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2024年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青岛能源所已经连续推出绿色甲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等多个成果——

向“新”向“绿”,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

青岛日报 2024年02月07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与青岛高新区管委共同投资建设的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完成签约。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该平台将引进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进行中试放大和技术熟化,通过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围绕绿色甲醇等新能源产业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材料产业领域以及合成生物等产业领域,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加码打造各类创新平台,迈入2024年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实现诸多科技成果的转化、产出:在已有良好研究基础上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已经揭牌、年产绿色甲醇10万吨的生产线签约开建;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加快落地……持续产出前沿成果、突破关键技术,青岛能源所正推动研发和技术加快“变现”,助力青岛乃至山东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增添牵引力。

  创新平台纷纷落地,为成果转化汇聚创新要素

  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让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从“书架”走向货架,是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

  以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为例,该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要以平台赋能推动技术落地,同时满足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两端需求,赋能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一项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必然要经历中试、放大、熟化的‘深加工’过程,在转化过程中从‘1到100’的阶段,科研机构缺少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赋能,往往无法让技术与市场粘牢。”青岛能源所平台公司负责人李文科说,“而一个汇聚了这些要素的平台,无疑可以助力成果转化越过‘死亡之谷’。”

  为此,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将聚焦合成生物技术领域,分期建设包括发酵中试平台、发酵工艺验证平台、分析测试平台、微生物培养平台、分离纯化平台、GMP平台等6个公共支撑平台和1个个性化项目孵化平台。

  无独有偶,不久前落地山东能源研究院的钙钛矿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也将聚焦钙钛矿太阳能产业发展需求,导入更多创新支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被认为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过十几年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探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到了产业化前的关键“窗口期”。

  钙钛矿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研究员逄淑平表示,钙钛矿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将建设材料与设备验证平台、电池组件制备平台、电池检测与评价平台等,开展基础研究以揭示其内在机制,进行可规模化的实验探索以促进成果转化,系统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中关键材料、技术、装备、工艺等瓶颈问题,通过协同创新助力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同样又“新”又“绿”的,还有开年签约落地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项目。中国氢能有限公司与青岛能源所携手开展产学研合作,正推动该项目开展中试验证,实现产业化。中国氢能董事长邓建清告诉记者,预计到明年底,双方将在山东建成年产甲醇10万吨的生产线,年产值可达5亿元人民币,甲醇制备过程实现近零碳排放。这对于我市氢能与储能产业发展、东方“氢岛”的构建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位一体”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成果壮大产业发展生命力

  年产甲醇10万吨的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甲醇生产线。这样巨大的产业进步,源头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此,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山东能源研究院热化学转化研究组组长、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项目负责人吴晋沪已经深耕十余载。

  以秸秆等为代表的生物质原料,经气化后可合成绿色液体燃料,这是最接近传统制造甲醇工艺的技术途径之一,但此前,该工艺应用始终受生物质气化技术不成熟的制约,难以推广。为解决生物质气化效率低、焦油量高等瓶颈难题,在国家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吴晋沪率热化学转化研究组研制出了新型“氧化重整”双功能载氧催化剂,相关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为绿色甲醇制备的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始终聚焦新能源、新生物、新材料等领域,持续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推动了二代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生物基绿色增塑剂等30余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孵化了中科蓝智、星赛、深蓝汇泽等高科技企业。而这样的“高产”,离不开其“三位一体”的发展体制。

  青岛能源所成果转化工作负责人介绍,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搭建了“中央驻鲁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省实验室”“三位一体”的独特运行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为科技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具体来看,青岛能源所以国家能源技术革命需求为导向,开展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山东能源研究院定位在于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服务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聚焦国际科技前沿与制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服务新能源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以青岛能源所为‘机身’,以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为‘推进引擎’的‘一主两翼’‘三位一体’发展体系正式成型,实现了‘同频共振’优势叠加,可以为山东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该负责人表示。

  现在,青岛能源所成果产出的相继落地,为后续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生命力。例如,该所以生物酶催化合成生产2α-甘油葡糖苷的新技术,相关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端美妆、预防龋齿、抗过敏等领域。新工艺成本低、效率高、投资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成为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转化平台储备的首批转化项目之一。李文科介绍,该项目实现了吨级产能的工艺全贯通并高产率稳定运行,预计今年底可实现年产能50吨,产值超1亿元。

  未来,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将进一步释放“三位一体”的体制机制活力,发挥“汇聚人才、汇聚平台、汇聚成果”的作用,持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为山东省创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