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爱托举特殊学生融入社会

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级立项背后的故事
青岛日报 2024年01月08日

  ■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校长郑芳带着孩子们在沙滩散步。   韩 星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在2023青岛市中小学生暑假绘画比赛的颁奖典礼上,孤独症患儿、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学生马兆靖获得一等奖,并获得上台分享的机会。

  近日,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在35个重点项目中,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社会融入视角下孤独症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特殊教育唯一入选项目。“孤独症孩子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融入社会,学校培养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而城市给了他们极大的包容,热情地拥抱这些‘星星的孩子’。”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校长郑芳说,课题的成功立项映射了青岛这座城市的温度。

  倾情投入,组建北方第一的孤独症教育矩阵

  孤独症,是一种当前无法探明病因、无法产前筛查、无特效药可用的病症。养护一个孤独症孩子需要家庭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帮助孩子提高各种能力,比如习得交往规范、增加外界认知等,这一过程就像“带着蜗牛散步”,取得效果极为缓慢。

  对学校来说,孤独症学生和其他残障学生不同。孤独症患儿症状复杂,有核心障碍也有共生病,对他们的教育并无可借鉴的现成经验,而且对孤独症学生的教育投入也需要更多。按照编制规定,小学师生比为1:19,初中师生比为1:13.5,高中师生比为1:12.5,而在孤独症教育体系,每3个学生就要配备2个老师,活动场地和教室的设计、教育环境布设等等也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可以说,孤独症学生的教育更需要全社会支持。创办孤独症教育学校,从无到有设计课程体系、研发培养方式,青岛教育部门用极大的决心托举起孤独症孩子的未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2017年,青岛市率先成立了北方城市唯一一所公办孤独症教育学校——晨星实验学校。学校探索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成果:从前无法和妈妈分离的孩子,渐渐地能拉着老师的手走进校园;从前上课咬伤老师的孩子,能安静地坐5分钟以上,专注地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孤独症无法根治,但可以改善,学校的赋能让孩子锻炼出了自理自立的能力,在社交上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五年级的马兆靖是晨星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她会在课堂上无缘无故地暗自流泪,会因为不熟悉的课程紧张到喊叫,但只要握住画笔,她就能认认真真地创作,和普通孩子一样画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孩子的成长也源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比如能参加青岛市级比赛并且获奖,对她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参加过颁奖典礼后,她明显更加自信快乐了,常常自己咯咯笑起来。”马兆靖的老师说,这就是学校“优能教育”的体现,为学生的未来寻找支点。今后当这个孩子迈入社会,可以参与工艺品制作类的工作。

  优质均衡不仅仅是普通教育的奋斗目标,在特殊教育领域,优质均衡更加难能可贵。为了满足所有孤独症患儿的特殊教育需求,青岛成立了以晨星学校为核心校的孤独症教育集团和孤独症教育联盟。目前,各区市的特殊教育中心和聋校等特教学校也开设了孤独症教育课程。

  善意包容,接纳走出校门的“星星的孩子”

  一队孩子在地铁车厢里好奇地四处张望,突然有人跳起来兴奋地大声说着含混不清的话,这时,一名穿着志愿者背心的成年人马上过去安抚,让孩子安静下来。周围的乘客很容易就看出,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研学活动。有乘客轻轻走过去,帮孩子捡起掉落的帽子,有乘客把手里的水果送给孩子,愉快地和他们打招呼。虽然这些“星星的孩子”并不会用眼神交流,也没有用微笑回报,但老师说,市民传递的善意让孩子们敢于继续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一座文明的城市,应有这样的目标:体现生命的价值,为所有孩子包括孤独症孩子的成长不断拓展空间;完善服务,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能力,与社会的运行相衔接。不让孤独症孩子成为家庭的负担,让他们走入社会,去学习真实场景中的基本生存技能……这也正是“社会融入视角下孤独症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的重要一环。因为孤独症孩子容易产生刻板印象,在融入社会时需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科学的课程设置引领他们反复实践。比如,在学校里教了无数遍如何乘车、演示了无数遍乘车步骤,等到了真实的场景里,还是有学生会紧张得不知所措甚至尿失禁。因此,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实践泛化课程”每周都会安排学生走出校门去触摸世界。在餐馆里,老师带领他们学习点餐、找座位、把碗碟放回指定位置;在车站,他们学习认识站牌,体验乘车。

  每一次走出校园这个舒适区,既是学生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也是公众了解孤独症孩子的过程。一次,晨星学校的200多名师生在第二海水浴场开展研学活动,浴场管理处贴心地支好了阳伞和帐篷,搬来免费的矿泉水,还安排工作人员在场地周围向其他游客做解释说明。“每次孩子们外出实践,只要提出申请,各单位都是一路绿灯,让老师和家长特别感动。”胶州市特教中心资源中心副主任郑清建说,学校成立了社区教学议事会,以聚合社会资源,为孤独症孩子提供实践教育。

  在北方城市中,青岛对孤独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遥遥领先。山东省教育厅将全省孤独症教育指导中心设在青岛晨星实验学校,以课题带动教研,以课程辐射周边。从建校起,晨星学校在国家、省、市、校级设立的50个项目已经有30个结题,成果进入应用阶段。

  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普遍担忧,在自己进入老年之后,孩子该如何自立?自1990年代初孤独症进入中国大众视野起,第一批接受系统干预的孩子当下已经成年,但实现就业者寥寥无几。未来五年,晨星学校第一批学生将进入高中学段,孤独症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研究迫在眉睫。如何挖掘孩子的优质智能?如何引导孩子选取未来职业方向?如何汇聚企业的资源用于特殊教育?此次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课题的研究,将为孤独症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前景和希望,晨星学校又将作出什么样的探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