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住青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青岛日报 2024年01月24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将“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2024年重点工作第一位来部署,强调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融合”“深化企业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连日来,参加省两会的住青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展开热议。

  崂山区是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支持青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让省人大代表,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备受鼓舞。“产业实力和创新活力,一直是崂山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全区聚焦发展实体经济,布局建设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4大专业化园区,重点打造的7条产业链规模已经达到1800亿元。”杨克敏表示,崂山区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已经纳入省市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围绕这两个产业打造的两大市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分别拥有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持,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累计突破了12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崂山区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依托两大‘国创中心’以及诸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更多新质生产力。”杨克敏说。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科技领军企业提升行动,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海尔始终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先后突破磁控冷鲜等行业原创科技,自主研发BaaS数字工业操作系统、智家大脑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超高速离心机等底层共性科技难题。”提起海尔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省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梁海山如数家珍,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建设,在家电芯片国产化方面强化技术攻关布局,力争国产化替代能力提升到60%。同时,作为青岛市智能家电产业链“链主”企业,海尔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3年倍世(BWT)海尔智能净水工厂、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智能制造(一期)等新项目陆续投产,吸引产业链配套企业实现本地化布局,助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塑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扎实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市南区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90%,集聚了现代金融、高端商务、航运贸易、时尚消费、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众多资源要素和优势基础。”省人大代表,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存东说,一方面,市南区加速优势主导服务业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和现代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区域协同、产业联动,探索“总部+制造业基地”飞地、飞企模式,以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两地发展真实需求的精准匹配,加速补齐各自短板,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形成互利共赢发展格局。

  省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充分发挥战略人才引领作用”作出部署,提出要落实部省共建“技能山东”,让更多人才在齐鲁大地尽展其才、创新创业。“产教深度融合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对于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企业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省人大代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防认为,强化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可以促进产业升级与科技研究的融合,为产业升级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张国防建议,要强化政策支撑,将产教融合纳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学校研学、实习实训活动,完善产学研队伍融合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省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阎子峰表示,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要营造交叉学科发展大环境,引导支持高校结合现有学科专业基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交叉学科学位点和人才培养‘特区’,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