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探索弹性工作制,学校每月为承担毕业年级晚自习的教师依据实际出勤情况调休半天(四小时);落实定期体检制度,每年为毕业年级干部教师增加1项自选体检项目……近日,市南区发布《强校提质初中毕业年级专项支持行动七项举措》。这是市南区强校提质行动的一个片段。全域改革创新,实现管理保障“优机制”;开放联动机制,打造强师兴校“优队伍”;聚力多措并举,实现学校提升“优质量”;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培养学生成长“优素养”……市南区全力为区域内公办初中铺就发展“快车道”,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强师兴校“优队伍”
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市南区率先实现初三年级晚自习全覆盖,市南区8所公办初中350余名教师陪伴2500余名初三学子晚间学习,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和师生间的温情陪伴,让家长的满意率达到了100%。为进一步实施好强校提质行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初中毕业年级教师队伍,市南区从强化教师专业成长支持、强化专业培训质效、专项“礼遇优师”、优化评价机制、推行疗休养制度等方面进行激励和保障。
落实强校提质行动,最终的执行者是老师。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市南区教体局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突破。市南区在2023年市、区青年教师“菁英计划”培养工程人选,市学科带头人和国家、省、市三级名师梯队建设培养人选遴选过程中向强校提质校倾斜,1名初中强校提质校教师入选新一批齐鲁名师培养工程人选,3名初中强校提质校优秀教师被推荐参评青岛市学科带头人;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作中,已统筹9个高级职称名额向初中强校提质校倾斜。在2023年上半年岗位聘用工作中,5所初中强校提质校共10名教师聘任高级专业技术岗位,8名教师聘任中级专业技术岗位。
按照此次发布的《举措》规定,市南区教体局将在个人和集体的评优评先、总结表彰等评选推荐中,对近三年承担毕业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的干部教师以及毕业年级集体予以计划单列等相应优待,同等情况下优先推荐;在各级培训项目参训干部教师推荐、区域青年教师“菁英计划”、骨干教师、各类工作室主持人等遴选名额分配上,对近三年承担毕业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的干部教师予以计划单列等相应专项优待;探索弹性工作制,学校每月为承担毕业年级晚自习的教师依据实际出勤情况调休半天(四小时);落实定期体检制度,每年为毕业年级干部教师增加1项自选体检项目;改进初中学校评价,优化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的激励带动作用……一系列举措从政策层面为区域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大力度、倾斜性的保障支持。
多措并举“优质量”
市南区针对5所初中强校提质校的发展需求,以打造学校“教研管理首席”、提升教师命题能力、培育优秀教法模式、人才贯通培养为抓手,促进“教研提质”工作的开展。业务干部参与集体调研和针对中考的专项调研,组织5所初中强校提质校的教师参与九年级一模考试和七、八年级期末考试题目的命制。一系列做法激发了学校的活力。
青岛第五十一中学物理团队在山东省优秀作业设计评选中获奖,语文和数学团队在青岛市学科命题大赛中获奖,学校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教育课题;青岛第二十四中学以分学段、多元化为原则,在三个年级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分层教学,获评4个区、市优秀教学法,1个市级优秀教学成果;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启动强基延伸项目式学习及分层教学,通过“头雁”学生的引领,强化学习氛围,采用线上线下集体集备、联合教研、合作科研、教学比武等多种样态的教研共享,推动跨校共研走向常态化,教研活动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构建自主高效的“全链式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开展强校提质三级专题培训;青岛第一中学市南分校针对学期制定分层走班政策,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素养课堂。在山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2名来自市南区强校提质校的老师代表青岛参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在全市推进的家庭教育“五步教学法”中,市南区试点校教师率先开设的指导课作为唯一一节课例,面向全市展示。
为保障强校提质行动落实,市南区建立系列保障机制,设立初中学校强校提质专项奖补资金,加强经费保障,公办、民办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13%和54.5%,拨付强校提质专项经费150万元。
强校提质行动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需长期坚持的持续性工作,它已撬动了学校向上生长的内在动力,铺就了区域内外联动的教育合作平台。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焦淑军介绍,市南区将深化教育内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从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教育生态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学校建设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开拓内涵式发展新格局,通过初中强校提质,共同描绘“最优教育”在市南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