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成778个线下人大代表联络“家站点”,66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进站入点,密切联系群众、精准服务发展,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

架起群众“连心桥”,畅通履职“民意道”

青岛日报 2023年12月04日

  ■市南区湛山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孟广瑞(左二)深入楼院,面对面倾听群众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资料图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依法履职、为民服务的主阵地,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和有效载体。

  目前,青岛在全市区(市)层级建立代表中心、133个镇(街)建立代表之家,部分重点村(居)建立代表联络站,部分代表所在商协会、合作社和企业建立代表联络点,共打造线下代表联络“家站点”778个,并将6600余名全国、省、市、区(市)、镇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亮身份、办实事,集中开展理论学习、接待群众、民主议事、矛盾调处、志愿服务等活动。同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数字人大“代表履职通”平台,建设线上代表联络站466个,实现了代表与群众常态化互联互动的“全时空”“零距离”。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如何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为密切?怎样丰富完善民主民意表达渠道?在青岛各具特色的代表联络站里,记者找到了答案。这些“小站点”有效发挥了“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的功能作用,为代表履职搭建了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平台,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联系更紧。

  “家站点”,家门口的民意直通车 

  走进市南区湛山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调解室、会议室、图书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楼梯通道两侧的人大法治文化长廊鲜艳醒目,会议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驻站代表相关信息、代表接待日活动公告。根据安排,10名驻站市、区两级代表,平均每月要来联络站开展一次代表接待日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

  湛山社区居民矫恒瑜说:“现在家门口有了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就在我们身边,有什么‘疑难杂症’直接找代表倾诉,寻求解决办法。”

  建设联络站,既是给人大代表一个“家”,让代表有学习、履职、活动的地方,也为群众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找到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搭建一个平台,架起民意“连心桥”。

  湛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兰亭介绍,街道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以“人大代表进网格”为抓手,把街道辖区划分为40个网格,5名市人大代表、28名区人大代表每位联系1到2个网格,开展“接地气”的调查研究,“原汁原味”听取居民意见建议。通过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深入居民楼院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代表们点对点解决电梯安装、口袋花园改造等难点堵点问题60余件次。

  “代表联络站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植人民的最基本单元,离人民最近、与群众最亲。代表联络站点既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主任张可功说。

  近年来,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把人大代表联络“家站点”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持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建成线下代表联络“家站点”778个,线上代表联络平台445个,6600余名全国、省、市、区(市)、镇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到点,接待选民联系群众2万余人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4300余件。

  据张可功介绍,到2024年年底前,全市计划建成1000个左右人大代表联络平台,依托青岛数字人大同步建设网上人大代表联络平台,形成“镇街有家、重点村居有站、便民服务场所有点”的工作格局,实现基层人大代表联络平台线上线下全覆盖。

  专业化,精准解决“急难愁盼” 

  人大代表如何围绕中心,精准服务地方发展大局?在事关群众幸福的“关键小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面前,如何更好发挥优势作用?

  “遇到难处找人大代表,有事真替咱撑腰说话。”今年10月,青岛某建材公司的26名职工来到莱西市人大法律专业代表联络站寻求帮助。该公司拖欠职工工资33万元,公司负责人拒绝支付拖欠工资并转移了机械设备和财产。了解案情后,青岛市人大代表闫浩第一时间投入到该起职工维权案件中,为职工准备仲裁手续,并与莱西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部门多方面沟通,加快推进案件办理进度。半个月后,争议双方签订和解协议,职工们领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去年9月,莱西市人大法律专业代表联络站揭牌成立。联络站依托山东文康(莱西)律师事务所的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维权中心以及医患调解服务中心建立,由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文康(莱西)律师事务所主任闫浩领衔带队,汇聚了多位司法领域的人大代表进站履职,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全天候法律援助。联络站成立以来,共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84件,帮助职工追讨工资、经济补偿金、工伤待遇等542.36万元。

  “山水嘉园小区围墙外侧排水沟渠年久失修,每逢汛期山体淤泥浑水都会冲进小区围墙,灌入地下车库和居民院内,希望尽快清理维修泄洪沟渠,增设排水管道”“玫瑰园小区居民反映电动车停车难,充电桩不够用,付费方式也不便利,建议小区内加装电动车停车棚、充电桩”……翻开城阳区人大城市管理代表工作站的活动登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每月一次的选民接待日中收集上来的。

  工作站站长、城阳区人大代表刘高峰充分利用自身从事城管外包服务、安保服务的专业优势,将工作站的触角延伸到辖区内的各个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着力收集市政、园林、绿化、交通、安全等领域的民情民意,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身边小事”,助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对于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我们代表能帮着解决的就及时解决,需要街道、区人大和有关部门办理的,按程序反映并跟踪建议落实情况。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我们会以代表议案建议的形式提出,推进相关问题解决,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群众,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刘高峰说。

  为“专业代表”打造“专业平台”,用“专业履职”破解“专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王倩打造“特色农业乡村振兴专业代表工作站”,定期收集汇总农业从业人员的意见建议,协调推进辖区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

  省人大代表张大为长期在青岛市民中心从事企业登记注册工作,他领衔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代表工作站”,带领相关领域的6名人大代表亮出身份,专门收集解答、转交处理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城阳区人大代表范勤德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代表工作站”,组织驻站代表经常走访企业问计问需,了解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

  ……

  今年以来,青岛充分发挥专业领域人大代表作用,各区市人大科学布局人大代表专业化联络平台,将联络站点建在居民社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优化营商环境一线,组织驻站代表深入基层一线,进厂矿企业、进医院学校、进田间地头,开展选民接待、赶大集、走街串巷等活动,广泛听取民声民意,收集群众急难愁盼,联系群众更加精准、研究问题更加深入、作用发挥更加到位,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码”上办,代表群众互联“零距离” 

  一天,黄岛区人大代表吕晓飞和赵立国的手机上收到提醒消息,有群众在“导航进站、智链万家”系统向他们反映,海尔幸福里小区停车难,严重影响到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两位代表与辛安街道人大工委取得联系,通过实地察看及走访群众,第一时间找到了“停车难”问题的症结所在,整理形成了调研报告和人大建议,推动了问题解决。

  “在手机上就能查看代表站点情况,还可以随时给代表留言,不用非得定时定点去联络站反映问题了。”黄岛区居民于香芸说。

  2018年,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开发线上“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手机端“履职通”,为代表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提供了新渠道。

  “扫一扫,找代表”“码上见,马上办”,如今,线上代表联络站已经成为代表联系群众的主要方式。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以“数字人大”建设为契机,在去年12月正式上线青岛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代表履职通”手机App,通过代表信息管理、履职活动管理、意见建议征集、议案建议办理、“双联系”、风采展示、网上代表联络站、线上学习八大云模块,构筑起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群众之间的全方位、全时段、全链条联系服务平台。

  一人一码、一站一码,青岛为代表联络站点和驻站代表设立专属二维码,代表扫码进站入家参加活动,群众扫码约见代表反映问题,市、区(市)、镇(街)三级人大有关机构负责对问题梳理汇总,形成问题建议清单转交相关部门分级办理,并跟踪推进相关问题解决。平台上线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0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347件,实现了代表与群众常态化互联互动的“全时空”和“零距离”,让民意表达更加直达,回应民声更加及时,处理问题更加快捷,成为代表连接民声的“绿色通道”。