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高品质农贸市场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全市农贸市场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青岛日报 2024年02月07日

  ■位于西海岸新区香江路108号的武夷山农贸市场焕新开市。

  ■李沧区睿星农贸市场全要素智慧化建设后内部环境大变样。

  ■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公平秤。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农贸市场事关每个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一座城市最具烟火气、最具人情味的地方。

  农贸市场的建设发展,一头连着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日常需求。一直以来,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仅把农贸市场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更作为展示青岛城市建设的“窗口”和“名片”来打造,从农贸市场制度建设、软硬件提升、规范管理、环境整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实现农贸市场提档升级,部分农贸市场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2023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突出交易秩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安全生产“四项重点”,持续开展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作,紧抓关键环节,不断攻坚克难,推动市场规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发展,打造高品质市场。通过不懈努力,全市农贸市场摆脱了“脏乱差”“腥臭湿”的形象。市场制度措施不断完善,设备设施日趋完备,经营秩序更加井然,环境卫生持续向好,青岛农贸市场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消费者购物环境更加美好,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小市场”的发展实实在在助力“大民生”的改善。

  农贸市场不断“进化”升级

  上午八九点,城运物流康定路农贸市场迎来了一天最热闹的时候,从四面八方赶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

  从露天早市到堪比商超的规范化室内市场,5年间历经数次升级改造,城运物流康定路农贸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完善硬件设施、增加经营品类,还加强全环境的规范管理,令消费者和市场经营业户都有了获得感。

  康定路农贸市场的变化是近年来青岛农贸市场不断“进化”的一个缩影。农贸市场承载着很多人的感情和记忆,经历了由露天到室内,由自发向规范,由初级向高端的变迁。青岛市农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间段: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是农贸市场的雏形阶段,市场是自发形成的露天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各级政府开始注重农贸市场建设,逐步形成大棚市场;1997年开始,市场在政府引导下“退路进室”,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室内市场。

  经过几十年发展,截至目前,青岛市在编在册农贸市场(含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有117处,总面积约237.7万平方米。其中,市内七区农贸市场89处,总面积约166.4万平方米;郊区三市农贸市场28处,总面积约71.3万平方米。从建设年代来看,2000年以前建设的市场还保留着34处,2000年以后新建设市场69处,近5年新建市场15处。

  一直以来,青岛高度重视农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自2012年起,几乎每年都把“菜市场”的事搬上市“两会”,将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和提升等工作列入市办实事,聚合全市力量来办好这件民生大事。

  2017-2020年,青岛连续四年开展星级农贸市场创建活动,以此提升市场管理服务、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方面水平,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8320万元,有62处市场被评为星级农贸市场。2021年和2022年,组织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撬动市场投资1.2亿元,新建和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3处,改造面积近10万平方米,市场整体水平相较于之前有了大幅提升。2022年,开展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活动,对市场的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经营秩序、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共评选出45处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44处规范化达标市场,市区在营农贸市场全部达标。2023年,首次将市区全部农贸市场纳入规范化创建范围,创建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48处,市区在营农贸市场全部达标。

  10多年间,一处又一处农贸市场告别“脏乱差”“腥臭湿”,走向“高颜值”“烟火气”,用“智慧”和“便利”不断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更多高品质市场在身边

  浮山所农贸市场引入智慧化农贸市场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商品溯源管理、索证索票、计量监管等功能,增加了无障碍公厕、母婴室、理发室等服务设施;欢乐大家庭农贸市场通过升级改造,形成“明厨亮灶”示范一条街,增加社区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社区文化活动等功能,安装智慧农贸工程;睿星农贸市场设置溯源PC电子秤、自助查询机、小票溯源查询机等仪器,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全流程追溯,让市民买得舒心、吃得放心……近些年,通过升级改造和规范化整治提升,越来越多规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高品质的农贸市场出现在市民的身边。

  在城市不断更新中,一代代菜市场面临一轮又一轮淘汰、重组、升级更新。近年来,经过不断新建和升级改造,青岛农贸市场整体面貌有了显著改观。但部分农贸市场仍然存在硬件设施老化陈旧的问题,落后市场与先进市场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市场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不足,数字化建设落后,管理效率较低。

  为更好地推动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服务市民,市场监管部门在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出台《青岛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21-2035 年)》,着力构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中心农贸市场、社区农贸市场两级市场为主体的现代农贸市场体系,填补了青岛长期缺少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空白;制定全省首个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的地方标准《青岛市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重点解决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存在的标准不清晰、建设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难点痛点问题;起草《青岛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政府规章,为全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促进农贸市场高品质发展;成立青岛市农贸市场协会,架起政府和农贸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共促行业做大做强;在李沧区睿星、兴山路、湘潭路农贸市场创新推出农贸市场服务认证试点,建立对消费者和业户的30余项服务流程,实现食品安全追溯、运营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升级;创新推出省内首个全市农贸市场电子地图,通过数字化实现便民化,推进农贸市场“共建共治共享”。

  2023年,青岛还组织开展了农贸市场攻坚克难活动,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项督导检查组深入农贸市场一线,督促政府监管方、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压实“三方责任”,坚持“哪里差看哪里”,发力突破短板,实现农贸市场全部达标,基本解决20余处落后市场的“脏乱差”问题,四处“老大难”市场“摘帽”,“短板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农贸市场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比如,作为西海岸新区曾经的“老大难”市场,武夷山农贸市场投资4000余万元实现整体搬迁,增加800余个车位,引进智能溯源电子秤,消除了“鬼秤”的存在,并开设线上购物平台,拓展市场业户的销售渠道,打造成为青岛智慧化样板市场。       (吴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