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综保区内的仓储车间。 马英歌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王萌
春和景明,万物荣华。走进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沿着一条条新开辟的现代化道路行进,塔吊林立、生机勃勃;胶东国际机场内的大屏上,航线纵横交错,每一段旅程的开启与归来,都在增强时空与情感的深度粘连;上合空港新城破局起势,不久前,包括青岛航空培训项目、联邦快递青岛国际口岸中心、中运达航空总部基地、伊巴米亚数控机械制造等多个海内外优质项目落地新城,涉及航空航天、现代物流、现代机械等多个产业版块,一座崭新的航空新城正加速崛起。
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临空优势,紧抓产业发展,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机场货运区仓储物流、中远海运空运山东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以胶东国际机场为原点,推动临空产业建圈强链、迭代升级、集聚成势。
产业升级 动能强劲
经济发展是一个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找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结合点,才能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谋新策、出实招——
龙年伊始,新能源储能物联网项目签约落户青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我们坚持‘非空莫入’‘非上莫入’,对现代化临空产业重点招商库动态更新、分类推动,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为青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突围提供源头活水。”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三部部长李春云说,截至2024年2月份,青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已引进清峦福兴高端机床项目、头部高端数控机床等11个项目,总投资80亿元。
目前,在临空区内,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产业园65个单体工程全面封顶;省重点项目青岛佳海临空产业园、华通联东·青岛临空国际智造港相继竣工……一个个孕育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落地开花”,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数据最有说服力。从2023年起,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招引新项目,目前已引进上合空天科技博览馆、青岛建邦综合性总部建设等13个项目,总投资180.6亿元。临空区注重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助力产业势头更加强劲。落地的昌进生物产业技术转化中心及生物产业基地项目,已有两条生产线投产,年产微生物蛋白800吨,补齐青岛新蛋白“微生物细胞蛋白+合成生物蛋白工厂”模式短板,推动青岛新蛋白产业从“小众”到“出圈”;青岛天时智能航空科技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等行业上下游企业以及学会和协会等单位,签约打造青岛天时科技中心,大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工程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目前已完成12000平方米科研中心、8000平方米实训车间、5000平方米综合办公场所的投资建设。
通过“链”上发力,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促成技改扩产项目6项,总投资20亿元,目前已完成年度计划的35%;整合域内高端制造等产业资源,已生成7个平台经济项目,纳统销售额达60.5亿元,同比增长4.21%。
“我们借鉴香港科学园在园区运营、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模式输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北京、上海等地相关企业和专业机构对接,引进一批具有上合和临空特色的好项目,持续完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努力将上合空港新城打造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重要门户和窗口。”李春云说。
港产融合 量质齐升
一座国际机场,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招商引资的名片,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走进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每天500多架次飞机有序起落,架起坚实的空中桥梁,让往来天地变得更宽。
来到上合空港型物流枢纽基地,地上建设火热,项目持续推进,空中往来频繁,迎来八方来客……机场业务兴旺繁忙、航空物流项目拔节成长,是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欣欣向荣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国家级物流枢纽地位,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抢占先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共有规上企业61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目标产值为92亿元,已完成全年的30%。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与DHL(中外运敦豪)、OCS等航空头部企业相继签订合作协议,将为上合空港新城再注活力。
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后,也助力机场客货运流量实现质的飞跃。目前,胶东国际机场航班量增加至约1859班/周;机场货运区仓储物流项目开工,建成后预计初期投产可满足年货物处理能力15万吨,峰值货物处理量可达50万吨;中远海运空运山东总部基地将于7月竣工,届时将打通区域供应链、产业链堵点,打造集空铁公海多式联运、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据悉,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加快落实“省21条”支持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举措,已对接11家企业及相关单位,推动物流产业政策落地见效。
货运客运齐头并进,带来流量提升,为上合空港新城蓄势聚能。
制度开放 链接资源
立当前、谋长远。要形成全面立体开放新态势,就必须加快建立开放层次高、功能完善的开放平台体系。2023年8月,青岛空港综保区开关运行,利用新产业、新模式、新平台,为青岛的区域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开放之窗。
从拿到“出生证”的那一刻起,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就早谋快动,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外贸、促发展,呈现出一幅“热辣滚烫”的新“拼”图。
“目前,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已落地投产成龙国际供应链等7个项目,总投资超16.55亿元。”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企业服务二部部长冷鹏介绍,成龙国际供应链棉花进出口项目主要面向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开展进出口业务,年棉花储存量约20万吨左右,年贸易额约3.2亿元。
这些企业缘何青睐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日日顺(青岛)国际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跨境资源采购高级经理许鹤坦言,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临近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上合国际枢纽港,海陆空物流联动优势明显,并叠加上合示范区等优势,“这样的区位特征,在节约时间、人力、物流等成本上有很大优势。”
对企业而言,是要素成本在降低;对城市而言,是开放格局的迭代更新。据悉,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发挥青岛市位于RCEP和上合组织成员国东西连接点的区位优势,稳步搭建RCEP衔接上合组织国家的贸易中转基地,积极推进多元外贸发展,把国内和国外的资源有效链接起来,吸引更多大型物流和加工制造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更好地带动出口外销,增加就业机会。
数据显示,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建成的约20万平方米仓库,可承接上合国家产业项目落地;区内企业已完成面向俄罗斯、印度等上合组织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家电、进口冷冻海鲜等约11亿元外贸进出口。
冷鹏介绍,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计划聚焦通关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努力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两条路径,聚焦航空维修制造、集成电路、跨境电商、生鲜暂养等上合高端产业,打造五大基地,将上合空港综合保税基地建设成“五大新城”“实体型”公共产品属性的重要承载地。
又乘春风踏征程!下一步,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按照“圈层+廊带”的发展思路,发挥上合示范区的国家战略优势及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提升上合空港开放能级,凸显空港经济功能和产业集聚效益,汇集创新、政策、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以“强枢纽”推动“大流量”,助推上合空港新城在胶州“五大新城”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