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时代》 (西班牙)路易斯·马丁-桑托斯 著 李卓群/戴永沪 译 中信出版集团 路易斯·马丁-桑托斯是西班牙著名作家、精神病学家,其小说代表作《沉默的时代》《毁灭的时代》今年首次引进中国大陆出版。处女作《沉默的时代》,是一部关于人类遭受挫败、环境造就人的异化和沉默的现代小说;《毁灭的时代》则是其遗作,描写了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志、令人拍案惊奇的寓言式人物的生平。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著 何静芝 译 理想国/云南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的是生活破灭的故事。柏林是一座博物馆之城。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展出的“俄国人在柏林”展览里有张长长的纸条,写着被俄国人毁掉的每一条柏林街道的名字;柏林动物园、跳蚤市场也展览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作者是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写作者。
《国王》 (波兰)什切潘·特瓦多赫 著 张潇/谢建文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部笔调顿挫而汪洋恣肆的历史小说,堕落与虔诚,野蛮与文明,暴力与秩序,背叛与忠诚,罪罚与救赎,仇恨与恩情,交织激荡。在本书粗粝、强悍的叙事之下,是作者对人类在特定历史危机语境下命运的关注,激发对文化冲突与包容、个体与群体身份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辛波斯卡:诗心独具的私密传记》 (波兰)尤安娜·格罗梅克-伊尔格 著 毛 蕊 译 译林出版社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阿特伍德随笔集(2004—2021)》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赖小婵 张剑锋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1941—1995》 (美)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著 吴杨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是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随笔集的标题,也是我们对于新的一年2024年的设问。
作为热切观照公共事件和全球发展议题与动向的作家,85岁的英国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这本随笔集中以她一贯的犀利、幽默、永远开放的心态和不可思议的预见性,提出切中时代的诸多疑问,她突破一切表面界限永无止息的好奇心,引领我们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做出自己的思考。在2024年各大出版机构“剧透”的第一拨书单中,来自异域不同代际的“阿特伍德们”以文字给予各自的人生思考和建议,激励我们为新一年立下FLAG——以更加广泛深入的阅读和理性、独立的省思,对世界保持好奇,继而与一切不确定的力量抗衡。
2024年,村上春树作品的赖明珠译本系列率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面市,标志着国内翻译文学正迎来一场基于经典的扩容,曾经熟悉的经典作家以及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文字,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阅读纪年,从古典到现代,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与跨越语言的灵魂共鸣。我们无法预见接下来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但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的阅读,一定会从一本经典译本开始。
村上“上新”,重读村上春树或成开年时尚
2024年年初,村上春树作品赖明珠译本系列第一辑首发出版,这也是“赖译村上”在大陆地区的首次出版。尚未公版的世界顶级作家作品,在一个地区同时出版两个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几无先例,上海译文出版社开了风气之先。
此次出版计划中,首先推出的是村上最重要的十部长篇小说,按出版年份的顺序分成两辑:第一辑包括《听风的歌》《1973年的弹珠玩具》《寻羊冒险记》《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挪威的森林》等5部;第二辑则包括《舞·舞·舞》《国境之南、太阳之西》《发条鸟年代记》《人造卫星情人》《海边的卡夫卡》。
据悉,此前译文社经历了至少五年的谈判才取得日方的授权,而向来很少看电子邮件的赖明珠在收到译文社邮件五天后就给出了肯定答复,表示很开心能与大陆读者结缘。自20世纪80年代“村上热潮”席卷中文世界以来,林少华和赖明珠始终是中文世界最重要的两位村上译者,且影响力早已跨越了简繁体中文的界线。而“明珠体”又与“林家铺子”的风格不同,她惯于保留日语中的语气词,使对话更自然、更符合年轻人的气质。赖明珠本人曾在过去的一次采访中提到,她在成为村上作品的译者前,曾经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经常要模仿老板的语气为老板写发言稿,于是慢慢练就了一身可以模仿人家说话语气的本事。
翻译风格与译者本人的翻译理念息息相关:“既然村上的文字是那么不一样,我们应该尽量保持他的原味,这样读者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村上风格……”赖明珠曾用咖啡打比方,谈论自己对翻译的看法,“咖啡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香味,作为一个翻译者,应该像无色的透明白开水一样,尽量把不同咖啡的原味表现出来。”
与此同时,村上春树作品的林少华译本也在上新,《舞!舞!舞!》《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奇鸟行状录》《斯普特尼克恋人》《海边的卡夫卡》的新版相继出版,“推手”仍然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或许在2024年,将各有千秋的两个译本拿来比照阅读,会让重读村上春树成为一种时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整整六年没有推出长篇小说的村上春树,也将在2024年出版新作《城市与不确定的墙壁》,这个带有双线叙事的奇幻故事,讲述一个困在高墙包围的城市的女孩和一个少年相识相遇的故事,它凝聚着村上对新冠疫情以来这个世界的种种思考。这本新小说,即将由读客文化引入出版。
经典重装,重温总能带来新的发现
英国大文豪J·R·R·托尔金的奇幻史诗巨著《魔戒》,2024年以朱学恒译本的全彩四色印刷重出江湖。《魔戒现身》《双城奇谋》和《王者再临》三部作品创造的包罗万象的中土,依然是仙境的奇诡与邪恶势力的黑暗交织,但重要的是,这一次,托尔金新绘的30余幅珍贵插图经过专业修复,首度在书中面世;著名奇幻文学作家、翻译家朱学恒,则不仅带来这一经过十年打磨的经典译本,更为新版撰写导读,引领新一代读者重新启航,探索中土世界。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企鹅布纹经典也将在2024年分批推出奇幻冒险系列: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王尔德的《道连·葛雷的画像》,斯蒂文森的《金银岛》,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镜》……;插图珍藏本·世界文学名著书系也将于今年再添经典,《安娜·卡列尼娜》《浮士德》《巨人传》《源氏物语》《红与黑》……卡尔维诺说过:经典就是那些重温时就像是初读总会带来新的发现,在初读时又像是重温,永不耗尽要对读者讲述的东西的书。显然,在2024年,将有更多经典,给予我们重新发现的惊喜与不同以往的感动。
美国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理查德·耶茨的作品,也将在2024年分两辑陆续重回读者视野,第一辑包括《十一种孤独》《革命之路》《恋爱中的骗子》《复活节游行》《年轻的心在哭泣》,第二辑包括《冷泉港》《天命》《庸人自扰》《好学校》。这位在上世纪60年代凭借处女作《革命之路》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家,一度被文学界遗忘,直至去世后才重获注目。他曾这样概括自己作品的主题:“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他的作品把目光聚焦在那些生活中的普通人和失意者,描摹他们内心的焦虑与孤独。
这次上海译文版的耶茨经典,封面将采用深受国内读者喜爱的美国绘画大师爱德华·霍珀的画作,霍珀被称为“美国孤独的视觉游吟诗人”,两位孤独大师将碰撞出属于都市现代人的独特心绪。
丹麦20世纪最重要的独特女性之声也将在2024年的中国大陆发声。托芙·狄特莱夫森,这位丹麦女作家的成长文学经典《哥本哈根三部曲》,2021年被《纽约时报》评选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小说中作家以自己为原型,讲述从女佣到诗人的传奇一生,以及她如何在家庭、爱情和艺术的折磨中完成蜕变的过程。为了活出想要的人生,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对于女性精神世界的讲述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部女性成长必读——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
诺奖风向,除了约恩·福瑟还有更多
译林出版社的2024新书目录中,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的作品赫然在目,今年2月份将率先与读者见面的是《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书中这位易卜生文学奖得主、北欧剧协最佳戏剧奖得主自选了自己九部最佳戏剧,包括:《有人将至》《秋之梦》《我是风》《死亡变奏曲》《名字》《一个夏日》《吉他男》《暗影》《而我们将永不分离》,他笔下那蕴含巨大情感张力的极简主义语言,对白中强烈的音乐节奏以及并置的时空,现实与梦幻的交缠,都彰显着其独特的“福瑟式”美学与戏剧风格。被称作“最适合了解我的入门作品”的《晨与夜》则将在4月面市。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诗界莫扎特”之称的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传记《辛波斯卡:诗心独具的秘密传记》,终于将在今年3月面世。它将首度公开辛波斯卡生前捐献的独家文献,并附以珍贵的私人照片和书信。作者格罗梅克-伊尔格是辛波斯卡的挚友,在这本传记中,她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生涯置于波兰重大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勾勒出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并折射了波澜壮阔的20世纪历史。
198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跨越三十年的自选集将在2024年推出中译本,他从维尔诺的“街道词典”开始,勾勒出一部非正式的自传。其中记录他对属于东中欧、俄罗斯,乃至西方世界共同遗产的诸多作家的解读;分享关于诗歌、时间、现实、罪恶、幸福等命题的思考;并以动人的笔触追忆故人往事——“生于同一时代的人们建立起牢固的纽带,就像大海漩涡中浮现的岛屿,是20世纪宏大命运的一份证词。”
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被看作是伍尔芙之后又一位改变女性看待自己和世界方式的伟大女作家,她的《金色笔记》也将在2024年的5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被诺奖评委会称作“20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回望自我的非虚构作品《我的青春之城:回到伊沃托》将在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这部非虚构继续她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写作路径,讲述了她从小镇女孩到诺奖得主的历程,照片、日记、信件、演讲稿,都在书中归档。出身底层的她始终相信:“自己不是平白无故来到这世上,我身上有某种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东西。”最终,这个野心勃勃的女孩用文学缔造了自己的世界。
另外必须提及的是,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卡塔林·考里科的首部自传《突破:我的科学人生》中文版也即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讲述了这位来自乡村、苦坐40年冷板凳的女科学家以“苦行僧”般的精神改变医学未来的历程。
日记、书信、传记,看到伟大作家的另一面
英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出版人弗吉尼亚·伍尔夫,可能早就预见了一切,那就是她生前留下的大量日记,据说全部整理出来共计五大卷,将会公开出版发行。2024年,《一个作家的日记》的中文版将面世。这本日记由伍尔夫的丈夫、深爱着她的伦纳德·伍尔夫编选,堪称经典选本。日记是伍尔夫1918年至1941年间的生活记录,它让我们了解到读书、写书之外的作家情感和身体感受。日记文字细腻,情致优雅,提供了一幅非同寻常的作家心理图景。
2024年,借助日记的形式,我们也将重新认识作家卡夫卡。为“解放”他“庞大的内心世界”,卡夫卡使用了多种书写形式或文学体裁,其中日记是组成他思考和观察的重要部分。在这本从1909年持续至1923年的日记中,他的创作动机、构思和故事情节都在其中,有些甚至已是完整的短篇,日记中还包含了大量对梦境的记录,卡夫卡的情感生活亦能从中一窥其貌。而日记文本的反复、断裂、混乱,也折射出卡夫卡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
还有一本即将在2024年面世的作家日记,将让我们走进以天才少女姿态闯入美国文坛的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世界。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被希区柯克翻拍成了同名电影《列车上的陌生人》,用笔名出版的半自传小说《卡罗尔》是美国同性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而深入探问读者内心黑暗面、有过多个电影版本的《天才雷普利》更是超越了类型小说的范畴,跻身伟大文学的行列。
《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1941—1995》源于其身后留下的8000多页日记和笔记,作家基本上一直用两种叙事记录自己的生活:日记详细描述了她紧张的、时而痛苦的个人经历,笔记则帮助她把这些经历进行理性加工,并构思自己的写作。世人更熟悉海史密斯晚年避走欧洲、离群索居的孤僻形象,但这些文字展现了她年轻时开朗、乐观又充满抱负的一面。同时,透过作家这个“局外人”的视角,读者也得以窥见当时欧美文化圈的风流盛况。
2024年我们也将了解身为父亲的作家海明威。《亲爱的老爸——海明威父子家书》,由海明威的次子帕特里克所著,他继承了父亲强健的体魄,自幼就在垂钓、射击等海明威热衷的体育乐趣上显示天赋,也是陪伴海明威东非狩猎之旅时间最长的一个孩子。本书是他与父亲二十多年往来书信的精选集,充满了对自然馈赠、岁时景貌的观察与热爱,父子两代共同探寻生活之美、笑看世人痴愚,也求解人生之惑。无论这个父亲如何无缝切换于拳击手、斗牛士、海上渔夫抑或战地记者、诺奖作家,他最佳的人生角色还是一个父亲,年逾九旬的帕特里克仍想对已逝去六十年的那个身影叫一声——亲爱的爸爸。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子罗德里戈·加西亚写下《一次告别》,与逝去的父母告别。这本书的中文版将在今年4月面世。2014年3月,与阿兹海默症斗争多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感冒了,妻子梅塞德斯·巴尔恰却预感最终结局将到来。死亡如约而至,作家于当年4月17日去世。6年后梅塞德斯·巴尔恰去世。罗德里戈·加西亚决定写点什么纪念父母,当作最后的告别。当父母如行星般消逝,他会哀伤,却更加理解父母面对生活与死亡时的姿态。这是一份充满温情的礼物,慷慨赠予每一个无法避免告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