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要加快蓄能成势

青岛日报 2024年03月19日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万物萌动的春天,新的生命体总是带着新的希望,裹挟着磅礴的力量破土而出。对于一座始终把目标指向更高的城市而言,新兴产业就是这样具备强大新生力量的生命体。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天然载体和主导力量,新兴产业是城市进阶的重要支点,推动着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韧性、更具竞争力。

  在青岛,新兴产业的成长力肉眼可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8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拔地而起,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歌尔整机和光学模组一期等引领性大项目陆续投产;“中国造”万丰钻石DA50飞机下线量产、信芯微研发的我国首颗8K AI画质芯片实现产业化……一个个向“新”而动的剖面汇聚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崭新力量。

  站上新起点,青岛的新兴产业如何更快成长、更好壮大?找准新兴产业发展内在的新逻辑,脚踏实地、按规律办事当是关键所在。

  在这个产业快速迭代、飞速变革、不进则退的时代,新兴产业的壮大,恰恰需要的就是这份战略上的定力。惟有如此,新兴产业的链条才能有机地延伸、各种要素资源才能各就各位高效配置,那些产业进阶中神奇的化学反应才会自然发生……

  随着更多的从1到10到100的产业故事精彩上演,这座城市的新兴产业也将加快蓄能成势。

  找准着力点

  从经济学角度看,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新支柱、新赛道,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的特点,效能更高、赋能力更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空间,成为各地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构建新的竞争力和持久动力的关键。

  培育新兴产业,培育的不是经济的短期增速,而是具备长期比较优势的高效能生产力。这就要求城市选准赛道,找准着力点。

  深知这一点的青岛在推进新兴产业时选择的是“谋势”“驭势”——在全面审视区位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遵循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律和城市的空间成长规律落子布局。

  翻看青岛正在加速扩张的新兴产业图谱,十大新兴产业镶嵌在城市深厚的产业积淀里,在葳蕤生长中推动着这座城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力补短板、锻长板,实现生产力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跃迁。

  拔节生长的“芯屏”产业,是青岛在产业体系构建中“补短板”的关键布局。回溯青岛的产业发展历程,作为家电产业重镇,“缺芯少屏”曾经是制约青岛产业能级提升的“痛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汹涌而来,“芯屏”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业粮食”,是青岛推动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向高端化跃进的要件。

  加紧补上这块先导性产业的短板,青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聚势突破“芯屏”产业。在强势崛起“芯屏”高地的西海岸新区,集成电路产值增速超30%、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致真存储、德国代傲高端电子控制面板、高端智能功率模块(IPM)等龙头项目正加快建设和陆续投产中,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企业与青岛优势产业在新的价值链上形成了紧密互动。

  洞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先机的青岛,在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持续瞄准最前沿的产业趋势,拉长长板,青岛加大人工智能布局,从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切入,统筹布局总规模3000P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引入创新奇智、以萨、极视角等独角兽企业,落地COSMO-GPT、奇智孔明和数智八斗等工业大模型,更广泛地赋能城市的数智化变革。

  面向未来,青岛要坚持“因地制宜”深耕符合城市产业发展趋向的新赛道,已有产业会因此快速壮大、新的产业也会借此快速突破,从而有机构建更具内生动力的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链”动新产业

  科学谋划、建构产业链条,是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的关键所在。

  “链主”企业是核心,城市要创造与它们“双向奔赴”的条件和环境。持续“加码”青岛的跨国医疗医药龙头企业阿斯利康就是生动的例证。时隔不到半年,阿斯利康对青岛生产供应基地追加投资,整体投资达7亿美元,项目完成后可以实现在青岛本地完成制备、灌装、组装和最终包装的全生产流程,将为青岛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创造新的可能。

  发挥“链主”强大牵引作用,产业链对产业资源的吸引力将成倍放大,“聚链成群”可以快速改写新兴产业的竞争实力。

  以海湾化学为龙头的乙烯产业链,以金能化学为龙头的丙烯产业链,以益凯新材料、国橡中心新材料和双星轮胎为龙头的碳四产业链,以青岛特钢为龙头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链,让位于董家口的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产业快速崛起,将落地总投资885亿元的66个重点项目。

  集成电路产业同样如此,围绕龙头制造项目,青岛集成电路产业链在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聚合创新项目“卡位”入链,初步形成了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城阳、胶州、即墨协同发展的“一核四极”格局。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这一点在新兴产业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之所以被称为新兴产业,就是因创新而生的产业,它的壮大也惟有依靠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因此,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不只是一条强调分工的链条,更应是一条聚合各种创新要素的创新链。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非晶带材、金属粉末、超薄纳米晶等软磁材料领域实现国内首创;抢占精准测量领域行业巅峰,海克斯康实现从工业领域到空间在地的纵深全领域测量,攻关汽车核心零部件、航空发动机、大型风能风机等26大行业关键技术;青岛四方思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布局原子层沉积(ALD)、离子注入(IMP)双赛道,成功推出国内首台能量达到8MeV(兆电子伏特)的高能离子注入机并交付给国内头部企业,在集成电路装备自主可控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更上层楼,就必须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不断形成向“新”而行、向“实”发力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让产业在迭代中快速壮大。

  配置新要素

  从本质上看,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是生产要素创新配置的过程。新兴产业催生新生产要素,吸纳新生产要素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实现了新增长方式的路径转换。

  因此,找到适合的要素配置方式,对于新兴产业的壮大至关重要。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是青岛创新配置生产要素的载体。当上下游企业成为“邻居”,专业园区里的化学反应生成着激活新兴产业的新动能。

  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京东方青岛基地项目的52条自动化生产线灵活运转,一批批LCD液晶显示模组鱼贯下线,产能爬坡不断提速。预计今年满产后,可具备年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1.5亿片的能力。项目南侧不到1000米,上游企业万达光电(青岛)智造生产基地4条SMT贴片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加上2条正在安装中的新产线,项目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2亿元。

  这样的产业要素配置让新型显示产业近乎“垂直崛起”,融合光电、万达光电等一批产业龙头携手加速成长,带动园区营收同比增长17%。这样的高成长还在延续——园区目前开工在建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214.3亿元,待建项目3个、总投资55亿元。

  壮大新兴产业,青岛专业园区的“园”动力,不只是产业空间上的集聚,更是相关要素高密度、高强度的精准配置。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设立规模2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种子基金,发布专项政策申报指南,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在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投资打造了计算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机器视觉概念验证中心等多个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在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董家口新材料及绿色化工科创园中试基地项目将重点实施高分子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及高端装备、氢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科研成果的中试转化;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邀请省内60余所高职院校共建“芯屏产业”人才实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吸引集聚产业人才7000余人……

  专业园区建构起独特的产业创新生态,在和企业需求一次次高效的交互中,形成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生成机制。

  正所谓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洞悉新兴产业壮大的内在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把握规律,新兴产业的壮大就会更有动力,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