举行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复赛。

  “班里有超过75%的同学都在准备竞赛或参加过竞赛。”陈曦告诉记者,不少竞赛学科交叉特点明显,需要多个专业的学生协同参与才有可能达成“最优解”。“团队里有博士生、硕士生,也有本科生,大家承担的任务也有所差别,博士生、硕士生主要是技术研发,我们3名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本科生负责展示视频的剪辑以及创业计划书、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陈曦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类赛事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学生的校园“第二课堂”。一项针对驻青高校大学生竞赛情况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约80%的学生有参加竞赛的经历。多所驻青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竞赛已基本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常态化活动,几乎是“人人参与竞赛”,部分班级学生竞赛参与率已达到100%。

  据悉,目前教育部认可的竞赛有百余项,涵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涉及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各类比赛活动密集,也给了在校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在实验室里调试竞赛设备,在图书馆查阅专业资料,在活动室讨论项目计划书,在外语角练习英语演说……目前,多项赛事已进入报名、初赛等阶段,大学生们正在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以饱满的热情准备竞赛。

  多年来,驻青高校大学生在竞赛方面的表现比较亮眼,整体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赛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斩获金奖2项、银奖7项、铜奖3项,国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机器人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传统优势项目,2023年,该校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其中,《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八轮总榜单(本科,TOP300)》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均位列前100名,排名分别是51名、57名、75名、82名和83名。此外,《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100)》显示,以上5所高校的排名与总榜单相比更加靠前,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排名分别是18名、28名、61名、62名和75名。这也说明以上5所高校大学生竞赛实力增幅明显。

  锻炼创新创业能力

  保研评优有“优先权”

  高校大学生忙于参加竞赛,是因为在学习成绩之外,竞赛结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证明”,参加竞赛的过程是更贴近“实战”的自我提升过程。

  温智凯是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大四学生。当不少同龄人忙于考研、出国、找工作时,他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工作。除了优异的成绩,出色的竞赛表现也是他成功保研的强有力支撑。大学4年里,温智凯参加了41次省级及以上科创竞赛,获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金奖、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CAIP编程设计赛道全国总决赛个人一等奖等22项国家级和12项省级奖项,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创达人”。“参赛过程中确实有很强的收获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温智凯表示,这些经历也为他日常的综合测评和获取保研推免资格“加分不少”。

  采访中,不少参赛学生表示,参加竞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综合测评成绩、为保研“加分”。已顺利保研至南京大学的小霍告诉记者,有竞赛等科创经历让他在保研面试时更“有话可说”,增强面试官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认可。

  高校政策的引导、体制机制的完善也是学生参与竞赛热情高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竞赛成绩不仅会给参赛者带来现金等物质上的奖励,也是参赛学生日常测评、考研保研以及指导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如,青岛科技大学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中提到,硕士研究生推免时,A类赛事国赛、省赛获奖情况将作为重要依据;学生在A类竞赛国赛中获奖,申请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申请有关创客基金等可优先支持。各高校也加强了对指导教师的奖励,如果指导的学生获奖,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就可以“跳级”。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人单位更青睐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竞赛就是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大舞台。在这里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在实践中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团队协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成果转化能力。”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辅导员刘元媛介绍。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竞赛越来越多、涉及学科领域越来越广,给了学生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而每一次通过竞赛获得的历练,都将成为学生们今后走向社会的扎实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